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83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包括轮辋、内环体和永磁体,所述内环体位于所述轮辋的内侧并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内侧面,内环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内环体的内侧面为第二内侧圆周面,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和第二内侧圆周面在内环体的旋转剖面上近似“Z”字形分布,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均设有若干固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打破了常规内环体壁厚必须大于固定螺纹孔径的限制,通过固定孔的Z字形错位偏移,既延续了常规电机端盖和转子的固定连接方式,又大大减薄了内环体壁厚,实现了电机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了电机的轻量化设计。实现了电机的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属于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以其轻便出行、低碳环保、节能、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交通。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规范,新国标两轮电动车的需求日益剧增,而合规的电动车对整车重量有严格的限制,因而追求整车的轻量化减重,成为了广大新国标两轮电动车厂家的设计目标。而作为电动两轮车核心部件的轮毂电机,其重量在整车重量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如何实现轮毂电机的减重是广大两轮电动车企对电机厂商的长期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两轮电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的核心部件为定子和转子,转子套设在定子外侧,转子包括轮辋、内环体和永磁体,目前电机转子的内环体均为均匀壁厚的板料卷制而成的直筒式柱状圆环体,轴向两侧端面为材料本身厚度端面,端面所设固定孔孔心位于内环体的内外侧圆周面之间,这就导致整个内环体壁厚必须大于固定螺丝的直径,至少大于5mm以上,内环体部分磁路过剩却因固定结构要求而无法减薄,内环体重量重,造成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减薄内环体壁厚的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
[0005]为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包括轮辋、内环体和永磁体,所述内环体位于所述轮辋的内侧并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内环体的内侧面,所述内环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内环体的内侧面为第二内侧圆周面,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内侧圆周面在所述内环体的旋转剖面上近似“Z”字形分布。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均设有若干固定孔。
[000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环体轴向的两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块,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块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块上制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连通并形成螺纹孔。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环体轴向的两端凸出并分别向内、向外翻卷形成两个环形开口凹槽,所述内环体的旋转剖面结构近似“S”字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分别为两个所述环形开口凹槽相背的端面,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环形开口凹槽内。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固定孔的孔心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圆周面的外侧,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所述固定孔的孔心位于所述第二内侧圆
周面的内侧。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内侧圆周面直径为220mm~226mm。
[00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环体为薄壁旋转环体结构,壁厚为1.0mm~3.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通过将电机转子内环体的轴向两侧分别向内、外翻卷的方法形成电机的安装端面,打破了常规内环体壁厚必须大于固定螺纹孔径的限制,通过固定孔的Z字形错位偏移,既延续了常规电机端盖和转子的固定连接方式,又大大减薄了内环体壁厚,从常规电机的5mm~7mm左右的壁厚减薄至本专利技术的1mm~3mm,大大减少了内环体材料用量,实现了电机的轻量化设计,内环体减重25%以上,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材料成本。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通过设计合理的内环体壁厚,同时利用了轮辋材料本身就是导磁材料的特性,合理设计内环体的卷料壁厚,保证转子有充足的有效磁通,同时,内环体壁厚的减薄,扩大了电机内部空间,永磁体粘贴内径变大,定子外径也相应扩大,与常规电机相比,大大加长了电机的电磁转矩力臂,与现有轮毂电机相比,相同装胎尺寸条件下,力臂增加2%~7%,电机的输出转矩增加5%

10%,同时电机内部空间的增加,有利于电机的散热和功率密度的提升。
[0016]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优化了内环体结构,基于磁路饱和的电磁路设计,保障了电机的磁能利用率和转子强度,节约了内环体材料,实现了电机轻量化降本,同时,加长了电机的电磁力臂,增加了电机转矩,另外电机内部空间的增大,改善了电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内环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横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与固定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轮辋;2、内环体;3、永磁体;4、固定孔;5、固定块;11、第一内侧圆周面;12、轮辋的装胎面;21、第一安装面;22、第二安装面;23、第二内侧圆周面;24、外侧圆周面;25、环形开口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

6所示,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适用于10寸电动车,包括轮辋1、内环体2和永磁体3,内环体2位于轮辋1内侧。轮辋1的内侧面为第一内侧圆周面11,内环体2的内、外侧面分别为第二内侧圆周面23和外侧圆周面24。第一内侧圆周面11和外侧圆周面24紧贴,内环体2和轮辋1固定连接。永磁体3位于第二内侧圆周面23上。本实施例中的轮辋1的装胎面12尺寸符合10
寸轮辋1标准,第一内侧圆周面11紧贴于外侧圆周面24,起到相互固定、支撑作用。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环体2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22,第一安装面21、第二安装面22和第二内侧圆周面23在内环体2的旋转剖面上近似“Z”字形分布。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22上均设有若干固定孔4。内环体2轴向的两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块5,固定孔4与固定块5一一对应,固定块5上制有内螺纹,固定孔4和固定块5的内部连通并形成螺纹孔。通过固定孔4的错位的结构,有效的减薄了内环体2的壁厚,实现电机的轻量化降本设计,满足生产制造的可行性。同时实现了内环体2的“一端大、一端小”的整体结构,保证了小端面即第二安装面22一侧能够顺利穿过第一内侧圆周面11,大端面即第一安装面21一侧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紧固空间。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环体2轴向的两端凸出并分别向内、向外翻卷形成两个环形开口凹槽25,内环体2的旋转剖面结构近似“S”字形。两个环形开口凹槽25相对设置并且上下错开。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22分别为两个环形开口凹槽25相背的端面。固定块5位于环形开口凹槽25内,固定块5以嵌压的方式固定在环形开口凹槽25内。环形开口凹槽25增大了固定块5和内环体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定块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包括轮辋(1)、内环体(2)和永磁体(3),所述内环体(2)位于所述轮辋(1)的内侧并与所述轮辋(1)固定连接,所述永磁体(3)位于所述内环体(2)的内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体(2)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面(21)和第二安装面(22),所述内环体(2)的内侧面为第二内侧圆周面(23),所述第一安装面(21)、所述第二安装面(22)和所述第二内侧圆周面(23)在所述内环体(2)的旋转剖面上近似“Z”字形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1)和所述第二安装面(22)上均设有若干固定孔(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形分布的轮毂电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体(2)轴向的两端还设有若干固定块(5),所述固定孔(4)与所述固定块(5)一一对应,所述固定块(5)上制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孔(4)和所述固定块(5)的内部连通并形成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面呈Z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许王健张忠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金宇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