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虎符专利>正文

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84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它包括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置于下铁轭上的高压铁芯柱以及两个低压铁芯柱,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分别设置有绕组,两绕组以使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式相互串联且共同构成低压线圈,在高压铁芯柱上设置有高压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控制输送容量相对很大的配电网的电压,调压经济型强。调压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所有电气联接都是无触点联接,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配电网的有载调压,主要是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装设有载分接开关。其原理,就是从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绕组中引出若干分接头,通过有载分接开关,在保证不切断负载电流的情况下,由一个分接头“切换”到另一个分接头,以变换绕组的有效匝数,即变换了变压器的电压比从而实现调压。这种方法造价较高且分接开关存在可靠性问题,也无法直接调节线路和用户电压。近年来,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新的配电变压器有载调压方式A.将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分接开关用固态继电器等取代,这样虽可解决调压成本,但难以满足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B.在A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具体是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串入一个可调电压源。该电压源实际是一个小容量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控制小容量变压器高压侧所接固态继电器等的通断,改变其匝数比,从而达到调整可调电压源的目的,从而改变配电变压器的实际输出电压。该方法在成本受限时调节范围有限,即无法真正解决经济性和调压需求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配电网的无功和电压一起调整的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包括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置于下铁轭上的高压铁芯柱以及两个低压铁芯柱,高压铁芯柱位于中间位置,两个低压铁芯柱位于高压铁芯柱两侧,置于各铁芯柱上方与高压铁芯柱及两个低压铁芯柱截面相同且与各铁芯柱之间为滑动配合的滑动铁芯,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分别设置有绕组,该两绕组以使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式相互串联且共同构成低压线圈,在高压铁芯柱上设置有高压线圈,低压线圈的一端与高压线圈的一端相连接,作为一个负荷端子,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为一个电源端子,高压侧的另一端为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上述的负荷端子和电源端子分别构成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和电源端口;另外,所述无功自动补偿补偿装置是并接于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的。本技术中在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微机及采样控制回路。在所述自动调压装置中设置有控制滑动铁芯滑动的单相电机以及导轨、保护挡板及相应传感器。所述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器组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这些电容器组的投入和退出。本技术可适用于单相、三相、多相等系统。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机构,使之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可控制输送容量相对很大的配电网的电压,调压经济型强。2、调压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3、所有电气联接都是无触点联接,可靠性高。4、所有控制判断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调压。5、滑动铁芯位于高、低压铁芯柱上方,机械结构合理,容易实现。6、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单片微机构成,使自动调压装置的结构简单。其低压线圈只需要两个绕组构成,这两个绕组分别绕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且相互串联、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气接线及与电网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自动调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以详细的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置于下铁轭(4)上的高压铁芯柱(1)以及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高压铁芯柱(1)位于中间位置,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位于高压铁芯柱(1)两侧,置于各铁芯柱上方与高压铁芯柱及两个低压铁芯柱截面相同且与各铁芯柱之间为滑动配合的滑动铁芯(8),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分别设置有绕组(6)和(7),绕组(6)和(7)以使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式相互串联且共同构成低压线圈(N2),在高压铁芯柱(1)上设置有高压线圈(N1),低压线圈的一端与高压线圈的一端相连接,作为一个负荷端子,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为一个电源端子,高压侧的另一端为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上述的负荷端子和电源端子分别构成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和电源端口;另外,所述无功自动补偿补偿装置是并接于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的。在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上设置有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微机及采样控制回路。在所述自动调压装置中设置有控制滑动铁芯滑动的单相电机以及导轨、保护挡板及相应传感器。所述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电容器组,并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这些电容器组的投入和退出。本技术可适用于单相、三相、多相等系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中将上述自动调压装置与无功自动补偿补偿装置通过如下联接;自动调压装置和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共用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逻辑可相互分离。其它相应驱动、投退装置等设备均分别装配。将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主体一电容器并接于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即构成本技术的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压装置。自动调压装置包括高压铁芯柱(1),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下铁轭的硅钢片挤压重叠粘合而成的铁芯(4),绕于高压铁心柱上的高压线圈(5)(即N1),绕于低压铁芯柱的低压线圈(6)和(7),置于高压铁芯柱、两个低压铁芯柱上方与铁芯柱截面相同的由硅钢片挤压重叠粘合而成的滑动铁芯(8)。见附图2。其中滑动铁芯(8)与高压铁芯柱(1)端面、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端面滑动摩擦配合。高压铁芯柱(1)位于中间位置,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位于其两侧。低压线圈共由两个绕组(6)和(7)组成,分别绕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且相互串联。其高、低压线圈的联接方式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图中BT为配电变压器,AC为本技术,PL为负荷用户。由低压线圈的一端作为与配电网电源端相连的一个电源端子,该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与高压线圈的一端相连,作为与负荷端相连的一个负荷端子,高压绕组另一端作为与电源端和负荷端相连的端子。通过滑动铁芯在铁芯柱上的滑动位移改变两个低压铁芯柱的磁通量,从而改变了两个低压绕组上的感应电动势,因而改变了低压线圈上的电压,进而调整了配电网的输出电压。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单片微机及采样控制回路。滑动铁芯由单相电机等组成的驱动装置驱动。其自动调节原理为采样控制回路定时发出指令采样本装置的负荷端电压,经与控制电压的标准比对后,由驱动控制回路发出指令,启动驱动装置,驱动滑动铁芯移动。由于滑动铁芯的移动,从而改变了自动调压装置低压绕组的电压,实现自动对配电网电压进行调整。本自动控制系统还同时控制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中的电容器组的投运和退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置于下铁轭(4)上的高压铁芯柱(1)以及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高压铁芯柱(1)位于中间位置,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位于高压铁芯柱(1)两侧,置于各铁芯柱上方与高压铁芯柱及两个低压铁芯柱截面相同且与各铁芯柱之间为滑动配合的滑动铁芯(8),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分别设置有绕组(6)和(7),绕组(6)和(7)以使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式相互串联且共同构成低压线圈(N2),在高压铁芯柱(1)上设置有高压线圈(N1),低压线圈的一端与高压线圈的一端相连接,作为一个负荷端子,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为一个电源端子,高压侧的另一端为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上述的负荷端子和电源端子分别构成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和电源端口;另外,所述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是并接于自动调压装置的负荷端口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无功电压综合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自动调压装置和与之相连的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所述自动调压装置包括置于下铁轭(4)上的高压铁芯柱(1)以及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高压铁芯柱(1)位于中间位置,两个低压铁芯柱(2)和(3)位于高压铁芯柱(1)两侧,置于各铁芯柱上方与高压铁芯柱及两个低压铁芯柱截面相同且与各铁芯柱之间为滑动配合的滑动铁芯(8),在两个低压铁芯柱上分别设置有绕组(6)和(7),绕组(6)和(7)以使两者在高压铁芯柱中的磁场方向相反的方式相互串联且共同构成低压线圈(N2),在高压铁芯柱(1)上设置有高压线圈(N1),低压线圈的一端与高压线圈的一端相连接,作为一个负荷端子,低压线圈的另一端为一个电源端子,高压侧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符
申请(专利权)人:王虎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