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白天,公路隧道入口区域内外视觉环境突变、过渡剧烈,极易产生黑洞效应,使得驾驶人是驶向隧道入口的过程中,其驾驶视距和视区在不断缩减,难以辨别隧道入口区域的交通与环境状况,不利于驾驶人做出安全驾驶判断与决策,进而导致隧道入口区域交通事故频发。在此基础上,当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位于弯坡路段上,驾驶人在视距和视区严重受影响的情况下,仍需应对道路的坡度与曲率的双重变化,大大增加了驾驶人的驾驶负荷,因此,若缺乏科学有效的自适应诱导系统以降低驾驶人的驾驶负荷,则难以保证驾驶人在该路段上的行车安全。
[0003]目前,对于路侧的交通设施设计,通常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增强驾驶人对交通与环境条件变化的感知,进而达到警示和诱导的效果。而为了达到视觉刺激的效果,路侧交通设施一般会运用逆反射材料或者自发光设施,相比较而言,自发光设施能够达到更佳的效果。但同时,其也存在不足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包括门洞,所述门洞两侧的公路隧道入口区域包括隧道入口外部区域和隧道入口内部区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公路隧道入口区域的路侧设施组合、设置在隧道入口外部区域的感应线圈以及设置在隧道入口内部区域侧壁的逆反射导向标,所述路侧设施组合包括设置在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两侧路面的亮度渐变储能自发光球状突起路标和储能自发光诱导柱,所述亮度渐变储能自发光球状突起路标和储能自发光诱导柱间隔设置,所述储能自发光诱导柱上设置有亮度渐变橘色发光球,所述储能自发光诱导柱之间间隔设置有纵向柔性连接杆,所述纵向柔性连接杆表面斜向设置有双面错位斜向诱导标,所述路侧设施组合通过感应线圈联动控制发光亮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感应线圈的隧道入口外部区域包括感应线圈A、感应线圈B、感应线圈C,所述隧道入口内部区域包括第一入口段、第二入口段、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A区域距离门洞0~200m,所述感应线圈B区域距离门洞200~290m,所述感应线圈C区域距离门洞290~380m,所述第一入口段距离门洞0~100m,所述第二入口段距离门洞100~200m,所述第一过渡段距离门洞200~250m,所述第二过渡段距离门洞250~30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坡路段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自适应诱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侧设施组合通过感应线圈联动控制发光亮度,具体如下:当车辆到达感应线圈A区域,所述第一入口段的路侧设施组合发光亮度增强为原来的120%~140%;当车辆到达感应线圈B区域,所述第一入口段和第二入口段的路侧设施组合发光亮度增强为原来的140%~160%;当车辆到达感应线圈C区域,所述第一入口段、第二入口段和第一过渡段的路侧设施组合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刚,吴坤霖,秦小琳,王雨璇,罗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