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976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盘和上料机械手,上料盘内设有整齐排列的多个安装孔,带插孔的第一接触件竖向插在安装孔内;测力组件包括重力块和感应开关,重力块上方固定带有插针的第二接触件,重力块侧面设有与感应开关配合工作的测力杆;上料机械手用于夹持第一接触件,并将其移动至重力块上方,与第二接触件相接触;上料机械手可带动第一接触件上移,第一接触件通过第二接触件带动重力块上移或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机械手自动夹取第一接触件进行插拔力检测,通过检测的插拔力状况自动完成产品的分类收集,快速且精准地完成产品分类。成产品分类。成产品分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由固定端电连接器,即阴接触件(简称插座),与自由端电连接器, 即阳接触件(简称插头)组成。插座通过其方(圆)盘固定在用电部件上(个别还采用焊接方式),插头一般接电缆,通过连接螺帽实现插头、插座连接。电连接器由壳体、绝缘体、接触体三大基本单元组成。接触体包括阳接触件与阴接触件,有时也称插针插孔,连接方式分为焊接式、压接式、压入式和绕接式等,用以实现电路连接。插针插孔是电连接器关键元件,它直接影响着电连接器的可靠性。插针插孔大多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弹性铜合金材料机加而成,表面采用镀银镀金达到接触电阻小和防腐蚀的目的。插孔插拔力决定着接触件之间的有效接触、接触电阻、插拔磨损等关键特性,插孔收口后测力是判别插孔是否合格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插孔测力采用手工吊大小砝码的方式来判别插孔插拔力是否合格,此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质量一致性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检测存在测量误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可以对完成收口的端子进行插拔力检测,精确分选出合格品,工作效率高,保证产品质量。
[0004]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包括工作台、上料组件、测力组件,上料组件和测力组件置于工作台上;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盘、进料轨道和上料机械手,上料盘置于进料轨道上,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可沿进料轨道移动,上料盘内设有整齐排列的多个安装孔,带插孔的第一接触件竖向插在安装孔内;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底座、重力块和感应开关,重力块放置在测力底座上,重力块上方固定带有插针的第二接触件,重力块侧面设有与感应开关配合工作的测力杆;所述上料机械手下方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第一接触件,并将其移动至重力块上方,与第二接触件相接触;上料机械手可带动第一接触件上移,上移过程中存在两种状态:第一接触件通过第二接触件带动重力块上移、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
[0005]待检测的第一接触件依次放置在上料盘上,标准的第二接触件固定在重力块上,上料机械手通过夹持部夹取一枚第一接触件,移动到第二接触件正上方后,下移,将第一接触件插在第二接触件上,然后上料机械手带动第一接触件上移,因为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之间的插拔力,所以第一接触件有带动第二接触件上移的趋势,重力块可选用合适克重的砝码,若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大于重力块的重量,则第一接触件可以带动第二接触件和重力块,若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小于重力块的重量,则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开。通过不同克重的砝码,可以快速检测出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是否合格,对插孔实行精准分选操作。
[0006]优选地,所述重力块分为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第二重力块为中空结构,两侧
设有开口槽,第一重力块置于第二重力块内部,第一重力块顶部穿过第二重力块,第二接触件固定在第一重力块顶部,第一重力块两侧固定有测力杆,测力杆穿过第二重力块两侧的开口槽,第一重力块可相对第二重力块上下移动,或通过测力杆带动第二重力块同步上移。
[0007]为了简化测力过程,选用两个合适规格的重力块叠装起来,若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小于第一重力块的重量,则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插拔力过小;若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大于第一重力块的重量,小于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的总重量,则第一接触件可以带动第二接触件和第一重力块,测力杆无法带动第二重力块,插拔力大小合格;若第一接触件的插拔力大于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的总重量,则第一接触件可以带动第二接触件、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插拔力过大。选择合适规格的砝码,可以一步到位测出插孔的插拔力处于合格、超上限、超下限哪一种状态,分选过程快速且精准。
[0008]优选地,感应开关包括上下排列设置的高位感应开关和低位感应开关,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相接触,上料机械手带动第一接触件上移过程中存在三者状态: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测力杆位于低位感应开关下方;第一接触件通过第二接触件仅带动第一重力块上移,测力杆位于高位感应开关和低位感应开关之间;第一接触件通过第二接触件带动第一重力块、第二重力块上移,测力杆位于高位感应开关上方。
[0009]优选地,工作台上还包括分类漏斗,分类漏斗分为合格漏斗、超上限漏斗、超下限漏斗,上料机械手将第一接触件分别放入合格漏斗、超上限漏斗或超下限漏斗内。上料机械手根据测试结构,将第一接触件放到相对应的漏斗内,将不同状态的第一接触件分开,方便后续处理。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滑台,滑台置于进料轨道上,第一电机通过丝杆或皮带带动滑台,使其沿进料轨道移动,上料盘安装在滑台上。第一驱动机构可选用无杆型电动执行器,上料盘可沿进料轨道移动,当一排第一接触件检测完后,上料盘向前移动一排位置,使得上料机械手可以继续夹取下一排第一接触件。
[0011]优选地,所述上料盘上设有100个安装孔,呈10*10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接触件带插孔一端垂直插入安装孔内。上料方式采用模块上料,可配多块上料盘更换使用,每块上料盘可装载100个待测第一接触件,第一接触件的插头朝下,这样被上料机械手夹取时,可以轻松将插孔与插针相连,加快分选效率。
[0012]优选地,上料机械手安装在竖直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上料机械手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水平设置的第三驱动机构上,上料机械手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气缸以及两个可开合的夹持模块。第二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均可选用无杆型电动执行器,上料机械手被第三驱动机构带动,可以在上料盘、测力组件和分类漏斗之间来回移动,上料机械手被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夹持部可以夹着第一接触件上下插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机械手自动夹取第一接触件进行插拔力检测,通过检测的插拔力状况自动完成产品的分类收集;利用套装重力块不同的重量来对插拔力的上下限进行划分,利用感应开关与测力杆的配合,精准地分辨出插拔力状况,快速完成产品分类。
附图说明
[0014]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图3为本技术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图5为本技术测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上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为:工作台1、上料组件2、上料盘21、进料轨道22、第一驱动机构23、安装孔24、分类漏斗3、合格漏斗31、超上限漏斗32、超下限漏斗33、测力组件4、测力底座41、圆形安装槽42、长槽孔43、第一重力块44、第二重力块45、开口槽46、测力杆47、高位感应开关48、低位感应开关49、上料机械手5、第二驱动机构51、第三驱动机构52、夹持气缸53、夹持模块54、第一接触件6、第二接触件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上料组件、测力组件,上料组件和测力组件置于工作台上;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盘、进料轨道和上料机械手,上料盘置于进料轨道上,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可沿进料轨道移动,上料盘内设有整齐排列的多个安装孔,带插孔的第一接触件竖向插在安装孔内;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底座、重力块和感应开关,重力块放置在测力底座上,重力块上方固定带有插针的第二接触件,重力块侧面设有与感应开关配合工作的测力杆;所述上料机械手下方设有夹持部,用于夹持第一接触件,并将其移动至重力块上方,与第二接触件相接触;上料机械手可带动第一接触件上移,上移过程中存在两种状态:第一接触件通过第二接触件带动重力块上移、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块分为第一重力块和第二重力块,第二重力块为中空结构,两侧设有开口槽,第一重力块置于第二重力块内部,第一重力块顶部穿过第二重力块,第二接触件固定在第一重力块顶部,第一重力块两侧固定有测力杆,测力杆穿过第二重力块两侧的开口槽,第一重力块可相对第二重力块上下移动,或通过测力杆带动第二重力块同步上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的测力分选设备,其特征在于:感应开关包括上下排列设置的高位感应开关和低位感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