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炭实验,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1、生物炭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生物炭的吸附性进行检测,以确定生物炭产品的质量,现有的检测方式一般是将生物炭放进有色溶液中,并观察有色溶液的褪色情况,然而,该种检测方式较为单一,难以评定生物炭关于吸附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为此,公开号为cn11082381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通过设置多个对照组,以进行对照试验,从而使得获取的检测结果较为精准和完整;但实际上,生物炭在常规生产后所呈现的状态为颗粒状,会存在颗粒大小不同的生物炭,因而在进行检测实验过程中,颗粒大小不同的生物炭会影响生物炭关于吸附性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
2、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包括轴向水平放置的传送筒,传送筒一端形成有竖直向上的进料口,传送筒另一端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传送筒设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物料自进料口处传送至出料口;
3、所述进料口处连接有处理壳体,处理壳体具有沿高度方向上下通口的处理通道,处理通道沿高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切刀口,第一切刀口的长度方向沿处理通道的高度方向布置且第一切刀口沿处理通道的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处理通道沿高度方向的另外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切刀口,第二切刀口的长度方向垂直处理通道的高度方向布置且第
4、压实机构包括可抽拉设置于处理通道上端开口处的压实件及可抽拉设置于处理通道下端开口处的挡板,压实件用于配合挡板将物料压实于处理通道处;
5、切块机构包括两个可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一切刀片和两个可相向或相背运动的第二切刀片,第一切刀片用于伸入第一切刀口并对物料进行纵切,第二切刀片用于伸入第二切刀口并对物料进行横切,物料在第一切刀片、第二切刀片作用下分切成块状;
6、出料口处设有收集盘,收集盘处放置有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用于检测物料的特性。
7、优选地,处理壳体外壁分别位于处理通道的两端均形成有轨道架,第一切刀片和第二切刀片分别行走于相应的轨道架处,一轨道架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切刀片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一正反牙丝杠及用于驱动第一正反牙丝杠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另一轨道架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切刀片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二正反牙丝杠及用于驱动第二正反牙丝杠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8、优选地,处理壳体位于处理通道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进料斗,压实机构设置于进料斗处。
9、优选地,进料斗上端开口处设有滑槽,压实件包括滑设于滑槽处的滑动架,滑动架处设有电动气缸,电动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有压板,压板在电动气缸的作用下将物料朝向挡板处压动。
10、优选地,处理通道位于下端开口处设有抽拉口,挡板活动滑动于抽拉口处。
11、优选地,传送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传送筒内腔的螺旋传送叶片,传送筒外端处设有用于驱动螺旋传送叶片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
12、优选地,位于传送筒底壁处设有多个滤孔,多个所述滤孔沿传动筒的轴向布置。
13、优选地,位于传送筒外壁且位于滤孔处罩设有排料壳体,排料壳体具有自传送筒一端朝向传送筒另一端且倾斜设置的排料通道。
14、优选地,收集盘呈三角形状,收集盘处设有多条阻隔带。
15、优选地,实验平台处设有多个烧杯。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实验人员使用挡板传送通道的下端开口进行封堵,然后将生物炭放置于处理通道处,再使用压实件将生物炭压实于处理通道处,最后使用切块机构对处理通道处的生物炭进行切块;具体的,第一切刀片穿过第一切刀口对处理通道处的生物炭进行纵切,第二切刀片穿过第二切刀口对处理通道处的生物炭进行横切,此时,生物炭能够被分切成若干个相同大小的块状生物炭,此时,抽开挡板,再使用压实件将生物炭压进传送筒处,块状的生物炭在传送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自出料口处落入收集盘,此时,实验人员能够借助镊子等工具挑选完整的块状生物炭投入至实验平台处,实验平台能够采用现有有色溶液的检测方式对生物炭的吸附性进行检测。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检测过程中,生物炭能够被处理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生物炭,这使得在检测过程中所获取的实验结果能够较为精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轴向水平放置的传送筒(110),传送筒(110)一端形成有竖直向上的进料口(111),传送筒(110)另一端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112),传送筒(110)设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物料自进料口(111)处传送至出料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壳体(120)外壁分别位于处理通道(310)的两端均形成有轨道架(540),第一切刀片(410)和第二切刀片(420)分别行走于相应的轨道架(540)处,一轨道架(540)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切刀片(410)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一正反牙丝杠(460)及用于驱动第一正反牙丝杠(460)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11),另一轨道架(540)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切刀片(420)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二正反牙丝杠(460)及用于驱动第二正反牙丝杠(460)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壳体(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斗(530)上端开口处设有滑槽(440),压实件包括滑设于滑槽(440)处的滑动架(451),滑动架(451)处设有电动气缸(452),电动气缸(452)的活塞端连接有压板(453),压板(453)在电动气缸(452)的作用下将物料朝向挡板(430)处压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通道(310)位于下端开口处设有抽拉口(610),挡板(430)活动滑动于抽拉口(610)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传送筒(110)内腔的螺旋传送叶片(340),传送筒(110)外端处设有用于驱动螺旋传送叶片(340)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传送筒(110)底壁处设有多个滤孔(320),多个所述滤孔(320)沿传动筒的轴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传送筒(110)外壁且位于滤孔(320)处罩设有排料壳体(330),排料壳体(330)具有自传送筒(110)一端朝向传送筒(110)另一端且倾斜设置的排料通道(3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收集盘(130)呈三角形状,收集盘(130)处设有多条阻隔带(13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平台(140)处设有多个烧杯(1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00),装置主体(100)包括轴向水平放置的传送筒(110),传送筒(110)一端形成有竖直向上的进料口(111),传送筒(110)另一端形成有倾斜向下的出料口(112),传送筒(110)设有传送机构,传送机构用于将物料自进料口(111)处传送至出料口(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壳体(120)外壁分别位于处理通道(310)的两端均形成有轨道架(540),第一切刀片(410)和第二切刀片(420)分别行走于相应的轨道架(540)处,一轨道架(540)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切刀片(410)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一正反牙丝杠(460)及用于驱动第一正反牙丝杠(460)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411),另一轨道架(540)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切刀片(420)相向或背向运动的第二正反牙丝杠(460)及用于驱动第二正反牙丝杠(460)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处理壳体(120)位于处理通道(310)的上端开口处设有进料斗(530),压实机构设置于进料斗(530)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检测生物炭吸附性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斗(530)上端开口处设有滑槽(440),压实件包括滑设于滑槽(440)处的滑动架(451),滑动架(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东,刘忠珍,魏岚,李翔,黄玉芬,黄连喜,王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