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60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加工底座、顶模、压铸管和浇筑腔,所述顶模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浇筑腔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铸管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压铸管的外壁设置有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伸缩杆和接触环的配合,使得接触环能够移动,从而可以对压铸管的表面进行固定夹持,有利于提高压铸管在加工底座上的稳定性,并且在稳固装置的作用下,方便对于不同径管的管状制品进行压铸,解决了目前对于不同粗细的管状模具更换不便,导致管状压铸模具的适应效果不佳的问题。导致管状压铸模具的适应效果不佳的问题。导致管状压铸模具的适应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的管状制品在进行压铸加工时,由于加工的管状制品规格不一,导致压铸成型模具适应效果不佳;
[0004]2、并且管状制品在压铸后,表面温度仍然过高,若不能对管状制品的表面进行降温,当工作人员在拿取时,容易出现烫伤工作人员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方便对压铸成型模具进行更换,解决目前管状制品加工的规格不一,导致更换压铸成型模具不便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管状制品在压铸后,表面温度仍然过高的问题,以达到加快管状制品压铸后表面降温的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包括加工底座、顶模、压铸管和浇筑腔,所述顶模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浇筑腔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铸管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压铸管的外壁设置有稳固装置,所述稳固装置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加工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出风腔。
[0008]所述出风腔的左侧管道连接有冷却环,所述冷却环位于压铸管的外壁设置。
[0009]所述稳固装置包括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接触环,所述接触环的外壁与压铸管的外壁搭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模的内壁嵌固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卡接有环形卡件,所述环形卡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成型管。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环形卡件为了便于将成型管安装在液压杆上。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铸管的外壁底部开设有稳固卡口,所述接触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稳固卡口的内壁与凸块的外壁相契合。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稳固卡口和凸块的配合,能够提高接触环和压铸管接触时的稳定性,避免压铸管在加工底座上出现偏移。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浇筑腔的右侧管道连接有浇筑管,所述浇筑管的外壁与压铸管的内壁贯穿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浇筑管为了便于浇筑腔内的液体向压铸管内部流动。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成型管的外壁与压铸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成型管通过设置的环形卡件与液压杆活动连接。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液压杆能够带动成型管进行上下移动,使得成型管在压铸管内移动时,实现对液体的压铸,以便管状制品的成型。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部与加工底座的顶部螺纹连接。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气缸为了对伸缩杆提供动力,使得伸缩杆能够带动接触环移动。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1]1、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采用伸缩杆和接触环的配合,使得接触环能够移动,从而可以对压铸管的表面进行固定夹持,有利于提高压铸管在加工底座上的稳定性,并且在稳固装置的作用下,方便对于不同径管的管状制品进行压铸,解决了目前对于不同粗细的管状模具更换不便,导致管状压铸模具的适应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2]2、本技术提供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通过设置的出风腔和冷却环的配合,可以提高压铸管表面的气体流动性,有利于加快压铸管表面热量的散发,使得压铸时加快产品的冷却速度,从而可以提升加工效率,并且可以降低管状制品在成型后的表面温度,避免工作人员拿取时出现烫伤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压铸管结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稳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顶模结构部分剖视图。
[0027]图中:1、加工底座;2、顶模;3、稳固装置;4、压铸管;5、浇筑腔;6、出风腔;7、冷却环;8、浇筑管;9、稳固卡口;10、气缸;11、伸缩杆;12、接触环;13、凸块;14、液压杆;15、环形卡件;16、成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包括加工底座1、顶模2、压铸管4和浇筑腔5,顶模2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浇筑腔5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压铸管4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压铸管4的外壁设置有稳固装置3,稳固装置3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螺纹连接,加工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出风腔6。
[0031]优选的,出风腔6的左侧管道连接有冷却环7,出风腔6的内部安装有风扇,当风扇在运转时能够产生气流,并通过冷却环7流出,加快了压铸管4表面气体的流速,有利于提高
管状制品在压铸成型后降温的效率,避免工作人员在拿取时,会出现烫伤工作人员皮肤的现象,冷却环7位于压铸管4的外壁设置,浇筑腔5的右侧管道连接有浇筑管8,浇筑管8的外壁与压铸管4的内壁贯穿连接,浇筑管8为了便于浇筑腔5内的液体向压铸管4内部流动,浇筑腔5的顶部开设有浇筑口。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稳固装置3包括有伸缩杆11,伸缩杆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接触环12,接触环12的外壁与压铸管4的外壁搭接,伸缩杆1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气缸10,气缸10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螺纹连接,气缸10为了对伸缩杆11提供动力,使得伸缩杆11能够带动接触环12移动,压铸管4的外壁底部开设有稳固卡口9,接触环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凸块13,稳固卡口9的内壁与凸块13的外壁相契合,稳固卡口9和凸块13的配合,能够提高接触环12和压铸管4接触时的稳定性,避免压铸管4在加工底座1上出现偏移,有利于提高压铸管4在加工底座1上的稳定性,并且在气缸10和伸缩杆11的作用下,方便压铸管4的更换。
[0034]实施例3
[0035]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包括加工底座(1)、顶模(2)、压铸管(4)和浇筑腔(5),所述顶模(2)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浇筑腔(5)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铸管(4)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管(4)的外壁设置有稳固装置(3),所述稳固装置(3)的底部与加工底座(1)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加工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出风腔(6);所述出风腔(6)的左侧管道连接有冷却环(7),所述冷却环(7)位于压铸管(4)的外壁设置;所述稳固装置(3)包括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接触环(12),所述接触环(12)的外壁与压铸管(4)的外壁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制品的加热合金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2)的内壁嵌固安装有液压杆(14),所述液压杆(14)的底部卡接有环形卡件(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富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甬台信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