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加热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356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采用台本体贯穿于加热炉组件设置,加热炉组件外层设有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加热炉组件两端设有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出口端设有第二过滤机构,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出口端相连,第一过滤机构入口端插设于加热炉组件内部的结构。实现了加热炉排烟余热的二次利用,减少热交换,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烟气通过二次过滤,过滤效果更好的功能。解决了加热炉内部外部热量的损耗过多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及烟气处理不当造成污染的问题。产成本及烟气处理不当造成污染的问题。产成本及烟气处理不当造成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加热炉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炉
,特别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

技术介绍

[0002]在冶金工业中,加热炉是将物料或工件加热到轧制所需温度的设备,加热的目的是把坯料加热到均匀的、适合的轧制温度,温度提高以后可以提高钢的塑形,降低变形抗力,使钢容易变形,减少因磨损和冲击造成的设备事故,提高轧机的生产率和作业率,且轧制耗能也较少。现有的加热炉缺少余热利用的结构,且加热过程中容易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加热炉只设置有一组过滤结构容易造成过滤效果不理想进而造成污染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节能型加热炉,采用台本体贯穿于加热炉组件设置,加热炉组件外层设有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加热炉组件两端设有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出口端设有第二过滤机构,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出口端相连,第一过滤机构入口端插设于加热炉组件内部的结构。实现了加热炉排烟余热的二次利用,减少热交换,节约能源,节省成本,烟气通过二次过滤,过滤效果更好的功能。解决了加热炉内部外部热量的损耗过多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及烟气处理不当造成污染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所述台本体贯穿于加热炉组件的中心部位设置,所述加热炉组件的外层设置有外层节能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炉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每组所述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对称设置于加热炉组件端口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的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的入口端插设于加热炉组件的内部。
[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炉组件包括炉本体、左侧盘状加热条、右侧盘状加热条、顶侧盘状加热条、底侧盘状加热条,所述炉本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炉本体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左侧盘状加热条,所述炉本体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右侧盘状加热条,所述炉本体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顶侧盘状加热条,所述炉本体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底侧盘状加热条。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包括左侧盘状余温条、右侧盘状余温条、顶侧盘状余温条,所述炉本体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左侧盘状余温条,所述炉本体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右侧盘状余温条,所述炉本体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顶侧盘状余温条,所述右侧盘状余温条和顶侧盘状余温条的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的出口端相连,所述顶侧盘状余温条的出口端与左侧盘状余温条的入口端相连接,所述左侧盘状余温条和右侧盘状余温条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相连。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上方自动控制门包括上方出门盒、上方出门驱动、上方自动门,所述上方出门盒的内部连接有上方自动门,所述上方出门盒的右端设置有上方出门驱动。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下方自动控制门包括下方出门盒、下方出门驱动、下方自动门,所述下方出门盒的内部连接有下方自动门,所述下方出门盒的右端设置有下方出门驱动。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引风机、第二出风管、第二快接环、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引风机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二引风机的入口端分别与左侧盘状余温条和右侧盘状余温条的出口端相连,每组所述第二引风机的出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二出风管,所述第二出风管通过第二快接环与第二过滤器相连。
[00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包括第一引风机、进风管、第一快接环、第一过滤器、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引风机的入口端连接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通过第一快接环与第一过滤器相连,所述第一过滤器插设于炉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引风机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一出风管,所述第一出风管分别与右侧盘状余温条和顶侧盘状余温条的入口端相连。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外层节能加热组件,对于排烟的余热进行利用,避免能源浪费,节约成本;2、通过设置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在工件进入加热炉内部后进行关闭,避免加热炉内部的能源浪费;3、通过设置第二过滤机构和第一过滤机构,对排出烟气进行两次过滤,提高过滤效果,避免烟气污染环境及烟气内杂质较多损害外层节能加热组件;4、通过设置加热炉组件,在工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设置盘状加热条,提高加热效果;5、通过将输送台设置于热炉组件中心位置,使工件加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的前视图。
[0014]图3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上方自动控制门和下方自动控制门关门状态示意图。
[0015]图4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第二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第一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一种节能型加热炉的第一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输送台;2、加热炉组件;3、外层节能加热组件;4、上方自动控制门;5、下方自动控制门;6、第二过滤机构;7、第一过滤机构;101、台本体;102、支撑腿;201、炉本体;202、左侧盘状加热条;203、右侧盘状加热条;204、顶侧盘状加热条;205、底侧盘状加热条;301、左侧盘状余温条;302、右侧盘状余温条;303、顶侧盘状余温条;401、上方出门盒;402、上方出门驱动;403、上方自动门;501、下方出门盒;502、下方出门驱动;503、下方自动门;601、第二引风机;602、第二出风管;603、第二快接环;604、第二过滤器;701、第一引风机;702、进风管;703、第一快接环;704、第一过滤器;705、第一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技术的概念。
[0020]结合图1

6所示,具体结构为所述台本体101贯穿于加热炉组件2的中心部位设置,所述加热炉组件2的外层设置有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炉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方自动控制门4和下方自动控制门5,每组所述上方自动控制门4和下方自动控制门5对称设置于加热炉组件2端口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6,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的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7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机构7的入口端插设于加热炉组件2的内部。
[0021]优选地,所述加热炉组件2包括炉本体201、左侧盘状加热条202、右侧盘状加热条203、顶侧盘状加热条204、底侧盘状加热条205,所述炉本体20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炉本体201的左侧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加热炉,包括输送台(1),所述输送台(1)包括台本体(101)和支撑腿(102),所述台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腿(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本体(101)贯穿于加热炉组件(2)的中心部位设置,所述加热炉组件(2)的外层设置有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炉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方自动控制门(4)和下方自动控制门(5),每组所述上方自动控制门(4)和下方自动控制门(5)对称设置于加热炉组件(2)端口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的出口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6),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的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7)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过滤机构(7)的入口端插设于加热炉组件(2)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组件(2)包括炉本体(201)、左侧盘状加热条(202)、右侧盘状加热条(203)、顶侧盘状加热条(204)、底侧盘状加热条(205),所述炉本体(20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炉本体(201)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左侧盘状加热条(202),所述炉本体(201)的右侧内壁上设置有右侧盘状加热条(203),所述炉本体(201)的顶部内壁上设置有顶侧盘状加热条(204),所述炉本体(201)的底部内壁上设置有底侧盘状加热条(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节能加热组件(3)包括左侧盘状余温条(301)、右侧盘状余温条(302)、顶侧盘状余温条(303),所述炉本体(201)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左侧盘状余温条(301),所述炉本体(201)的右侧外壁上设置有右侧盘状余温条(302),所述炉本体(201)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顶侧盘状余温条(303),所述右侧盘状余温条(302)和顶侧盘状余温条(303)的入口端与第一过滤机构(7)的出口端相连,所述顶侧盘状余温条(303)的出口端与左侧盘状余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俊龙梁玉广霍同壮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宏兴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