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78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及其应用,属于肥料加工技术领域。该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的质量配比为1:(0.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华南酸性田中,土壤pH值多在4.5

5.5之间,酸化问题严重,耕地土壤铝毒、锰毒等危害严重,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此外,华南酸性田还普遍存在着中微量元素缺乏的状况,例如镁、硼等元素的缺乏严重制约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提升。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盐基阳离子含量,缓解土壤酸化;同时,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秸秆还田还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提高耕地质量,是实现“藏粮于地”和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措施。但是,水稻秸秆还田过程中会释放出酚酸、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有机酸物质,为病原菌和害虫存活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秸秆分解矿化过程快速消耗土壤氧气,含硫有机物发生腐败分解形成硫化氢,从而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1、土壤短期酸化;2、病虫害发生率增加;3、毒害水稻根系等。大部分水稻种植户在水稻秸秆还田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病害防控措施和水分管理措施,导致水稻根系生长发黑、分蘖减少、长势矮小、病虫害加重等问题突出存在。秸秆还田过程中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已成为了水稻绿色生产的一个重要卡脖子问题。市场上现有土壤调理剂种类繁多,针对性差、选择困难,难以解决秸秆还田过程中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效果较差。如何有效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构建利于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是亟待解决的
[000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及其应用,该方法改善了目前酸性田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短期土壤酸化、病虫害发生率增加、毒害水稻根系等而造成的水稻生长受限、稻谷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该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改酸调酸物质、病害防控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的质量配比为:1:(0.15

0.30):(0.1

0.2):(0.05

0.1):(0.1

0.2):(0.01

0.02)。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按比例混合造粒。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
理剂在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中的应用;
[0009]优选地,将所述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用于华南或西南区域由秸秆还田产生的酸性田的修复。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该酸性土壤调理剂针对酸性田秸秆还田存在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利用改酸调酸物质提高土壤pH值,缓解秸秆还田过程中短期酸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针对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的病虫害加重问题,利用病害消减物质去除有机酸、杀灭病菌、杀灭虫卵,在源头上减少病虫害发生风险;针对秸秆过程中产生的水稻根系毒害问题,利用病害阻控物质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水稻根表铁膜形成,为水稻根系构筑一道阻控病害入侵的防线;针对水稻根系发育不良的状况,利用促生物质促进根系发育,构建良好的根系形态;针对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微量元素配比;由此,该酸性土壤调理剂从调节土壤酸度、病害消减、病害阻控、促进根系生长、补充中微肥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利于水稻生长的土壤养分环境,达到改酸调酸、病害防控及中微量元素补充叠加的效果,由此提高了水稻产量以及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3]针对目前酸性田秸秆还田存在的短期酸化、病虫害加剧、毒害水稻根系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所提供的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其中,利用改酸调酸物质提高土壤pH值,利用病害消减物质在源头上减少秸秆分解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利用病害阻控物质在水稻根系构筑一道防控有害物质入侵的防线,从而给水稻提供一个良好、健康、安全的生长环境;针对水稻根系生长受限的状况,利用根系生长刺激物质促进根系发育,构建良好的根系形态;针对酸性田中微量养分不足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元素配比;通过特定工艺将上述物质进行技术融和达到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酸性田改良及中微量元素补充的多重效果。本项技术从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调节土壤酸度、促进根系生长、中微肥补充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利于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双重效果。
[0014]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具体说明。
[001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的质量配比为:1:(0.15

0.30):(0.1

0.2):(0.05

0.1):(0.1

0.2):(0.01

0.02)。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
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专利技术人根据酸性田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负面效应,经过大量试验论证得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酸性土壤调理剂中各类物质的种类及配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具体的:
[0017]针对酸性田本身存在的土壤酸化问题,以及秸秆还田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在短期内加剧土壤酸化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含有氢氧根和碳酸根的改酸调酸物质中和土壤的氢离子,提高土壤pH值,从而改善土壤酸化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含氢氧根物质与含碳酸根物质进行科学搭配,可实现短期快速改酸和长期持续改酸的效果。
[0018]水稻秸秆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由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组成;所述改酸调酸物质、病害消减物质、病害阻控物质、促生物质、中量元素镁及微量元素硼的质量配比为:1:(0.15

0.30):(0.1

0.2):(0.05

0.1):(0.1

0.2):(0.01

0.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酸调酸物质包括熟石灰、碱渣、碱石灰、白云石粉、石灰石粉以及重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熟石灰与白云石粉时,熟石灰与白云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熟石灰与石灰石粉时,熟石灰与石灰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熟石灰与重质碳酸钙时,熟石灰与重质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0.1

0.2);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渣与白云石粉时,碱渣与白云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渣与石灰石粉时,碱渣与石灰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渣与重质碳酸钙时,碱渣与重质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0.1

0.2);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石灰与白云石粉时,碱石灰与白云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石灰与石灰石粉时,碱石灰与石灰石粉的质量比为1:(0.2

0.5);优选地,所述改酸调酸物质选碱石灰与重质碳酸钙粉时,碱石灰与重质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0.1

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消减物质包括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氧化锌以及过氧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病害消减物质选自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时,过氧化钙和过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0.5

1);优选地,所述病害消减物质选自过氧化钙和过氧化尿素时,过氧化钙和过氧化尿素的质量比为1:(0.2

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秸秆还田负面效应的酸性田专用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害阻控物质包括羟基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以及氧化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巧义黄建凤黄旭徐培智唐拴虎张木逄玉万易琼李苹付弘婷吴永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