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503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和处理系统。在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中,通过将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得到的凝点合格的柴油组分取出反应区作为柴油产品,将需要更低冰点要求的航煤组分继续进入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深度降凝生产航煤产品,解决了因过度降凝引起的生物柴油产品收率和十六烷值损失的难题。并且充分利用了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气体产物以及分馏塔航煤组分所携带的热量,实现异构降凝过程与分馏过程的耦合,大大降低整个处理工艺过程的能耗,提高了过程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过程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过程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和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燃料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加氢工艺处理生物质油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生物质(各种油脂)直接生产烃类液体燃料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甘油三酯),油脂通过加氢转化为得到的柴油及航煤与化石柴油及化石航煤接近,因此,生物燃料是具有潜力的化石燃料替代品。生物燃料得到的柴油组分具有很高的十六烷值,但凝点和冷滤点较高;航煤组分烟点较高,但冰点较高,均无法满足产品标准要求。
[0003]现有生物质加氢制备生物燃料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US5705722 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十六烷值烃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在加氢处理催化剂存在下,在温度 350~450℃、氢分压为 4.0~15.0MPa、液时空速为 0.5~5.0h-1 的条件下通过使植物油原料与气态氢气接触对纯植物油进行加氢处理,使植物油原料转化为含有柴油沸点范围的液态烃的混合物;(2)分离所得的混合物;以及(3)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柴油沸点范围的馏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所述加氢处理工艺内容如下:(1)生物质油与氢气进入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与第一异构降凝催化剂接触进行处理,处理后得到第一异构降凝流出物;(2)步骤(1)得到的第一异构降凝流出物经气液分离后得到气相物料和液相物料;(3)步骤(2)得到的液相物料进一步经分离后得到石脑油、柴油组分和航煤组分;(4)步骤(2)得到的气相物料和部分或全部步骤(3)航煤组分进入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与第二异构降凝催化剂接触进行处理,处理后得到的第二异构降凝流出物经分离后得到气体、石脑油产品和冰点合格的航煤产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生物质油为动物油、植物油以及废弃的动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几种。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所述动物油为猪油、牛油、羊油、鱼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植物油为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蓖麻籽油、橄榄油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废弃的动植物油为地沟油、泔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步骤(1)中所述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80℃~450℃,优选为250℃~350℃,氢分压为0.05MPa~30MPa,优选为2.0~15.0MPa,体积空速为0.1h-1
~6.0h-1
,优选为0.5h-1
~2.5h-1
,氢油体积比100:1~3000:1,优选为600:1~1000: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和步骤(4)中所述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分别单独设置的反应器,或者将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和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设置于同一个反应器内,优选将两个反应区设置于在同一个反应器内。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当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和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设置于同一个反应器内时,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和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之间设置气液分离设备,用于实现将第一异构降凝流出物分离成气相物料和液相物料,并将液相物料移出反应器进入后续分离系统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石脑油、柴油组分和航煤组分,按照液相物料流动方向,所述反应器依次为第一异构降凝反应区、第一气液分离区和第二异构降凝反应区。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加氢处理工艺,其中,所述第一异构降凝催化剂和第二异构降凝催化剂如下:异构降凝催化剂包括TON型分子筛、金属组分和无机耐熔氧化物;其中所述的TON型分子筛为含稀土元素的TON型分子筛;无机耐熔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硼、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组分为贵金属,为铂和/或钯;以催化剂的重量计,组成如下:含稀土元素TON型分子筛10wt%~95wt%;金属组分以金属计为0.05wt%~5.0wt%,无机耐熔氧化物15wt%~40wt%,所述稀土元素以氧化物计(RE2O3)在催化剂中的含量为1wt%~15wt%,优选为3wt%~10wt%;所述的TON型分子筛为ZSM-22分子筛、ZSM-23分子筛、ZSM-48分子筛、Nu-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辉张志银赵威孙国权刘林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