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加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136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即热式加热体,该即热式加热体中,壳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加热套呈筒状且设于壳体内,感温件呈筒状,设于加热套的内且与加热套同向延伸,其内部中空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流道,通过在加热套内设置与加热套同向延伸的感温件,使感温件在兼顾导流作用的同时,自身能够因为加热件提供的温度不同而在加热套的径向上外扩或者收缩,这样附着在感温件流道内的水垢就能在感温件的伸缩形变的作用下被去除,从而避免了水垢的积累,十分实用。十分实用。十分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即热式加热体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即热式加热体。

技术介绍

[0002]即热式加热体通常用在家用的饮水机或者加热容器上面。即热式加热体的功率一般都很高,基本都在2000W左右,因此加热体的表面温度都很高。而钙镁离子在水温达到60℃时就开始变成碳酸盐,就是俗称的水垢。水垢形成后,通常会附着在加热体的表面,不仅阻止热传递,影响加热效率,更严重造成受热不均匀造成加热体破损,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咖啡机、饮水机、果汁机等带加热功能的机器,一般都有除垢的服务或者功能。常见的除垢有两种,其一是使用柠檬酸、白醋等酸性溶液进行清洗,让附着在加热体表面的水垢溶解到酸性溶液中;其二干烧加热体,然后突然通水,通过热胀冷缩效应,让水垢脱落,然后用水冲出;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端;采用酸性溶液的方式不容易清理,多次冲洗后依然会有残留味道,特别是管理里面如果有死水端,更难处理彻底。采用热胀冷缩效应的,对加热体的损害非常大,加热体的加热部分是印刷在不锈钢管表面的一层厚膜,本身就是两种材质,通过热胀冷缩会加速加热体厚膜的脱落。
[0003]为此,专利号为CN200820123393.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除垢的电热管》,该电热管中,在电热丝的外围包裹有绝缘材料,绝缘材料的外围包裹有金属外壳套管,金属外壳套管与双金属散热翅片固定连接,由于金属膨胀系数的差异,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双金属散热翅片的整体就会向一侧弯曲,产生形变,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虽然上述电热管通过散热翅片形变的形式达到了除垢的目的,但是需要设计多组翅片,且能够实现除垢的实质面积很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大面积除垢的即热式加热体。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即热式加热体,包括:
[0006]壳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7]加热套,呈筒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加热状态和常温状态;
[0008]感温件,呈筒状,设于所述加热套的内且与加热套同向延伸,该感温件内部中空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流道,所述流道的进水端与进水口流体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感温件能在加热套处于加热状态下沿着加热套的径向外扩、在加热套处于常温状态向内收缩。
[0009]为了方便加热套和感温件的装配,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具有导流管,所述加热套套设在该导流管上,所述感温件嵌设在导流管的内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呈筒状的本体和分别设于本体两端的两个导流座,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开设在对应的导流座上。
[0011]具体地,每个导流座均具有端部开口的导流腔,且各所述导流座均在开口处对接在与本体两端的端口上,从而使进水口或者出水口通过对应的导流腔与流道相连通。
[0012]为了便于掌握流体的温度,优选地,每个所述导流座上均设置有温度探头,各所述温度探头均至少局部位于所述导流腔内。
[0013]具体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开设在导流座的侧壁上,且流体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流动方向均与流道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交叉。
[0014]优选地,所述加热套上还设置有电触片,所述电触片布置在加热套的外围且伸出至壳体之外。
[0015]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电触片电性连接。
[0016]为了确保感温件的外扩和收缩,优选地,所述感温件包括内外套设且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在加热套处于加热状态下,所述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沿着加热套的径向同步外扩。
[0017]为了确保感温件的外扩的前后仍然在加热套内具有一定的附着力,优选地所述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的横截面在周向上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的外扩程度不同,在外扩前后,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周向上每个对应的位置都会有一定的偏移,两个感温片的偏移相互作用就能使二者牢牢的支撑在加热套的内壁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即热式加热体中,通过在加热套内设置与加热套同向延伸的感温件,使感温件在兼顾导流作用的同时,自身能够因为加热件提供的温度不同而在加热套的径向上外扩或者收缩,这样附着在感温件流道内的水垢就能在感温件的伸缩形变的作用下被去除,从而避免了水垢的积累,十分实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即热式加热体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即热式加热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即热式加热体包括壳体1、加热套2和感温件3,上述的壳体1具有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加热套2呈筒状,设于壳体1内且具有加热状态和常温状态;而感温件3则呈筒状,设于加热套2的内且与加热套2同向延伸,该感温件3内部中空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流道30,流道30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a流体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1b流体连通,并且,感温件3能在加热套2处于加热状态下沿着加热套2的径向外扩、在加热套2处于常温状态向内收缩。
[0025]为了实现装配,上述的壳体1内具有导流管10,加热套2套设在该导流管10上,感温件3嵌设在导流管10的内壁上。这里的导流管10采用导热良好的材质,这样加热套2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的传递至感温件3处。上述的壳体1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1和分别设于本体11两
端的两个导流座12,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分别开设在对应的导流座12上。每个导流座12均具有端部开口的导流腔120,且各导流座12均在开口处对接在与本体11两端的端口上,从而使进水口1a或者出水口1b通过对应的导流腔120与流道30相连通。为了准确的掌握温度,每个导流座12上均设置有温度探头4,各温度探头4均至少局部位于导流腔120内。上述的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均开设在导流座12的侧壁上,且流体在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处的流动方向均与流道30内流体的流动方向相交叉。
[0026]加热套2上还设置有电触片21,电触片21布置在加热套2的外围且伸出至壳体1之外。在壳体1上还设置有温控开关5,温控开关5与电触片21电性连接。
[0027]感温件3包括内外套设且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第一感温片31和第二感温片32,在加热套2处于加热状态下,第一感温片31和第二感温片32沿着加热套2的径向同步外扩。第一感温片31和第二感温片32的横截面在周向上呈锯齿状或波浪状,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因此二者的外扩程度不同,在外扩前后,第一感温片和第二感温片周向上每个对应的位置都会有一定的偏移,两个感温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式加热体,包括:壳体(1),具有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加热套(2),呈筒状,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具有加热状态和常温状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感温件(3),呈筒状,设于所述加热套(2)的内且与加热套(2)同向延伸,该感温件(3)内部中空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流道(30),所述流道(30)的进水端与进水口(1a)流体连通、出水端与出水口(1b)流体连通,并且,所述感温件(3)能在加热套(2)处于加热状态下沿着加热套(2)的径向外扩、在加热套(2)处于常温状态向内收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具有导流管(10),所述加热套(2)套设在该导流管(10)上,所述感温件(3)嵌设在导流管(10)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即热式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呈筒状的本体(11)和分别设于本体(11)两端的两个导流座(12),所述进水口(1a)和出水口(1b)分别开设在对应的导流座(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即热式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导流座(12)均具有端部开口的导流腔(120),且各所述导流座(12)均在开口处对接在与本体(11)两端的端口上,从而使进水口(1a)或者出水口(1b)通过对应的导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