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KT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80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功能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KT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溶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KT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薄膜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KT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钽铌酸钾(KTN)是一种具有热释电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光效应和光折变效应。基于KTN薄膜的热释电器件在降低驱动电压、减小器件尺寸方面更具优势,更能满足未来激光器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的需要。
[0003]溶胶凝胶法因其操作简单广受欢迎。众所周知,随着对薄膜器件微型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对薄膜的集成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薄膜,其性能存在局限性。
[0004]因此,为了满足KTN薄膜的工业化发展需求,选择一种制备低成本、产品高性能、符合KTN集成化发展的制备方法是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KTN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具有高性能的KTN复合薄膜,本专利技术通过铁酸铋种子层的添加,以及镧、铁共掺,有效的优化了薄膜性能,此外对原料配比以及工艺参数做了设计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其工业化应用。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KTN薄膜,包括KTN薄膜层和种子层;KTN薄膜层材料的分子式为K
1+Z
Ta1‑
X

Y
Nb
Y
M
X
O3,各元素的比例为K:Ta:Nb:M:O=(1+Z):(1

X

Y):Y:X:3,M元素为Fe。
[0007]种子层为掺镧的铁酸铋薄膜Bi1‑
n+m
LanFeO3,即各元素的比例分别为Bi:La:Fe:O=1

n+m:n:1:3。
[0008]其中X为M元素的摩尔当量,0.06≤X≤0.10,Y为Nb元素的摩尔当量,0.48≤Y≤0.66,元素K过量加入,Z为8%

10%;其中n为La元素的摩尔当量,0.05≤n≤0.15,其中0.05≤n≤0.10时,0.05≤m≤0.08;其中0.10<n≤0.15时,0.02≤m<0.05。
[0009]进一步的,KTN薄膜层包括N个薄膜子层,8≤N≤17,当8≤N≤12时,种子层的层数为2;当13≤N≤17,种子层层数为3。
[0010]进一步的,钾源、钽源、铌源分别为碳酸钾、氧化钽、氧化铌;镧源、铋源、铁源分别为硝酸镧、硝酸铋、硝酸铁。
[001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复合KTN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前驱体溶液的制备:
[0013](1)钽铌酸钾基前驱体溶液的制备:采用溶胶

凝胶法,按化学计量比称取碳酸钾、氧化钽、氧化铌、硝酸铁溶于异丙醇中,待完全溶解后得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搅拌40min后,向其加入乙醇,配制成前驱体溶液,将配制好的前驱体溶液,放置于温度19

22℃环境中静置6

8h备用,前驱体溶液的浓度为0.39mol/L~0.45mol/L,异丙醇、乙醇的体积比为6:5。
[0014](2)种子层铁酸铋基前驱体溶液的制备:采用溶胶

凝胶法,按化学计量比称取硝酸铋、硝酸铁溶于异丙醇,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硝酸镧,得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搅拌20min后,向其加入乙二醇甲醚,配制成前驱体溶液,将配制好的前驱体溶液,放置于温度19

22℃环境中静置5h备用,前驱体溶液的浓度为0.43mol/L~0.5mol/L,异丙醇、乙二醇甲醚的体积比为4:3。
[0015]2.种子层材料的制备:采用层层退火工艺,用旋涂法将种子层前驱体溶液沉积在ITO/玻璃衬底材料上,然后将材料放置在热板上烘干,将烘干的薄膜置于快速退火炉中进行二段式退火处理;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其它层材料沉积在各自下层材料之上,反复旋涂与退火步骤数次直到种子层数符合要求。
[0016]3.薄膜材料的制备:采用层层退火工艺,用旋涂法将钽铌酸钾基前驱体溶液沉积种子层材料之上,然后将材料放置在热板上烘干,将烘干的薄膜置于快速退火炉中进行二段式退火处理;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其它层材料沉积在各自下层材料之上,反复旋涂与退火步骤数次直到薄膜厚度符合要求。
[0017]4.将步骤3达到厚度要求的薄膜在575℃~600℃范围内退火4min,得到镧、铁共掺的复合钽铌酸钾薄膜。
[0018]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155

180℃,烘干时间为100s

120s;优选烘干温度为162℃,烘干时间为110s;
[0019]步骤2中二段式退火处理过程为245

285℃,50

80s,485

535℃,60

90s;优选退火处理过程为268℃,75s,515℃,75s;
[0020]步骤2中旋涂匀胶速度为3700

3900rpm,时间为20

40s。
[0021]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的烘干温度为165

205℃,烘干时间为50s

80s;优选烘干温度为178℃,烘干时间为65s;
[0022]步骤3中二段式退火处理过程为295

315℃,90

120s,555

585℃,180

220s;优选退火处理过程为305℃,105s,568℃,195s;
[0023]步骤3中旋涂匀胶速度为4500

5000rpm,时间为25

35s。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专利技术采用溶胶

凝胶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钽铌酸钾薄膜制备成本高的问题,使用该制备方法,在ITO/玻璃衬底上制备了择优度高的钽铌酸钾薄膜,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其工业化应用。
[0026](2)本专利技术采用铁酸铋种子层,且实现了铁和镧离子的掺杂,薄膜均匀性好,有效的优化了钽铌酸钾薄膜的质量。
[0027](3)本专利技术优化退火工艺,采用层层退火工艺,通过调控退火参数,改善薄膜性能,该复合KTN薄膜呈现饱和的电滞回线,漏电流低,极化强度高达35μC/cm2,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满足未来激光器件小型化、集成化发展等的需要。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的XRD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KTN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KTN薄膜层和种子层;所述KTN薄膜层材料的分子式为K
1+Z
Ta1‑
X

Y
Nb
Y
M
X
O3,各元素的比例为K:Ta:Nb:M:O=(1+Z):(1

X

Y):Y:X:3,M元素为Fe;种子层为掺镧的铁酸铋薄膜Bi1‑
n+m
LanFeO3,即各元素的比例分别为Bi:La:Fe:O=1

n+m:n:1:3;其中X为M元素的摩尔当量,0.06≤X≤0.10,Y为Nb元素的摩尔当量,0.48≤Y≤0.66,元素K过量加入,Z为8%

10%;其中n为La元素的摩尔当量,0.05≤n≤0.15,当0.05≤n≤0.10时,0.05≤m≤0.08;当0.10<n≤0.15时,0.02≤m<0.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KTN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KTN薄膜层包括N个薄膜子层,且8≤N≤17;当8≤N≤12时,种子层的层数为2;当13≤N≤17,种子层的层数为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KTN薄膜,其特征在于:钾源、钽源、铌源分别为碳酸钾、氧化钽、氧化铌;镧源、铋源、铁源分别为硝酸镧、硝酸铋、硝酸铁。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复合KTN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驱体溶液的制备:1.1钽铌酸钾基前驱体溶液的制备:采用溶胶

凝胶法,按化学计量比称取碳酸钾、氧化钽、氧化铌、硝酸铁溶于异丙醇中,待完全溶解后得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搅拌后,向其加入乙醇,配制成前驱体溶液,将配制好的前驱体溶液,静置备用;1.2种子层铁酸铋基前驱体溶液的制备:采用溶胶

凝胶法,按化学计量比称取硝酸铋、硝酸铁溶于异丙醇,待完全溶解后依次加入硝酸镧,得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搅拌后,向其加入乙二醇甲醚,配制成前驱体溶液,将配制好的前驱体溶液,静置备用;(2)种子层材料的制备:采用层层退火工艺,用旋涂法将种子层前驱体溶液沉积在ITO/玻璃衬底材料上,然后将材料放置在热板上烘干,将烘干的薄膜置于快速退火炉中进行二段式退火处理;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其它层材料沉积在各自下层材料之上,反复旋涂与退火步骤数次直到种子层数符合要求;(3)薄膜材料的制备:采用层层退火工艺,用旋涂法将钽铌酸钾基前驱体溶液沉积种子层材料之上,然后将材料放置在热板上烘干,将烘干的薄膜置于快速退火炉中进行二段式退火处理;然后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其它层材料沉积在各自下层材料之上,反复旋涂与退火步骤数次直到薄膜厚度符合要求;(4)将步骤(3)达到厚度要求的薄膜在575℃~600℃范围内退火4min,得到镧、铁共掺的复合钽铌酸钾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复合KTN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烘干温度为155

180℃,烘干时间为100s

120s;步骤(2)中二段式退火处理过程为245

285℃,50

80s,485

535℃,60

90s;步骤(2)中旋涂匀胶速度为3700

3900rpm,时间为20

40s;步骤(3)中的烘干温度为165

205℃,烘干时间为50s

80s;步骤(3)中二段式退火处理过程为295

315℃,90

120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程程王旭平刘冰禹化健杨玉国吕宪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