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机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03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它包括CPU控制电路,CPU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DC/DC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连接,DC/DC转换电路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和稳压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实用、性能安全可靠而且环保,利用电池储备充电电路中的电能储备,延长了手机电池的寿命,尤其适应长时间的野外作业、出差、旅游和易燃、易爆等场合。(*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充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比较多,基本是简单的DC/DC的转换,没有 稳流和稳压功能,如环宇通牌充电器和北京JWX-MC型充电器,是釆用 碱性电池、铅性或锂电池等做为储能电池,不环保,而且有一定的污染和 危险性。再如CLA-60的汽车用便携式手机充电器不能离开汽车,使用范 围受到一定限制。以上几款便携式手机充电器,没有CPU控制电路,在智能管理上、 电器性能上不够完善,而且有环境污染和潜在爆炸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 性能安全可靠且环保的便携式手机充电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手机 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PU控制电路,CPU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储 备充电电路、DC/DC转换电路和稳压电路连接,DC/DC转换电路分别与 电池储备充电电路和稳压电路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采用聚合物电池,储备电能;2、 采用CPU智能管理电路,方便实用,利于普及;3、 能够适宜多种手机充电,适用范围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它包括CPU控制电路2, CPU 控制电路2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1、 DC/DC转换电路3和稳压电路4 连接,DC/DC转换电路3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1和稳压电路4连接。如图2所示,充电器在初期,电池中没有电能储备,需要通过Vcc 经二极管Dl向聚合物电池充电,同时充电指示灯启动发亮,表示充电正 常,当充电电压达到电池上限时,电池保护电路截止,初期充电储备过程 完成。当开关K1闭合时,工作指示灯D4启动发亮,电流经电容C1的正极 和CPU控制电路2的3端,并通过电阻R3向电感Ll充电,此时CPU 控制电路2的7端输出控制电压,使三极管Ql导通,完成电感L1的初期 储备电能过程,当CPU控制电路2的2端的电压达到控制电压的上限时, CPU控制电路2的7端变为低电压,三极管Q1截止,此时Vcc的电压和 电感L1的电压经整流二极管D2整流,送入稳压电路4,经稳压电路4的 滤泼电容C4、电感L2和电容C5送出5.5V/300Ma的电能,向手机充电。CPU控制电路2的2端检测充电电流,CPU控制电路2的1端经过 电阻R4和CPU控制电路2的6端检测电感Ll的电压,为CPU控制电 路2提供基本控制参数,CPU控制电路2的8端和5端接地。输出电压经R2分压送入CPU控制电路2的4端,提供基本输出电压 调整参数。当输出负载变化时,经CPU控制电路2的4端,控制CPU控制电路 2的7端输出频率和电压强度,控制三极管Ql的功率,从而保证输出电 压、电流不变,满足负载要求。当聚合物电池的电量用完时,工作指示灯D4熄灭,表示电池的电量 耗尽,需要再此恢复初期充电储备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PU控制电路(2),CPU控制电路(2)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1)、DC/DC转换电路(3)和稳压电路(4)连接,DC/DC转换电路(3)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1)和稳压电路(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CPU控制电路(2),CPU控制电路(2)分别与电池储备充电电路(1)、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西安杨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申科电子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