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86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及制备方法,所述梯度金属陶瓷涂层由打底层、过渡层和外层组成;所述打底层为高耐蚀镍基高耐蚀合金金属层,其成分为:Co 21.3%,Cr 25.6%,Mo 12.5%,Nb 6.7%,余量为Ni;所述外层为陶瓷层,其成分为:C 1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涂层
,尤其涉及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的工业设备都需要金属基体长时间在恶劣的环境中服役,比如高温,潮湿,高压和酸碱等环境,极大的缩短了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从而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要求。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抗氧化、耐磨、耐腐蚀等优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企业的广泛关注。
[0003]通过在金属基体表面沉积熔覆一层陶瓷涂层,由于陶瓷涂层的存在可以将金属基体与高温高腐蚀环境隔离,大大减低了金属基体被氧化腐蚀的风险,使得引入陶瓷涂层的器件(如过热器管)能在高温高腐环境下运行。
[0004]在金属表面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工艺方法主要有火焰喷涂、等离子喷涂、喷焊、气相沉积等。气相沉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备昂贵,沉积速度慢,一般只能得到几至几十微米厚度的涂层,且制备的金属陶瓷涂层在热循环中会产生裂纹。喷焊法难于制备硬质颗粒体积分数高的金属陶瓷涂层,难于发挥以提高硬质相比例来强化金属陶瓷涂层耐磨性。火焰及等离子焰流的高温特性,使得纳米材料极易氧化、分解及晶粒长大等一系列不利的反应,同时由于热应力的原因使得涂层中存在层间裂纹,从而降低整个涂层的耐磨和耐蚀性能。等离子喷涂的特点是涂覆速度快,效率高,可以达到几百微米至毫米级的厚度,但存在涂层孔隙率大,涂层中陶瓷颗粒之间,涂层与基体之间结合不强等问题,涂层的耐磨性、耐蚀性和耐冲击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0005]另外陶瓷材料易脆的属性以及金属基体物理性能的较大差异,导致陶瓷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较低,层间应力集中容易导致陶瓷涂层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形成具有冶金结合、且物理与力学性能基本连续变化的陶瓷

金属复合涂层,避免层间应力集中而导致的陶瓷层脱落,有效提高陶瓷涂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8]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所述梯度金属陶瓷涂层由打底层、过渡层和外层组成;
[0009]所述打底层为高耐蚀镍基高耐蚀合金金属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其成分为:Co 21.3%,Cr 25.6%,Mo 12.5%,Nb 6.7%,余量为Ni;
[0010]所述外层为陶瓷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其成分为:C 12.5

18.7%,N 19.7

23.4%,B 15.8%,Re 2.7%,余下为Si;所述Re选自Y、La、Gd、Yb或Lu;
[0011]所述过渡层为金属—陶瓷复合层,是由与打底层、外层相同组份的粉体按体积比1:(0.5

2)复合烧结形成;
[0012]所述涂层厚度在0.2

2.0mm,所述涂层的烧结方式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采用的金属或陶瓷粉体粒径在20

100μm。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打底层所用金属烧结粉体包括Co、Mo、Ni、Nb、Cr3C2粉末,平均粒径为20

80μm,其中,Co、Mo、Nb、Cr3C2、Ni粉末的体积比为(12

18):(6

10):(3

6):(16

24):(22

36)。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层所用的陶瓷烧结粉体包括:SiC、Si3N4、BC、Re2O3粉末,其中,SiC、Si3N4、BC、Re2O3粉末的体积比为(20

35):(25

45):(10

25):(3

9)。
[0015]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是由打底层金属烧结粉体与外层陶瓷烧结粉体按体积比1:1混合烧结形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打底层金属层的厚度在0.02

0.2mm,所述外层陶瓷层的厚度在0.05

0.5mm。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的选区激光烧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1)表面处理:将合金基材表面进行打磨、清洗、烘干处理;
[0019](2)打底层制备:以PVB与酒精的混合液作为粘结剂稀释液,将金属烧结粉体组分加入到粘结剂稀释液中,混合静置后干燥制取粘结剂包覆的金属粉末;
[0020]采用选区激光烧结工艺,在合金基材表面形成镍基高耐蚀金属层,在惰性气体的烧结气氛内,于1020

1060℃温度条件下高温烧结30

60min;
[0021](3)过滤层制备:
[0022]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金属烧结粉体组分、陶瓷烧结粉体组分,采用选区激光烧结工艺,在步骤(2)金属层表面形成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
[0023](4)外层制备:
[0024]采用选区激光烧结工艺,在步骤(3)金属—陶瓷梯度过渡层表面形成高温耐磨耐蚀陶瓷层;
[0025](5)最后再将熔覆有梯度涂层的合金基材进行梯度烧结,烧结工艺的条件是:在150

220℃的温度下保温1小时,而后在520~650℃的温度下保温0.5

1h,最终在合金基材的表面形成梯度金属—陶瓷复合涂层。
[0026]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粘结剂与金属烧结粉体的质量比在1:(3

5)。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选区激光烧结条件为:激光功率40

800W,扫描速度160

300mm/s,扫描间隔在0.2

0.6mm。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打底层烧结的激光功率在40

80W,所述过渡层烧结的激光功率在300

400W,所述外层烧结的激光功率在700

800W。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形成具有冶金结合、且物理与力学性能基本连续变化的陶瓷

金属复合涂层,避免层间应力集中而导致的陶瓷层脱落,有效提高陶瓷涂层的耐高温、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0031](2)设计高耐腐蚀磨损的三层梯度结构的陶瓷—金属复合涂层,以含Co、Cr、Mo、Nb
组分的金属层为打底层,以含C、N、B、Re、Si组分的陶瓷层为外层,陶瓷层以抗氧化、抗腐蚀性能优异的四氮化三硅、碳化硅、碳化硼等陶瓷粉体为原料,金属—陶瓷过渡层为金属/陶瓷含量梯度变化区域,减弱界面效应,提高涂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金属陶瓷涂层由打底层、过渡层和外层组成;所述打底层为高耐蚀镍基高耐蚀合金金属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其成分为:Co 21.3%,Cr 25.6%,Mo 12.5%,Nb 6.7%,余量为Ni;所述外层为陶瓷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其成分为:C 12.5

18.7%,N 19.7

23.4%,B 15.8%,Re 2.7%,余下为Si;所述Re选自Y、La、Gd、Yb或Lu;所述过渡层为金属—陶瓷复合层,是由与打底层、外层相同组份的粉体按体积比1:(0.5

2)复合烧结形成;所述涂层厚度在0.2

2.0mm,所述涂层的烧结方式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技术,采用的金属或陶瓷粉体粒径在20

10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层所用金属烧结粉体包括Co、Mo、Ni、Nb、Cr3C2粉末,平均粒径为20

80μm,其中,Co、Mo、Nb、Cr3C2、Ni粉末的体积比为(12

18):(6

10):(3

6):(16

24):(22

3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所用的陶瓷烧结粉体包括:SiC、Si3N4、BC、Re2O3粉末,其中,SiC、Si3N4、BC、Re2O3粉末的体积比为(20

35):(25

45):(10

25):(3

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是由打底层金属烧结粉体与外层陶瓷烧结粉体按体积比1:1混合烧结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选区激光烧结制备的梯度金属陶瓷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层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召山
申请(专利权)人:兆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