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床。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昭63
‑
267151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10
‑
34502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辊作为工件进行磨削的磨床。
[0003]作为工件的辊具备位于轴向中央部的辊主体部、和位于辊主体部的两端的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
[0004]日本特开昭63
‑
267151号公报所记载的磨床具备支承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滑履。即在该磨床中,通过滑履将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使主轴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结部件向工件传递,通过砂轮来磨削工件。
[0005]日本特开平10
‑
34502号公报所记载的磨床在通过顶尖部件支承作为工件的辊的两端的状态下,而且在通过滑履按压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各自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通过砂轮磨削工件。滑履发挥提高支承刚性的功能。
[0006]这里,在将圆筒外周面作为磨削部位的工件中,工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在使砂轮沿着工件的轴向移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床,其具备:工件支承装置,其将在轴向两端具备第一轴颈部以及第二轴颈部的工件支承为能够旋转;砂轮,其相对于上述工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对上述工件进行磨削;测定装置,其用于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对上述工件的定位;以及控制装置,其基于由上述测定装置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工件支承装置,来进行上述工件的定位控制,所述磨床的特征在于,上述工件支承装置具备:将上述第一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一下部滑履以及第一侧部滑履;将上述第二轴颈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定位上述工件的第二下部滑履以及第二侧部滑履;使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分别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下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下部输送装置;以及使上述第一侧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侧部滑履分别向上述工件的径向移动的第一侧部输送装置以及第二侧部输送装置,上述测定装置具备:侧部测定器,其以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侧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侧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水平方向位置,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上述测定装置还具备:上部测定器,其以上述工件的旋转轴线为基准,位于与上述第一下部滑履以及上述第二下部滑履相反的一侧,测定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以及轴向另一端部各自的上下方向位置,上述控制装置还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上述控制装置还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了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之后,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
上述控制装置在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了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之后,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定位控制,上述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二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另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然后,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上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下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定位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件是锥形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通过基于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由上述侧部测定器测定出的测定值,控制上述第一侧部输送装置,进行上述工件的轴向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