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防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74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灯,车灯防雾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的一端与车灯相连接,壳体组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壳体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通孔;透气膜,透气膜位于容置空间内,且透气膜覆盖在第一流通孔上;物理干燥剂,物理干燥剂安装在容置空间内,用于吸收或释放水汽;电解组件,电解组件安装在容置空间内,用于将车灯灯腔内产生的水汽电解,并通过透气膜排出到外部环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能够对车灯进行除湿;同时,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集成在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再与车灯连接,可以简化防雾装置的安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灯防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灯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
,尤其涉及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车灯的多样化发展,汽车灯具内部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等原因,可能会造成车灯内部起雾,影响车灯的照明,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当车灯处于高湿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外界水分子向车灯内部扩散,灯内湿度增大,灯具内部塑料件不断吸收水分。当汽车启动或者点亮车灯时,灯内温度升高,受热后的塑料件会释放水分子,这导致车灯内部空气水分进一步增加,容易在车灯灯罩内侧处产生水雾,影响车灯照明效果。目前,现有的车灯防雾装置是由不同的独立件组成的,需要一个个安装到车灯灯腔内,安装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内部设有除湿干燥部件,只需将壳体组件安装到车灯上,即可实现对车灯的除湿。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与车灯相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通孔;透气膜,所述透气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透气膜覆盖在所述第一流通孔上;物理干燥剂,所述物理干燥剂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吸收或释放水汽;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将车灯灯腔内产生的水汽电解,并通过所述透气膜排出到外部环境。本技术通过将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能够对车灯进行除湿;同时,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集成在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再与车灯连接,可以简化防雾装置的安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位于车灯灯腔内;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壳体与所述车灯相连接;旋盖,所述旋盖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及所述旋盖依次相连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气膜安装在所述第一流通孔靠近所述旋盖的一侧。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流通孔与车灯灯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解组件包括:阴极电极、电解膜以及阳极电极,所述阴极电极、电解膜以及阳极电极均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分别位于所述电解膜的两侧。
[0010]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绝缘垫圈,所述绝缘垫圈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用于防
止所述电解组件短路。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盖上设有十字旋转柄。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灯,包括上述的车灯防雾装置。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灯防雾装置与车灯灯腔之间设有密封垫片。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将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能够对车灯进行除湿;同时,物理干燥剂和电解组件集成在壳体组件内,壳体组件再与车灯连接,可以简化防雾装置的安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绝缘垫圈可以防止电解组件短路,能够保护电解组件。本技术能够降低车灯内的湿度,改善灯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环境,延长车灯的使用寿命,降低LED灯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车灯防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车灯防雾装置的爆炸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组件;2、透气膜;3、物理干燥剂;4、电解组件;5、绝缘垫圈;6、密封垫片;11、容置空间;12、第一流通孔;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旋盖;131、第二流通孔;151、十字旋转柄;41、阴极电极;42、电解膜;43、阳极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所示,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透气膜2、物理干燥剂3及电解组件4,壳体组件1的一端与车灯相连接,壳体组件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1,壳体组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通孔12,第一流通孔12与容置空间11相连通,透气膜2位于容置空间11内,且透气膜2覆盖在第一流通孔12上,物理干燥剂3安装在容置空间11内,用于吸收或释放水汽,电解
组件4安装在容置空间11内,用于将车灯灯腔内产生的水汽电解,并通过透气膜2排出到外部环境。本技术将物理干燥剂3和电解组件4集成在壳体组件1内,再将壳体组件1的一端安装到车灯上,一方面能够简化安装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将车灯内部的水汽排出,防止车灯起雾。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及旋盖15,第一壳体13位于车灯灯腔内,第二壳体14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3相连接,第二壳体14与所述车灯相连接,旋盖15与第二壳体1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及旋盖15依次相连以形成容置空间11。具体的,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4和旋盖15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4靠近第一壳体13的一端与车灯可拆卸连接,当第二壳体14与车灯连接后,第一壳体13位于车灯腔室内。当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及旋盖15组装完成后,在第一壳体13、第二壳体14及旋盖15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容置空间11,透气膜2、物理干燥剂3剂电解组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防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的一端与车灯相连接,所述壳体组件(1)内具有一容置空间(11),所述壳体组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流通孔(12);透气膜(2),所述透气膜(2)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1)内,且所述透气膜(2)覆盖在所述第一流通孔(12)上;物理干燥剂(3),所述物理干燥剂(3)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用于吸收或释放水汽;电解组件(4),所述电解组件(4)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11)内,用于将车灯灯腔内产生的水汽电解,并通过所述透气膜(2)排出到外部环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防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3)位于车灯灯腔内;第二壳体(14),所述第二壳体(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3)相连接,第二壳体(14)与车灯相连接;旋盖(15),所述旋盖(15)与所述第二壳体(14)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所述第二壳体(14)及所述旋盖(15)依次相连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防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2)安装在所述第一流通孔(12)靠近所述旋盖(15)的一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清尹丽伟陈小春姚权超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