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052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既可以单独检测也可以同时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吲哚布芬原料药中两种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测定的检测方法,用于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分析与限度测定。

技术介绍

[0002]吲哚布芬(Indobufen)是一种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衍生物,一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于1984年在意大利首批上市。
[0003]其化学名为(
±
)2

[4

(1

氧代
‑2‑
异二氢吲哚基)苯基]丁酸,分子式C
18
H
17
NO3,精确分子量295.12,结构式如下所示:
[0004][0005]吲哚布芬主要是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1)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激活剂)生成减少;(2)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3)降低血小板三磷酸腺苷、血清素、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因子4和β

凝血球蛋白的水平,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吲哚布芬是一种可逆的多靶点抗血栓药物。对于激活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单次口服吲哚布芬200mg后2小时可达最大抑制作用,12小时后仍有显著抑制作用(90%),24小时内恢复。
[0006]对于报道的吲哚布芬的合成工艺中多数工艺路线涉及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专利CN106631974B公开了如下的合成工艺路线:
[0007](1)氢化反应
[0008][0009](2)环化反应:
[0010][0011](3)锌粉还原反应
[0012][0013]该工艺路线以2

(4

硝基)苯基丁酸为起始物料,得到关键中间体,而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含有基因毒性的警示官能团,属于基因毒性杂质,并有在成品中残留的风险。依据ICHM7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吲哚布芬制剂的每日最大服用剂量(其中吲哚布芬400mg),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不得大于1.5μg,故吲哚布芬原料药中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控制限度不得超过3.75ppm。但因其限度较低,检测较为困难,目前尚未有文献报告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检测方法。
[0014]因此,找到一种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或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方法,实现对吲哚布芬中该杂质的控制,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测定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2

(4

硝基)苯基丁酸的测定和限度控制。所述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操作简便、快速。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7]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溶剂A和溶剂B的混合,所述的溶剂A选自含挥发性酸的水溶液体系,所述的溶剂B选自含有甲醇、乙腈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
[0018]进一步,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为2

(4

氨基)苯基丁酸。
[0019]进一步,所述流动相的pH控制在2~7之间,优选为2~3之间。
[00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溶剂A选自含有甲酸、乙酸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的水溶液;再进一步,所述的溶剂A的体积浓度优选为0.01%~1%;更进一步,所述的溶剂A优选为体积浓度0.01%~1%的乙酸水溶液。
[0021]进一步,所述流动相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条件为:0.01~1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90:10~70:30,2~4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10:90~5:95,4.1~5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90:10~70:30。
[0022]进一步,所述的流动相的流速为0.3~0.5mL/min。
[002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2.1
×
50mm,1.7μm或4.6
×
50mm,1.8μm或4.6
×
50mm,2.7μm。
[0024]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取供试品溶解并稀释制成浓度约为0.5~1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溶解并稀释制成浓
度约为1.875~3.75n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5~20μl进样,分别记录定量、定性离子对下的离子流图,照外标法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计算杂质含量;所述稀释剂为初始流动相。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溶剂C和溶剂D的混合,所述的溶剂C选自挥发性盐的水溶液体系,所述的溶剂D选自含有甲醇、乙腈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
[0026]进一步,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为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或2

(4

硝基)苯基丁酸。
[0027]进一步,所述流动相的pH控制在3~7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溶剂A和溶剂B的混合,所述的溶剂A选自含挥发性酸的水溶液体系,所述的溶剂B选自含有甲醇、乙腈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为2

(4

氨基)苯基丁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相的pH控制在2~7之间,优选为2~3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A选自含有甲酸、乙酸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的水溶液,进一步,所述的溶剂A的体积浓度优选为0.01%~1%;再进一步,所述的溶剂A优选为体积浓度0.01%~1%的乙酸水溶液。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相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所述梯度洗脱条件为:0.01~1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90:10~70:30,2~4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10:90~5:95,4.1~5min时等度,溶剂A与溶剂B的体积比为90:10~70:3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动相的流速为0.3~0.5mL/min。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2.1
×
50mm,1.7μm或4.6
×
50mm,1.8μm或4.6
×
50mm,2.7μ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取供试品溶解并稀释制成浓度约为0.5~1mg/m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溶解并稀释制成浓度约为1.875~3.75n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5~20μL进样,分别记录定量、定性离子对下的离子流图,照外标法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计算杂质含量;所述稀释剂为初始流动相。9.一种吲哚布芬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或辛烷基键合硅胶为固定相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仪进行分析检测;所述流动相为溶剂C和溶剂D的混合,所述的溶剂C选自挥发性盐的水溶液体系,所述的溶剂D选自含有甲醇、乙腈或两者混合的任意一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因毒性杂质为2

(4

氨基)苯基丁酸和/或2

(4

硝基)苯基丁酸。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相的pH控制在3~7之间,优选为6~7之间。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C选自甲酸铵或乙酸铵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的水溶液;进一步,所述的溶剂C浓度优选为浓度为5~50mmol/L;再进一步,所述的溶剂C优选为5~50mmol/L的乙酸铵的水溶液。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时,所述流动相洗脱采用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01min时,溶剂C与溶剂D的体积比为85:15~70:30;2~3min时等度,溶剂C与溶剂D的体积比为30:70~15:85;3.1~5min时等度,溶剂C与溶剂D的体积比为85:15~70:30。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时,所述的流动相的流速为0.9~1.1mL/min。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4

氨基)苯基丁酸时,所述色谱柱的规格为4.6
×
150mm,5μm或2.1
×
150mm,1.7μm或2.1
×
150mm,1.6μm或2.1
×
150mm,1.9μm或4.6
×
150mm,2.7μm或4.6
×
150mm,2.5μm或4.6
×
150mm,3.5μm或4.6
×
150mm,3.0μm。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单独检测基因毒性杂质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王新月张璇张志明胡方剑倪振华谢小燕陈磊独文娜谭芳赵澄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