【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插件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CB电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的技术中,通常是采用输送带将待插件的PCB板输送至特定位置,再由人工拾取电子元件并将其插装在PCB板上。此种生产方式需要较多的人工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导致产品的不良率较高。
[0003]插件机是将各种电子元件自动插装到PCB电路板指定位置上的加工设备。在插件机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先利用夹持装置将电子元件运送到PCB板的上方进行定位,然后夹持装置下移将电子元件准确的插入PCB电路板预设的引脚插孔内,然后夹持装置复位,进行下一次新的插装工作。已经插装好的电子元件留在电路板上,随PCB 板运行至下一位置,进行后续焊接、加固等操作。传统插件设备是利用放置于三个坐标轴上的伺服电机作为运动控制单元,直接对元器件进行取插作业。在插装作业过程中,如果其元器件存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1)、中控系统以及与所述中控系统电连接的运动控制系统(2)、夹持系统(5)、传输系统(3)、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及第二图像采集系统(6);所述运动控制系统(2)、传输系统(3)及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均安装在所述机柜(1)上,所述夹持系统(5)及第二图像采集系统(6)均安装在所述运动控制系统(2)上;所述夹持系统(5)用于夹持及放置异形元器件;所述运动控制系统(2)用于在所述中控系统的控制下在取料位、抛料位与装配位之间运动,并带动所述夹持系统(5)及第二图像采集系统(6)一起运动;所述取料位与外部的上料机构对应,且位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的上方,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用于采集异形元器件的引脚区域图像,并将图像传输至中控系统进行处理,以完成异形元器件的检测;所述抛料位用于抛弃检测不合格的异形元器件;所述装配位位于所述传输系统(3)的中部上方,所述传输系统(3)用于与外部设备相配合,以将待插件的PCB板运送至装配位的下方,并送走插件完毕的PCB板;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系统(6)用于采集待插件的PCB板的图像,并将图像信息传输至所述中控系统进行处理,以完成PCB板上的待插件位置的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系统(2)包括底座(2.4)、第一臂(2.1)、第二臂(2.2)与第三臂(2.3);所述底座(2.4)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柜(1)上,所述第三臂(2.3)的内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2.4)的上方,所述第三臂(2.3)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臂(2.2)的内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臂(2.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臂(2.2)的外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夹持系统(5)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臂(2.1)的下端,所述第二图像采集系统(6)安装在所述第二臂(2.2)的外端的延伸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系统(5)包括连接板(5.1)、下行气缸(5.2)、夹取气缸(5.3)及夹爪(5.4);所述连接板(5.1)与所述运动控制系统(2)的第一臂(2.1)固定连接,所述下行气缸(5.2)固定在所述连接板(5.1)上,所述夹取气缸(5.3)位于所述下行气缸(5.2)的下方,所述夹爪(5.4)位于所述夹取气缸(5.3)的下方;所述下行气缸(5.2)用于控制下方的夹取气缸(5.3)及夹爪(5.4)的整体进行上下运动,所述夹取气缸(5.3)用于控制所述夹爪(5.4)完成夹持与放置异形元器件的操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包括安装架(4.4)、第一相机(4.3)、线性激光光源(4.5)、上料轨道(4.1)及光纤传感器(4.2);所述安装架(4.4)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机柜(1)上,所述安装架(4.4)的顶端中部用于作为异形元器件的拍照位;所述线性激光光源(4.5)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4.4)的顶端,且从侧面正对着拍照位;所述第一相机(4.3)位于所述安装架(4.4)的底端,且从底面正对着拍照位;所述上料轨道(4.1)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4.4)上,所述上料轨道(4.1)的入口端与
外部的上料机构相配合,所述上料轨道(4.1)的出口端位于取料位下方,所述光纤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上料轨道(4.1)的出口端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元器件的引脚检测及自动插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系统(4)包括两个第一相机(4.3)、两个线性激光光源(4.5)、两个上料轨道(4.1)及多个光纤传感器(4.2),两个线性激光光源(4.5)分别位于拍照位的左右两侧,两个上料轨道(4.1)相互平行,两个第一相机(4.3)相互平行放置;所述夹持系统(5)包括两个下行气缸(5.2)、两个夹取气缸(5.3)及两个夹爪(5.4),以形成两套夹持件,且每套夹持件分别工作,当所述夹持系统(5)运动至取料位时,两套夹持件分别与两个上料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法全,周扬,沈满德,周利兵,汪存超,吴子豪,孙成路,陈庭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