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217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0
本申请涉及一种辊压装置。该辊压装置包括:轧辊组件和动力源。轧辊组件包括绕各自轴向可转动设置的四个轧辊,四个轧辊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并排布设,并排的两个轧辊之间界定一辊缝,动力源驱动呈对角布设的两个轧辊绕自身轴向同向转动。其中,呈对角布设的两个轧辊中的一者与并排的两个轧辊所界定的两条辊缝用于对第一极片执行二次辊压,另一者与并排的两个轧辊所界定的两条辊缝用于对第二极片执行二次辊压。上述辊压装置,通过四个轧辊形成供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独立进行二次辊压的走带路径,能够连续完成各个极片的二次辊压,有助于降低二次辊压成本,提高辊压装置的生产效率。置的生产效率。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的正负极极片制备工艺包括搅拌、涂布、辊压、分条、极耳区成型等工序,其中辊压的目的在于使涂布于基材上的活性物质与基材结合更加紧密,厚度更加均匀,从而提升极片的压实密度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0003]在辊压工序中可采用二次辊压工艺对极片实施辊压。现有辊压装置通常采用两对对辊先后对一条极片先后进行二次辊压,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辊压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辊压装置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辊压装置,包括:轧辊组件和动力源。轧辊组件包括绕各自轴向可转动设置的四个轧辊,四个轧辊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并排布设,并排的两个轧辊之间界定一辊缝,动力源驱动呈对角布设的两个轧辊绕自身轴向同向转动。其中,呈对角布设的两个轧辊中的一者与并排的两个轧辊所界定的两条辊缝用于对第一极片执行二次辊压,另一者与并排的两个轧辊所界定的两条辊缝用于对第二极片执行二次辊压。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四个轧辊形成供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独立进行二次辊压的走带路径,能够连续完成各个极片的二次辊压,有助于降低二次辊压成本,提高辊压装置的生产效率。而且,各个极片之间的走带路径独立互不干扰,辊压过程中对各个极片的模宽一致性和涂布错位的要求低,即使其中每一极片断带也不会影响到另一极片的正常辊压,容错率高,有助于提升产能。而且,上述辊压装置结构紧凑,有助于减小辊压装置的占地面积较大,提高车间利用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辊缝的宽度可调。由于辊缝的宽度决定了极片辊压后的厚度,将辊缝的宽度设置为可调,能够适应不同厚度规格的极片的制造,辊压装置的适应性更广。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四个轧辊中的一者作为参照辊仅绕自身轴向可转动设置,其余三者均相对参照辊可移动设置。此时,将四个轧辊中的一个固定,其余三个移动设置,简化了辊缝的调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参照辊并排的轧辊分别为第一邻辊和第二邻辊,与参照辊呈对角布设的轧辊为对角辊,第一邻辊和第二邻辊分别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对角辊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此时,在调整各个轧辊之间辊缝的宽度时,直线调整,调整距离较短,可加快调整速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角辊与第一邻辊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对角辊与第二邻辊在第二方向上同步移动。此时,不仅简化了辊缝宽度的调节过程,而且还有助于保证辊缝之
间宽度的一致性,特别是在冷压同一厚度规格的极片时,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极片产品柔性、脆性和厚度的一致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轧辊可转动地安装于一支撑部上,且可移动的轧辊通过所在的支撑部的移动而移动。方便实现驱动件驱动轧辊的移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装置还包括两组匹配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同组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中的一个位于设于对角辊所在的支撑部,另一者设于第一邻辊和第二邻辊所在的支撑部,同组的信号发射件和信号接收件彼此相对时,测量位于两者之间的辊缝的宽度。此时,可以实现对辊缝的宽度调节过程的监控,方便实现辊缝的微调。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装置还包括隔板,隔板固定设置于四个轧辊共同界定的区间内,并将该区间分隔形成两个走带区,两个走带区分别与辊压第一极片的两个辊缝、及与辊压第二极片的两个辊缝处于同一走带路径上。此时隔板将上述分成两个走带区,可以避免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任一者断带时对另一者的走带发生干扰。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走带区呈上下布置,所述辊压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设于上方的走带区内,且与隔板之间界定一经过走带区的极片穿设的走带缝隙。在使用辊压装置时,极片进入上方的走带区后,会穿过压板和隔板形成的走带缝隙。当极片断带时,断裂的极片能够被限制的压板和隔板之间,而不会在自身重力下下落,而影响下方极片的走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排的两个轧辊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压弯件,压弯件向所在的轧辊的转轴施加一其中部朝向另一者凸出的弧状的压弯力。此时,有助于实现极片的厚度均匀。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辊压装置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辊压装置的走带方式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辊压装置的走带方式示意图。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0022]100、辊压装置;110、轧辊组件;110a、轧辊;111、参照辊;112、第一邻辊;113、第二邻辊;114、对角辊;120、信号发射件;130、信号接收件;140、隔板;150、压板;160、驱动件;170、机架;180、支撑部;190、送带辊;S、走带区;
[0023]200、第一极片;300、第二极片;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
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6]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8]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轧辊组件,包括绕各自轴向可转动设置的四个轧辊,所述四个轧辊沿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两并排布设,并排的两个所述轧辊之间界定一辊缝;动力源,驱动呈对角布设的两个所述轧辊绕自身轴向同向转动;其中,呈对角布设的两个所述轧辊中的一者与并排的两个所述轧辊所界定的两条所述辊缝用于对第一极片执行二次辊压,另一者与并排的两个所述轧辊所界定的两条所述辊缝用于对第二极片执行二次辊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的宽度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轧辊中的一者作为参照辊仅绕自身轴向可转动设置,其余三者均相对所述参照辊可移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参照辊并排的所述轧辊分别为第一邻辊和第二邻辊,与所述参照辊呈对角布设的所述轧辊为对角辊;所述第一邻辊和所述第二邻辊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所述对角辊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可移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角辊与所述第一邻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所述对角辊与所述第二邻辊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同步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鹏高晓亮闫小康郑超蜜郑拓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