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102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涉及车辆定位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接口数量,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以及实现高精度定位的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多个端口以及:高精度定位模块,无线通信传输模块,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数据至数据库,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硬件接口,对应连接不同硬件设备,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同时,使用高精度定位模块,实现车道级定位,对车辆实现精准监控,利用数据存储器,存储精准定位信息,从而快速调出车辆位置和车辆行驶路线,便于快速寻找车辆。便于快速寻找车辆。便于快速寻找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定位
,具体为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

技术介绍

[0002]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车载(GPS/北斗)监控终端、通信网络及调度监控中心,其中车载(GPS/北斗)监控终端又称车机、(GPS/北斗)终端、(GPS/北斗)监控终端,它负责根据接收到GPS/北斗卫星信号计算出定位坐标,同时通过通讯网络发送定位信息、状态信息及发送接收控制信息,通信网络则是实现车辆与调度监控中心信息交换的载体,一般指GSM/GPRS/CDMA基站及Internet,调度监控中心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通讯核心,负责与车载GPS监控终端的信息交换、各种内容和控制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
[0003]目前市场上量产车载监控终端多是车载视频行驶记录仪扩展设备,硬件接口较少,可接入数据不够丰富,无法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已有同类技术定位采用的多是普通的GPS定位,精度非常低,无法实现车道级定位,不能对车辆实现精准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加接口数量,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以及实现高精度定位的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包括多个端口以及:
[0008]高精度定位模块,用于执行定位操作,并输出当前车载地理位置信息;
[0009]无线通信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高精度定位模块发出的信号;
[0010]微处理器,接收所述无线通信传输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
[0011]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数据至数据库。
[0012]优选地,所述端口包括:至少1路CAN接口,至少6路720PS视频输入接口,至少1路音频信号输入接口,1路BO/GPS天线接口,1路4G天线接口,1路WIF天线接口,RS232/RS485/IO天线扩展线,1路视频输出接口,1路有线接口,1路USB Host2.0或以上标准接口。
[0013]优选地,所述数据存储器包括多媒体存储区和其他数据存储区。
[0014]优选地,所述数据存储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面均设有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卡接固定,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边角弧形设置,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腔均设有安装层,所述安装层和外壳的内壁之间通过减震机构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为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安装层的外侧和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侧。
[0016]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为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数量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弹簧沿着所述安装层的外圈均匀分布。
[0017]优选地,所述安装层和外壳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部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设置多个硬件接口,对应连接不同硬件设备,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同时,使用高精度定位模块,实现车道级定位,对车辆实现精准监控,利用数据存储器,存储精准定位信息,从而快速调出车辆位置和车辆行驶路线,便于快速寻找车辆。
[0021]2、改变数据存储器现有结构,将其壳体分成两个相互卡接的部分,便于对其进行拆卸,提高装置安装检修的便捷性,并且将壳体的四角弧形设置,从而在壳体边角与外部物体碰撞时,分散碰撞作用力,同时,壳体内部的减震机构缓冲作用力,最终实现对数据存储器的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数据处理器的表面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数据处理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数据处理器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6]图中:100、高精度定位模块;200、无线通信传输模块;300、微处理器;400、数据存储器;411、第一壳体;412、第二壳体;420、连接部;430、安装层;441、橡胶垫;442、连接弹簧;450、气流通道;460、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阅图1,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包括多个端口以及:
[0029]高精度定位模块100,用于执行定位操作,并输出当前车载地理位置信息;
[0030]无线通信传输模块200,用于传输高精度定位模块100发出的信号;
[0031]微处理器300,接收无线通信传输模块200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
[0032]数据存储器400,用于存储处理数据至数据库;
[0033]通过设置多个硬件接口,对应连接不同硬件设备,从而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同时,为了保证定位精度,对定位模块进行升级,使用高精度定位模块100,实现车道级定位,对车辆实现精准监控,并且,此实施例中,设置数据存储器400,存储精准定位信息,从而快速调出车辆位置和车辆行驶路线,便于快速寻找
车辆。
[0034]其中,至少1路CAN接口,至少6路720PS视频输入接口,至少1路音频信号输入接口,1路BO/GPS天线接口,1路4G天线接口,1路WIF天线接口,RS232/RS485/IO天线扩展线,1路视频输出接口,1路有线接口,1路USB Host2.0或以上标准接口;
[0035]此为车载终端使用硬件接口数量和类型,对应连接不同硬件设备,提高数据接入的丰富性,满足智能网联车辆监控大数据量的接入。
[0036]其中,数据存储器400包括多媒体存储区和其他数据存储区;
[0037]由于增加车载终端硬件接口,此实施例中,将数据存储器400划分成两个存储区,从而便于对媒体数据和其他数据的处理,防止数据损坏。
[0038]参阅图2至图4,数据存储器400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的相对面均设有连接部420,两个连接部420之间卡接固定,且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的边角弧形设置,且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的内腔均设有安装层430,安装层430和外壳的内壁之间通过减震机构固定连接;
[0039]此为数据存储器400外部结构的一个实施例,改变其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端口以及:高精度定位模块(100),用于执行定位操作,并输出当前车载地理位置信息;无线通信传输模块(200),用于传输所述高精度定位模块(100)发出的信号;微处理器(300),接收所述无线通信传输模块(200)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存储器(400),用于存储处理数据至数据库,所述端口包括:至少1路CAN接口,至少6路720PS视频输入接口,至少1路音频信号输入接口,1路BO/GPS天线接口,1路4G天线接口,1路WIF天线接口,RS232/RS485/IO天线扩展线,1路视频输出接口,1路有线接口,1路USB Host2.0或以上标准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器(400)包括多媒体存储区和其他数据存储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网联车辆监控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器(400)包括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所述第一壳体(411)和第二壳体(412)的相对面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欣熊璐杨雄基李德海曾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未来智能网联交通系统产业创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