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16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由无功元件(1)、晶阐管开关(2)、降压变压器(3)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降压的变压器(3)为调压变压器(3),该调压变压器(3)原边绕组的始端接高压母线(4)、末端接地或者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4),次边绕组始端附近的调节触点经分接开关(5)接低压母线(6),该低压母线(6)与次边绕组的末端之间接有无功元件(1)与晶阐管开关(2)的串联体。(*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流供电技术中的无功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尤其涉及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由无功元件、晶阐管开关、用于降压的变压器等构成,其结构特点是用于降压的变压器为调压变压器,该调压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始端接高压母线、末端接地或者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次边绕组始端附近的调节触点经分接开关接低压母线,该低压母线与次边绕组的末端之间接有无功元件与晶阐管开关的串联体。上述的无功元件为电容器组或电抗器或滤波器。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晶闸管开关投切(闭合、断开)无功元件、电气寿命长,能适用频繁调节的场合且暂态过程小,能有效减少对相关设备造成的冲击;利用分接开关实现在晶闸管断开时的无载(无电流)调压,克服了在有载(有电流)情况下动作,分接开关寿命短的缺点,使用寿命长;一个分接开关滑动调压,取代了用多组昂贵晶闸管开关进行有载开、闭组合调压的复杂结构;整个装置仅在降压后的次边绕组回路中使用一个对电压要求不高的低压晶闸管。结构大为简化,投资显著减少。通过调节分接开关,改变次边绕组输出的电压,晶闸管开关再导通、改变无功元件的功率,实现对电网无功功率的可调补偿,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本技术的无功元件为电容器组或电抗器或滤波器,使得本技术既可吸收电网中的感性无功功率,也能吸收容性无容功率,还可在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的同时,滤除谐波,提高电网质量。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电路原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是本技术用于单相供电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时的一种具体连接方式。图一示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由无功元件1晶阐管开关2、用于降压的变压器3等构成的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用于降压的变压器3为调压变压器3,该调压变压器3原边绕组的始端接高压母线4、末端接地或者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4,次边绕组始端附近的调节触点经分接开关5接低压母线6,该低压母线6与次边绕组的末端之间接有无功元件1与晶阐管开关2的串联体。需要调节本技术的无功功率补偿量时,先断开晶闸管开关2,在次边绕组无载(无电流)的状态下,调节分接开关5,改变调压变压器3次边绕组输出的电压,再将晶闸管开关2闭合,此时无功元件1上的电压及功率改变,经调压变压器3的耦合,实现对电网无功功率的可调补偿。无功元件1为电容器组(当然也可是单一电容器)时,实现吸收电网的感性无功功率;无功元件1为电抗器时则吸收电网的容性无功功率;无功元件1为滤波器时,则在补偿无功功率的同时,滤除电网谐波。经本技术的调节能使电网功率因数达到经济值0.9以上目标,并能抑制负序电流,减少无功功率产生的压降而实现提高或稳定电压。本技术在低压母线6和次边绕组的末端之间还可加接既有的不可调并联补偿装置或滤波器,与其配合使用,进一步节省投资,增加补偿量。实施例二,为本技术用于V型接法的二相供系统的无功功率补偿的一种具体使用连接方法。图2示出,实施例二是将两个本技术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按单相供电时(实施例一)的连接方法,分别接入某一相的线路中即可。只是两相具有共同的地线。也即两个本技术装置的原边绕组,次边绕组的末端接共同的地。除此而外实例二结构、工作原理、过程均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实施例三为本技术用于三角形接法的三相供电系统中无功功率补偿时的连接使用方式。图3示出,实施例三是将三个本实作新型的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各自分别接入三相供电系统中某一相线路中,每一装置中原边绕组的末端不再接地而是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4;次边绕组的末端也不再与地相接。除此以外实施例三的结构连接方法、工作过程、原理均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技术的调压变压器3用于实施例一时为单相铁芯结构;用于实施例二、三时则为三相铁芯结构,只是用于实施例二时,未在一铁芯上绕制绕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功功率可调补偿装置,由无功元件(1)、晶阐管开关(2)、降压变压器(3)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降压的变压器(3)为调压变压器(3),该调压变压器(3)原边绕组的始端接高压母线(4)、末端接地或者接另一相的高压母线(4),次边绕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湛贺建闽张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