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银杏叶中银杏萜内酯含量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及其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可显著提高银杏叶中银杏萜内酯含量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属于微生物提升有效药用成分
技术介绍
[0002]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目前,对药用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用部位及药用成分的开发、遗传多样性研究、分类学研究和连作障碍研究等。银杏也同样如此。银杏与其根际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药用植物存活以及药用部位产量和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药用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是近几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对促银杏药用成分合成的关键微生物鲜见报道。
[0003]银杏萜内酯的含量是银杏叶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一直是备受研究学者关注。银杏萜内酯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天然拮抗剂,也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天然药物。银杏萜内酯由倍半萜内酯(白果内酯)和二萜内酯(银杏内酯)组成,是银杏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体来说,银杏萜内酯多达十几种,其中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银杏叶中银杏萜内酯含量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菌群包括: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rosopid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苍白杆菌(Ochrobactrumpecoris)、内生固氮菌(Herbaspirillumfrisingense)以及奥氏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菌群包括:灰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viridis)ATCC 23920、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rosopidis)DSM 2240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TCC 6051、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DSM 14405、苍白杆菌(Ochrobactrumpecoris)DSM 23868、内生固氮菌(Herbaspirillumfrisingense)DSM 13128以及奥氏根瘤菌(Rhizobium alamii)LMG 24466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其特征在于,均按照2
‑
10%的接种量接种混合培养得到功能菌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其特征在于,先将各种微生物单独培养,当达到对数生长期时,再混合培养得到功能菌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功能菌群,其特征在于,菌株单独培养和混合菌群一起培养时的培养基均为添加0.1
‑
0.15g/L氯霉素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培养条件均为:温度为25
‑
30℃,转速为1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伊丽,刘学端,张双飞,孙崇然,邓燕,段镇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