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罐区用事故液收集池
[0001]本技术涉及油罐区
,尤其是一种油罐区用事故液收集池。
技术介绍
[0002]油罐区内主要进行油品的中转、储存、装卸任务,油品多具有毒害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易蒸发以及易产生静电和闪点低等特点,危险性极大。油品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具有遇明火、高温引起燃烧爆炸的特性。一旦油罐区内发生火灾、泄漏等事故,波及范围广,影响严重,修建发生罐体泄漏事故的泄漏液或消防时产生消防废水(以下统称“事故液”)的收集池,是应对油罐泄露后发生环境污染或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方法。
[0003]传统圆形或矩形事故液收集池会存在占地面积大,容积过小,无法实现将事故液中的油水分离等问题,加大了事故液外运处理及池壁的清理等工作量,因此,需要对现有废水收集池进行改进,来解决收集池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油污混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罐区用事故液收集池,能有效地收集油罐区事故液,分级使用,减少后期的事故液外运处理及池壁的清理工作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罐区用事故液收集池,收集池为地下式池体,其特征在于,从外到里按水流方向依次分为浅池(1)、导流池(5)和深池(8),在浅池外壁(2)上设置有将事故液导入浅池(1)的进液管(3),深池(8)下沉在浅池(1)中,深池池壁(9)低于浅池外壁(2)且凸出于浅池(1)的池底,用于保证浅池(1)中事故液集满后溢流入深池(8),导流池(5)设置在浅池(1)中,导流池池壁(6)连接深池池壁(9),设置U型连通管(4)穿越导流池池壁(6),用于连通浅池(1)和导流池(5),位于浅池(1)和导流池(5)区域的U型连通管(4)的自由端分别接近浅池(1)的池底和导流池(5)的池底,穿越导流池池壁(6)段的U型连通管(4)的最高点低于深池池壁(9)的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璠,刘正滨,李仁宝,汪悦平,贺春晖,冯伟伟,贾蓓,邢东亮,李宜铭,孙宜超,刘威,刘广波,孙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