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43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有珩磨头在工作过程中对砂条消耗量较大且需要频繁对其进行拆装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包括筒体且筒体内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珩磨座,珩磨座上滑动安装有砂条且砂条连接有设于珩磨座上的传动装置,筒体内同轴心竖向滑动安装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与若干珩磨座之间设有驱动装置,筒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若干珩磨座相配合的弹性环;该珩磨头可在不更换砂条的情况下,实现对产生磨损后的砂条的位置进行校正,校正过程简单、便捷且不需拆卸砂条,从而减少了砂条的消耗量并且可使得利用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也无需频繁对砂条进行更换、拆卸,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


[0001]本技术属于珩磨
,具体涉及一种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

技术介绍

[0002]珩磨头是用于对缸体内壁进行珩磨的工具,其原理就是通过珩磨机上且安装在珩磨头圆周面的砂条,通过涨开机构将砂条沿径向涨开,从而使其压向工件孔壁产生接触,珩磨机同时使珩磨头旋转和往复运动,零件不动;或珩磨头只作旋转运动,工件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缸体内壁进行珩磨的效果;
[0003]现有的珩磨头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砂条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磨损,若不及时对砂条进行修整(对砂条的位置进行校正),则会导致珩磨精度出现较大误差,导致产品零件质量不达标,加之现有的砂条通常是固定于珩磨底座上,只能将砂条进行整体更换(此时砂条本体还有较多且仍可使用),造成了砂条的浪费,而且频繁更换砂条造成生产暂停(耽误生产效率),给工人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
[0004]鉴于以上,本方案提供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该珩磨头可在不更换砂条的情况下,实现对产生磨损后的砂条的位置进行校正,校正过程简单、便捷且不需拆卸砂条,从而减少了砂条的消耗量并且可使得利用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也无需频繁对砂条进行更换、拆卸,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6]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包括筒体且筒体内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珩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座上滑动安装有砂条且砂条连接有设于珩磨座上的传动装置,所述筒体内同轴心竖向滑动安装有驱动杆且驱动杆与若干珩磨座之间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筒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若干珩磨座相配合的弹性环;
[0007]所述筒体内设有与传动装置相配合的调节装置,当驱动杆上移时可通过调节装置实现带动传动装置动作并且带动砂条相对于珩磨座滑动。
[0008]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09](1)该珩磨头可在不更换砂条的情况下,实现对产生磨损后的砂条的位置进行校正(不需对砂条进行拆卸),从而减少了砂条的消耗量并且可使得利用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也无需频繁对砂条进行更换、拆卸,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0](2)在本方案中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控制驱动杆的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控制若干砂条沿筒体方向的径向移动(实现对缸体内壁进行打磨的效果),以及对砂条的位置进行校正,整个过程操作简单、便捷,可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折正视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若干珩磨座与驱动杆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砂条、珩磨座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L形杆、定位孔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弧形板、凸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端面齿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7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如附图1所示,包括筒体1且筒体1内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珩磨座2(用于安装砂条3),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将砂条3滑动安装于珩磨座2上且砂条3连接有设于珩磨座2上的传动装置,如附图1、2所示,初始时,若干珩磨座2上下两端分别经与筒体1同轴心设置的弹性环6(可由弹性橡胶制成,起到对若干珩磨座2产生一定程度的约束力的效果)进行固定,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若干珩磨座2同步向外移动时,使得弹性环6被撑开;
[0020]在进行工作时,珩磨头是安装在珩磨机上并且在珩磨机的带动下在待加工缸体内进行旋转并且做往复移动的,由于本方案只是针对珩磨头进行改进 ,故其他相关的结构(珩磨头与珩磨机配合安装的结构)在此不做描述(为现有技术);
[0021]当需要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设于筒体1内的驱动装置带动驱动杆4动作并且通过驱动杆4带动若干珩磨座2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沿筒体1径向进行移动(驱动杆4下移时,带动若干珩磨座2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弹性环6被撑开,当驱动杆4上移时此时驱动杆4不再施加到珩磨座2上作用力,此时珩磨座2在与之配合的弹性环6的作用下同步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同步带动若干砂条3进行移动,如附图2中所示,工作人员根据其所要打磨的缸体内壁的直径来控制若干珩磨座2向外移动的距离,以使得若干砂条3抵触于缸体内壁上,随后通过珩磨机带动珩磨头在缸体内进行快速旋转(或者同步带动珩磨头在缸体内座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缸体内壁进行打磨的效果;
[0022]如附图1所示,在珩磨座2上端部位一体设有指针杆23且筒体1上端面设有与指针杆23相配合的刻度,工作人员可根据指针杆23与刻度的配合,来判断并且控制若干珩磨座2移动的距离(使之能够与所要打磨缸体的内壁相配合);
[0023]当砂条3因长时间使用并且产生磨损后,此时若工作人员根据相配合的指针杆23、刻度再次控制砂条3移动的距离时,则会导致当砂条3移动至指针杆23所指示的相应刻度位置时,由于产生损耗,此时砂条3还未与缸体内壁接触(或者两者之间的加压力未到达加工要求),此时若不对砂条3位置进行校正,则会导致打磨精度降低,严重的导致所加工的产品不合格、甚至报废处理;
[0024]此时工作人员无需将产生损耗的砂条3进行拆除即可实现对砂条3位置进行校正,具体操作如下:
[0025]如附图6所示,为驱动杆4处于初始状态位置(此时若干砂条3也同步处于初始位置),此时工作人员通过驱动装置控制驱动杆4在筒体1内上移,在驱动杆4上移的过程中通
过设于筒体1内的调节装置实现带动传动装置动作,伴随着传动装置的动作则带动砂条3沿与之对应的珩磨座2产生移动(即,带动若干砂条3沿着与之对应的珩磨座2向外侧移动,移动距离的大小,根据砂条3磨损产生的损耗来确定),从而补偿因砂条3磨损而产生的损耗,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砂条3与珩磨座2固定安装的方式(当砂条3产生磨损时,只能将砂条3整体进行更换,浪费资源,而且需要对砂条3进行拆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即减少了砂条3的使用量(有利于成本的节俭),又避免了对砂条3频繁的拆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
[002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设于若干珩磨座2相向一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斜块7,在驱动杆4圆周面上一体设有与斜块7相配合的斜板8,初始时,相配合的斜板8、斜块7之间处于如附图3所示(斜板8的斜面与斜块7的斜面相接触),此时珩磨座2并未向外移动;
[0027]当驱动装置带动驱动杆4在筒体1内向下移动时,通过斜块7、斜板8之间的斜面作用,进而带动若干珩磨座2同步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沿着筒体1径向向外移动,进而使得若干砂条3朝着靠近缸体内壁的方向移动,以至于抵触于待加工的缸体内壁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珩磨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座(2)上滑动安装有砂条(3)且砂条(3)连接有设于珩磨座(2)上的传动装置,所述筒体(1)内同轴心竖向滑动安装有驱动杆(4)且驱动杆(4)与若干珩磨座(2)之间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筒体(1)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若干珩磨座(2)相配合的弹性环(6);所述筒体(1)内设有与传动装置相配合的调节装置,当驱动杆(4)上移时可通过调节装置实现带动传动装置动作并且带动砂条(3)相对于珩磨座(2)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若干珩磨座(2)相向一侧且竖向间隔设置的斜块(7),所述驱动杆(4)圆周面上间隔环绕设有与斜块(7)相配合的斜板(8),所述驱动杆(4)螺纹配合有与筒体(1)同轴心转动安装的螺纹杆(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硬材料手动进给珩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座(2)内滑动安装有安装座(10)且砂条(3)安装于安装座(10)上,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安装座(10)且与珩磨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博耿忠李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宏拓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