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35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特别涉及电梯井模具,包括下外模、上外模、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管状的内模组件,所述上外模位于下外模上方,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之间采用外模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内模组件位于上外模和下外模内部,所述上外模和内模组件顶部采用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内模组件包括两个大内模和两个小内模以及四组连杆组件,所述大内模和小内模均为等腰梯形沿着对称线垂直弯折而成,所述大内模两侧边分别和两个小内模通过连杆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一次对内模组件进行脱模的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井模具的
,尤其是指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居住在高楼层的居民来说,对电梯的要求和依赖也很高。电梯作为承载的工具的同时,在保证其安全性能的同时,能否增加其使用年限非常重要;在电梯改造工程中,现场浇筑电梯井混凝土时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预先搭建浇筑的模具。
[0003]现有技术中电梯井模具内模组件一般采用多片模具进行拆装,所以脱模过程需要一片片分开脱模,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其具有一次对内模组件进行脱模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包括下外模、上外模、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管状的内模组件,所述上外模位于下外模上方,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之间采用外模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内模组件位于上外模和下外模内部,所述上外模和内模组件顶部采用拉杆组件连接,所述内模组件包括两个大内模和两个小内模以及四组连杆组件,所述大内模和小内模均为等腰梯形沿着对称线垂直弯折而成,所述大内模两侧边分别和两个小内模通过连杆组件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大内模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板和设置于小内模两侧内壁上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通孔和一字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穿孔和通孔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穿孔固定有螺栓,所述螺栓位于一字孔内。
[0008]优选的,所述大内模顶面两端焊接有加固杆。
[0009]优选的,所述拉杆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模组件顶面的拉杆耳座和设置于上外模顶面的拉杆固定座,所述拉杆耳座上穿设有销轴,所述销轴和拉杆固定座之间采用活节螺栓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内模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首先将上外模采用外模定位组件固定在下外模上,然后将内模组件采用拉杆组件固定在上外模内,从而可以对上外膜和内模组件之间的空隙进行浇筑,待水泥凝固后拆掉拉杆组件,然后使用吊装设备对大内模进行吊装,等大内模与被浇筑物脱离后,小内模被拉杆组件实施向上的拉力,在进一步对小内模进行脱模,从而不再需要多次拆模,达到一次吊
装一次脱模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内模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大内模的整体结构图;
[0016]图4是小内模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中标识分别为,1、下外模;2、上外模;3、内模组件;31、大内模;311、第一固定板;32、小内模;321、第二固定板;33、连杆组件;331、活动板;3311、通孔;3312、一字孔;3313、螺栓; 34、加固杆;4、外模定位组件;5、拉杆组件;51、拉杆耳座;511、销轴;52、拉杆固定座;53、活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参见图1到图4,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包括下外模1、上外模2、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管状的内模组件3,所述上外模2位于下外模1上方,所述上外模2和下外模1之间采用外模定位组件4连接,所述内模组件3 位于上外模2和下外模1内部,所述上外模2和内模组件3顶部采用拉杆组件5连接,所述内模组件3包括两个大内模31和两个小内模32以及四组连杆组件33,所述大内模31和小内模32均为等腰梯形沿着对称线垂直弯折而成,所述大内模31两侧边分别和两个小内模32通过连杆组件33连接。
[0021]工作原理:首先将上外模2采用外模定位组件4固定在下外模1上,然后将内模组件3采用拉杆组件5固定在上外模2内,从而可以对上外膜和内模组件3之间的空隙进行浇筑,待水泥凝固后拆掉拉杆组件5,然后使用吊装设备对大内模31进行吊装,等大内模31与被浇筑物脱离后,小内模32被拉杆组件5实施向上的拉力,在进一步对小内模32进行脱模,从而不再需要多次拆模,达到一次吊装一次脱模的目的。
[0022]所述连杆组件33包括固定设置于大内模31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板311和设置于小内模32两侧内壁上的第二固定板321,所述第一固定板311和第二固定板321上均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固定板311和第二固定板321之间连接有活动板331,所述活动板331上设置有通孔 3311和一字孔3312,所述第一固定板311上的穿孔和通孔331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321上的穿孔固定有螺栓3313,所述螺栓3313 位于一字孔3312内,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拉动大内模31的时候,小内模32不会被拉动,等到大内模31到一定高度后,小内模32才会被连杆组件33拉动。
[0023]所述大内模31顶面两端焊接有加固杆34,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内模组件3进行加固。
[0024]所述拉杆组件5包括设置于内模组件3顶面的拉杆耳座51和设置于上外模2顶面的拉杆固定座52,所述拉杆耳座51上穿设有销轴511,所述销轴511和拉杆固定座52之间采用
活节螺栓53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浇筑的电梯井的厚度进行适当调节上外模2和内模组件3之间的距离。
[0025]所述上外模2和下外模1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内模组件3 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上外模2和下外模1 以及内模组件3更加难以变形。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外模(1)、上外模(2)、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管状的内模组件(3),所述上外模(2)位于下外模(1)上方,所述上外模(2)和下外模(1)之间采用外模定位组件(4)连接,所述内模组件(3)位于上外模(2)和下外模(1)内部,所述上外模(2)和内模组件(3)顶部采用拉杆组件(5)连接,所述内模组件(3)包括两个大内模(31)和两个小内模(32)以及四组连杆组件(33),所述大内模(31)和小内模(32)均为等腰梯形沿着对称线垂直弯折而成,所述大内模(31)两侧边分别和两个小内模(32)通过连杆组件(3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次脱模电梯井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33)包括固定设置于大内模(31)两侧内壁上的第一固定板(311)和设置于小内模(32)两侧内壁上的第二固定板(321),所述第一固定板(311)和第二固定板(321)上均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一固定板(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石望张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砺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