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778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包括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摩擦耗能装置和碟簧自复位装置;所述摩擦耗能装置在旋转时可形成四个摩擦面和四个非摩擦面;所述碟簧自复位装置将摩擦耗能装置和转动装置串联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该阻尼器自复位装置预压力的稳定和耗能装置摩擦力随转角的增大而发生变化,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恢复能力和耗能能力得到提高,便于在震后迅速、低成本的进行修复,维持原有的正常使用功能,以期为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期为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期为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能减震结构和全装配式框架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时,传统的结构是依靠抗侧力构件的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抗倒塌设计,震后修复成本较高,甚至超过拆后重建。而消能减震结构是通过设置耗能部件,诱导结构损伤集中于耗能部件,确保主体结构处于无损伤或者低损伤状态,实现结构的损伤控制,提升结构抗震性能。现阶段,最常用的耗能部件为阻尼器,而其中由于摩擦阻尼器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然而,在地震过后,摩擦阻尼器的残余变形较大且不可恢复,其抗震安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搭配自复位装置一起使用。
[0003]目前,大多数自复位摩擦阻尼器的摩擦力不能随位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同时,国内外学者对于自复位装置的研究大多采用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作为复位装置,但是研究证明,预应力设备的一些缺陷,可能会限制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1.对于预应力筋的张拉力控制困难;2.在施工和后期的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装置(1),所述转动装置(1)的中间部分设置有摩擦耗能装置(2)和碟簧自复位装置(3);所述摩擦耗能装置(2)在旋转时可形成四个摩擦面和四个非摩擦面;所述碟簧自复位装置(3)将摩擦耗能装置(2)和转动装置(1)串联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1)包括U形接头一(4)和U形接头二(5);所述U形接头一(4)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9),连接板(9)的表面左右对称垂直设置两个耳板一(10),所述连接板(9)表面上、下端开设连接孔(13),两个耳板一(10)上开设销轴孔(11);所述U形接头二(5)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板(9),连接板9的表面左右对称垂直设置两个耳板二(12),所述连接板(9)表面上、下端开设连接孔(13),两个耳板二(12)上开有销轴孔(11);所述耳板一(10)与耳板二(12)交叉设置,耳板一(10)位于耳板二(12)内侧,且销轴孔(11)对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自复位装置(3)包括多个串在销轴(7)上的碟簧(6),销轴(7)通过耳板一(10)、耳板二(12)、高强螺母(14)和垫片(15)安装在转动装置(1)中间,耳板一(10)充当碟簧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转动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碟簧(6)采用以下三种组合方式进行组合:叠合形式、对合形式以及叠对混合形式;叠合是指一个碟簧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庆轩喻鹏马立成王秋维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