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12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隧道溶洞段封闭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包括洞周土体以及洞周土体内部的外侧溶洞,所述外侧溶洞内设有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所述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自隧道开挖面插入到外侧溶洞内部,所述环向注浆管上设有浆液压出孔,所述洞周土体内壁上设有隧道初衬,所述隧道初衬通过锚固螺杆与洞周土体内壁相连接,所述锚固螺杆插入到外侧溶洞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侧溶洞内插设劲性钢管,并通过环向注浆管向外侧溶洞注浆形成溶洞密闭体,可快速提升洞侧溶洞的整体性。侧溶洞的整体性。侧溶洞的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溶洞段封闭工程
,具体是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闪灵重丘区进行隧道开挖,时常会遇到诸如洞周溶洞、断层等特殊地质环境,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大量难题,其中如何降低溶洞对施工安全和衬砌结构的影响一直是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富水隧道处理及开挖方法,侧向施工引水洞,对水源进行疏导,并用注浆锚杆对溶洞进行注浆处理,减轻掌子面涌水压力;隧道掌子面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方法进行施工;该技术虽可降低富水溶洞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影响,但现行技术难以实现溶洞的快速封闭和溶洞加筋,不能同步提升封闭结构与隧道衬砌结构的整体性。
[0004]鉴于此,为改善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体系的施工质量和效率,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改善洞侧溶洞的封闭效果、降低溶洞对结构安全影响的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包括洞周土体以及洞周土体内部的外侧溶洞,所述外侧溶洞内设有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所述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自隧道开挖面插入到外侧溶洞内部,所述环向注浆管上设有浆液压出孔,所述洞周土体内壁上设有隧道初衬,所述隧道初衬通过锚固螺杆与洞周土体内壁相连接,所述锚固螺杆插入到外侧溶洞的内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浆液压出孔为多个且沿环向注浆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锚固螺杆的插入段外周设有锚固粘结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溶洞与隧道初衬的接缝面设有压力分散板,所述压力分散板通过压板锚筋与洞周土体连接,所述压力分散板上预设有供压板锚筋穿设的孔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劲性钢管的管腔内设置两条镜像相对的筋板连接体,筋板连接体之间设有劲性筋板,环向注浆管的数量为2

4隔板且环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劲性钢管的外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筋板连接体与劲性钢管围合成横断面呈“T”形的槽道,劲性筋板横断面呈“工”字形且两端位于“T”形槽道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洞周土体的底部设有隧道排水沟,外侧溶洞与隧道排水沟之间铺设有导水管,导水管一端插入外侧溶洞内,另一端与隧道排水沟连通。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在外侧溶洞内插设劲性钢管,并通过环向注浆管向外侧溶洞注浆形成溶洞密闭体,可快速提升洞侧溶洞的整体性。
[0016](2)本技术在劲性钢管外周设置环向注浆管、内部设置劲性筋板,可改善外侧溶洞的加筋效果。
[0017](3)本技术在外侧溶洞与隧道初衬的接缝面设置压力分散板,可起到界面加筋的作用,降低接缝部位的集中应力。
[0018](4)本技术在外侧溶洞与隧道排水沟之间铺设外置导水管的布设,可满足外侧溶洞内部地下水排除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导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
[0021]图中:1

外侧溶洞;2

劲性钢管;3

环向注浆管;4

溶洞密闭体;5

劲性注浆体;6

锚固螺杆;7

锚固粘结体;8

隧道排水沟;9

外置导水管;10

隧道初衬;11

压力分散板;12

压板锚筋;13

洞周土体;14

筋板连接体;15

劲性筋板;16

浆液压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富水隧道外侧溶洞1封堵结构,包括洞周土体13以及洞周土体13内部的外侧溶洞1,所述外侧溶洞1内设有劲性钢管2和环向注浆管3,所述劲性钢管2和环向注浆管3自隧道开挖面插入到外侧溶洞1内部,所述环向注浆管3上设有浆液压出孔16,所述浆液压出孔16为多个且沿环向注浆管3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洞周土体13内壁上设有隧道初衬10,所述隧道初衬10通过锚固螺杆6与洞周土体13内壁相连接,所述锚固螺杆6的插入段外周设有锚固粘结体7,所述锚固螺杆6插入到外侧溶洞1的内部。
[0025]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在对溶洞进行封堵时,向环向注浆管3内部注浆,浆液通过浆液压出孔16进入到外侧溶洞1内部,从而形成溶洞密闭体4,向劲性钢管2内部注浆,从而形成劲性注浆体5,能够快速提升洞侧溶洞的整体性,其中外侧溶洞1位于隧道拱腰侧,洞腔体积为5m3,劲性钢管2采用直径为300mm的钢管轧制而成,环向注浆管3采用直径为60mm的钢管轧制而成,浆液压出孔16直径为30mm,溶洞密闭体4采用强度等级为C30的细石混凝土,劲性注浆体5采用强度等级为C35的灌浆料,锚固螺杆6(6)采用直径60mm的注浆锚固,锚固粘结体7采用M20的水泥砂浆,隧道初衬10采用厚度为100mm的砂浆与钢拱架组合而成,洞周土体13为强风化石灰岩。
[002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外侧溶洞1与隧道初衬10的接缝面设有压力分散板11,所述压力分散板11通过压板锚筋12与洞周土体13连接,所述压力分散板11上预设有供压板锚筋12穿设的孔洞。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侧溶洞1与隧道初衬10的接缝面设置的压力分散板11,可起
到界面加筋的作用,降低接缝部位的集中应力,其中压力分散板11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铺设于隧道拱圈表面,压板锚筋12采用直径30mm的膨胀螺栓。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劲性钢管2的管腔内设置两条镜像相对的劲性筋板15,劲性筋板15之间设有筋板连接体14,所述劲性筋板15与劲性钢管2围合成横断面呈“T”形的槽道,筋板连接体14横断面呈“工”字形且两端位于“T”形槽道内部,环向注浆管3的数量为2

4隔板且环向均匀间隔设置在劲性钢管2的外壁上。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劲性钢管2外周设置环向注浆管3、内部设置筋板连接体14,可改善外侧溶洞1的加筋效果,其中筋板连接体14采用厚度为10mm的钢板轧制而成,劲性筋板15采用厚度为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包括洞周土体以及洞周土体内部的外侧溶洞;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溶洞内设有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所述劲性钢管和环向注浆管自隧道开挖面插入到外侧溶洞内部,所述环向注浆管上设有浆液压出孔,所述洞周土体内壁上设有隧道初衬,所述隧道初衬通过锚固螺杆与洞周土体内壁相连接,所述锚固螺杆插入到外侧溶洞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压出孔为多个且沿环向注浆管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螺杆的插入段外周设有锚固粘结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水隧道外侧溶洞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溶洞与隧道初衬的接缝面设有压力分散板,所述压力分散板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嘉诚冯斌刘泽伟吴育林迈士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