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49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极片及包含该负极片的电池,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长径比为3~5;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长径比为1~2。所述负极片的使用提高了电池在大倍率条件下的循环性能,通过采用不同长径比的负极活性物质搭配,构筑有效的液相锂离子扩散通道,可显著提高电芯的倍率性能及能量密度,并进一步解决了负极片靠近隔膜表面电位更低所导致的析锂问题。电位更低所导致的析锂问题。电位更低所导致的析锂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二次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池自从商业化以来,由于它的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被广泛用于数码、储能、动力、军用航天和通讯设备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环境、充电速度、续航时间、需求不断提升,同时对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锂离子电池可以同时兼顾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但是,随着充电速度的提高,在大倍率充电情况下,负极易出现析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及包括该负极片的电池,所述负极片可以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同时有效解决在大倍率、高能量密度的极片设计情况下,由于极化及电解液浓度不均导致负极片利用率低下,表面析锂,影响电池使用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集流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长径比为3~5;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长径比为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长轴为5μm~15μm;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长轴为15μm~2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v50为5μm~15μm;和/或,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Dv50为15μm~2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厚度h2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h1之比h2/h1为0.1≤h2/h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厚度h1为10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典洋李素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