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18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软管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板,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板,两个所述下安装板的上端面均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气缸,所述下模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柱,所述下模和上模的前端面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定位板的后端面安装有圆柱,从而注塑结束后方便将圆柱取出模具外并方便自动带动上模向上打开,避免上模长度过长时重量过重导致人工向上打开上模时增加工作人员劳动负担的问题,提高了软管成型后取出软管的效率。后取出软管的效率。后取出软管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软管成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软PVC管是由PVC树脂加入较大量增塑剂和一定量的稳定剂以及其他助剂,再经过挤压成型,软PVC管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卓越的电绝缘性能和良好的柔软性、着色性。
[0003]现有的软管螺旋成型模具,注塑结束后不便将圆柱取出模具外并自动带动上模向上打开,打开上模时上模长度过长时重量过重导致人工向上打开上模时增加工作人员劳动负担,降低了软管成型后取出软管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具有注塑结束后方便将圆柱取出模具外并方便自动带动上模向上打开,避免上模长度过长时重量过重导致人工向上打开上模时增加工作人员劳动负担的问题,提高了软管成型后取出软管的效率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上端面紧密贴合有上模,所述上模的上端面连通有注塑管,所述下模和上模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内螺旋纹凹槽,所述下模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板,所述上模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板,两个所述下安装板的上端面均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气缸,四个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四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上安装板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柱,所述下模和上模的前端面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定位板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螺栓,四个所述螺栓均位于拉手的外侧,所述定位板与下模以及上模之间通过四个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后端面安装有圆柱,所述圆柱的后端面贯穿开设有与插柱相匹配的定位孔。
[0006]为了根据需要成型管壁不同厚度的软管时方便更换不同直径的圆柱,作为本技术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外螺纹柱,所述圆柱的前端面开设有与外螺纹柱相匹配的内螺纹孔。
[0007]为了方便减轻圆柱的重量,作为本技术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优选的,所述圆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
[0008]为了便于四个螺栓拧入到上模和下模上,作为本技术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优选的,所述下模和上模的前端面均开设有两个与螺栓相匹配的安装孔。
[0009]为了避免手部容易与拉手之间发生打滑的问题,作为本技术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优选的,所述拉手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套。
[0010]为了方便控制四个气缸的开启与关闭,作为本技术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优选的,位于右侧的下安装板的上端面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与四个气缸之间均为电性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注塑结束后,打开模具取出软管时,拧动四个螺栓,使定位板与上模和下模分离,手握拉手向前拉动带动圆柱从模具内移出,接着开启四个气缸,四个连接杆带动上模向上移动打开模具,接着将下模内内螺旋纹凹槽内的成型软管取出,注塑下一软管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闭合模具,从而注塑结束后方便将圆柱取出模具外并方便自动带动上模向上打开,避免上模长度过长时重量过重导致人工向上打开上模时增加工作人员劳动负担的问题,提高了软管成型后取出软管的效率。
[0013]2、该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需要成型管壁不同厚度的软管时,通过拧动圆柱,使内螺纹孔与外螺纹柱分离,接着更换不同直径的圆柱,从而达到了根据需要成型管壁不同厚度的软管时方便更换不同直径的圆柱的效果。
[0014]3、该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通过圆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进而方便减轻圆柱的重量。
[0015]综上所述,该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具有注塑结束后方便将圆柱取出模具外并方便自动带动上模向上打开,避免上模长度过长时重量过重导致人工向上打开上模时增加工作人员劳动负担的问题,提高了软管成型后取出软管的效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前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前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下模和下模处剖面图。
[0022]图中,1、下模;101、内螺旋纹凹槽;102、安装孔;2、上模;201、注塑管;3、下安装板;301、上安装板;302、气缸;303、连接杆;4、定位板;401、拉手;402、螺栓;403、固定板;404、插柱;405、外螺纹柱;5、圆柱;501、内螺纹孔;502、定位孔;503、空腔;6、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
1,下模1的上端面紧密贴合有上模2,上模2的上端面连通有注塑管201,下模1和上模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内螺旋纹凹槽101,下模1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板3,上模2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板301,两个下安装板3的上端面均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气缸302,四个气缸302的输出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303,四个连接杆30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上安装板301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下模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3,固定板40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柱404,下模1和上模2的前端面安装有定位板4,定位板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拉手401,定位板4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螺栓402,四个螺栓402均位于拉手401的外侧,定位板4与下模1以及上模2之间通过四个螺栓402可拆卸连接,定位板4的后端面安装有圆柱5,圆柱5的后端面贯穿开设有与插柱404相匹配的定位孔502。
[0026]本实施例中:气缸302的型号为:SD50,注塑结束后,打开模具取出软管时,拧动四个螺栓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螺旋成型模具,包括下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1)的上端面紧密贴合有上模(2),所述上模(2)的上端面连通有注塑管(201),所述下模(1)和上模(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内螺旋纹凹槽(101),所述下模(1)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下安装板(3),所述上模(2)的左右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安装板(301),两个所述下安装板(3)的上端面均安装有两个前后并列分布的气缸(302),四个所述气缸(302)的输出端均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303),四个所述连接杆(303)的上端分别与两个上安装板(301)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模(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03),所述固定板(403)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插柱(404),所述下模(1)和上模(2)的前端面安装有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拉手(401),所述定位板(4)的前端面可拆卸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螺栓(402),四个所述螺栓(402)均位于拉手(401)的外侧,所述定位板(4)与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豪朱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景业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