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化下料的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它包括机箱,机箱其中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动座,转动座上安装有模具,机箱另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端部安装有与模具位置相匹配的压块,模具和压块相对设置,压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安装在压块正对模具的一面上,压块的内部设有压块空腔,压块空腔内设置有吸盘结构,压块空腔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吸盘结构相匹配的吸孔,吸孔正对模具且位于转动环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进行自动化下料,既提高了下料效率,又避免了因人工下料而导致出现工作人员烫伤的情况。烫伤的情况。烫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拉伸成型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拉伸成型技术,特别是通过旋压工艺的金属拉伸成型技术是一种古老的加工方法。早在10世纪初中国就使用旋压方法制造锡器。旋压法在工业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采用了旋压机架液压助力装置和仿形装置。
[0003]旋压时,将平板毛坯或预先成型的毛坯固定到旋转的芯模上,用旋轮对毛坯施加压力,旋轮同时作轴向送进,经过一次或多次加工,得到各种薄壁空心回转体制品的工艺方法。有手动和自动之分,有普通旋压和强力旋压之分,可以做铜铁铝不锈钢钛合金等可塑性材料。旋轮和毛坯的接触区很小,加工材料只局部发生塑性变形,变形抗力小,可用小吨位的设备加工大型的制品,是制造空心锥体、筒形件、半球体和薄壁管材等精密制品的有效方法。
[0004]但是,目前存在的缺点是现有的旋压设备在产品加工完毕后,需要通过人工将产品从模具上取下来,这种下料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温度偏高,容易发生烫伤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下料的方式效率低下,安全性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化下料的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其中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安装有模具,所述机箱另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端部安装有与模具位置相匹配的压块,所述模具和压块相对设置,所述压块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安装在压块正对模具的一面上,所述压块的内部设有压块空腔,所述压块空腔内设置有吸盘结构,所述压块空腔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吸盘结构相匹配的吸孔,所述吸孔正对模具且位于转动环的内侧,所述机箱的内部安装有旋压辊轮,所述旋压辊轮置于模具的侧面。
[0007]机箱上安装有与转动座相连接的旋转电机一,用于控制转动座进行转动;机箱上安装有与伸缩杆相连接的气缸本体,用于控制伸缩杆进行移动;机箱上安装有与旋压辊轮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旋压辊轮的进给、旋转以及角度调节。加工前,先将待加工的料板放置在模具和压块之间,然后控制伸缩杆带动压块朝着模具运动,将料板压紧在模具和转动环之间;加工时,控制转动座带动料板开始旋转,同时旋压辊轮开始工作,对料板进行旋压加工;加工结束后,旋压辊轮复位,转动座停止转动,此时吸盘结构开始工作,使吸孔处产生负压,将加工好的产品牢牢吸在转动环上固定,之后伸缩杆复位,即可同时带动压块、转动环以及吸附在其上的产品发生运动,使加工好的产品自动从模具上脱离,实现了自动化下
料的目的,既提高了下料效率,又避免了因人工下料而导致出现工作人员烫伤的情况。
[0008]作为优选,所述机箱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压块置于导向板和模具之间,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与伸缩杆相匹配的伸缩杆导向孔,所述伸缩杆置于伸缩杆导向孔内且与其滑动连接。通过伸缩杆导向孔的设计,起到了伸缩杆运动过程中的导向和限位作用,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以及下料效率。
[0009]作为优选,所述吸盘结构包括置于压块空腔内部的活塞,所述活塞和压块空腔滑动连接,所述压块空腔的内部安装有与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控制组件,所述活塞控制组件置于活塞的一侧,所述吸孔位于活塞的另一侧,所述压块空腔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活塞挡块,所述活塞挡块置于活塞控制组件和活塞之间。通过活塞控制组件带动活塞朝远离吸孔的方向运动,即可在吸孔处产生负压,牢牢地吸住产品,进行自动化下料。
[0010]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上还设有与压块的位置相匹配的压块导向孔,所述压块导向孔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伸缩杆导向孔位于活动块上,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与活动块相匹配的限位装置,所述活塞控制组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其中一端的端面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压块空腔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伸缩杆相匹配的伸缩杆通孔,所述伸缩杆的端部穿过伸缩杆通孔且与推杆另一端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和伸缩杆通孔密封滑动连接。下料时,伸缩杆复位,带动推杆及其上的活塞朝着远离吸孔的方向运动,使吸孔处产生负压,此时活动块在限位装置的作用力下被限制在压块导向孔内,压块则被活动块顶住,以保证能将产品顺利地吸附固定。当产品被吸牢后,伸缩杆继续进行复位时,压块对活动块的推力越来越大,当该推力大于限位装置对活动块的作用力时,压块则会推着活动块朝远离模具的方向运动(压块导向孔则起到压块运动过程中的导向和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以及下料效率),同时带动吸附在转动环上的产品也自动从模具上脱离,实现了自动化下料的目的。
[0011]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位于导向板的其中一侧,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导向板另一侧面上的活动块挡板,所述活动块挡板和导向板相铰接且两者的连接处还安装有复位扭簧,所述活动块挡板和活动块相接触。活动块挡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挡住活动块,使活动块能顺利顶住压块,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0012]作为优选,所述压块相对两侧的外侧壁上均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和压块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夹板,所述夹板和转动杆阻尼铰接,所述转动杆和推杆之间设有传动装置。在推杆及其上的活塞朝着远离吸孔的方向运动,使吸孔处产生负压吸住产品的过程中,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还会带动转动杆发生同步转动,使其上的夹板从两侧向产品靠近,并将其夹紧,以便更好地进行下料,大大提高了下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3]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与转动杆相连接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安装在转动杆的侧壁上且与其相铰接,所述压块空腔的侧壁上设有与传动杆相匹配的传动杆通孔,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传动杆通孔置于压块空腔的内部,所述传动杆和传动杆通孔密封滑动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齿条一,所述压块空腔的内部安装有与齿条一相匹配的传动齿轮,所述推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与传动齿轮相匹配的齿条二,所述齿条一和齿条二分别置于传动齿轮的两侧且均与其相啮合。当推杆朝着远离吸孔的方向运动时,通过齿条二与传动齿轮之间的配合和传动齿轮与齿条一之间的配合,会带动传动杆
发生运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使其上的夹板从两侧向产品靠近,达到将夹紧产品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夹板靠近模具的一面上设置有耐高温柔性层。耐高温柔性层由柔性石墨材料制作而成,在具备弹性的同时又具有耐高温的优点,既能承受产品的高温又可以避免将产品夹变形。
[0015]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环正对压块的一面上固定有环形安装块,所述压块上设有与环形安装块相匹配的环形安装槽,所述转动环通过环形安装块和环形安装槽的配合安装在压块上且与其转动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动环在旋压过程中会跟随料板作同步转动。
[0016]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环正对模具的一面上固定有密封压环。通过密封压环的设计,提高了转动环和料板之间的气密性,防止漏气,保证了料板能被牢牢吸住。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其中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转动座(2),所述转动座(2)上安装有模具(3),所述机箱(1)另一侧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端部安装有与模具(3)位置相匹配的压块(7),所述模具(3)和压块(7)相对设置,所述压块(7)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5),所述转动环(15)安装在压块(7)正对模具(3)的一面上,所述压块(7)的内部设有压块空腔(17),所述压块空腔(17)内设置有吸盘结构,所述压块空腔(17)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吸盘结构相匹配的吸孔(16),所述吸孔(16)正对模具(3)且位于转动环(15)的内侧,所述机箱(1)的内部安装有旋压辊轮(10),所述旋压辊轮(10)置于模具(3)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机箱(1)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板(9),所述压块(7)置于导向板(9)和模具(3)之间,所述导向板(9)上设有与伸缩杆(8)相匹配的伸缩杆导向孔(14),所述伸缩杆(8)置于伸缩杆导向孔(14)内且与其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吸盘结构包括置于压块空腔(17)内部的活塞(18),所述活塞(18)和压块空腔(17)滑动连接,所述压块空腔(17)的内部安装有与活塞(18)相连接的活塞控制组件,所述活塞控制组件置于活塞(18)的一侧,所述吸孔(16)位于活塞(18)的另一侧,所述压块空腔(17)的内侧壁上固定有活塞挡块(30),所述活塞挡块(30)置于活塞控制组件和活塞(18)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型锅的旋压加工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板(9)上还设有与压块(7)的位置相匹配的压块导向孔(11),所述压块导向孔(11)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13),所述伸缩杆导向孔(14)位于活动块(13)上,所述导向板(9)上设有与活动块(13)相匹配的限位装置,所述活塞控制组件包括推杆(19),所述推杆(19)其中一端的端面和活塞(18)固定连接,所述压块空腔(17)另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伸缩杆(8)相匹配的伸缩杆通孔(20),所述伸缩杆(8)的端部穿过伸缩杆通孔(20)且与推杆(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和钦,潘文靖,王景学,谢凯,翁君飞,王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