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除尘炉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72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龙卷风除尘炉盖,包括导风管侧板、导位杆以及螺帽,导风管侧板的数量为两个,导风管侧板之间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梯形刮板,顶板位于梯形刮板之间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块,颗粒灰尘和有害气体在顶板、U形底板以及两侧导风管侧板之间排出时会依次积流在其内壁上,定期处理时,将螺帽拆卸后在导位套筒内抽出导位杆,并将螺栓依次拆卸,从而使得顶板、U形底板能够从两个导风管侧板之间抽出,且在抽出时,顶板底部两端的梯形刮板能够对导风管侧板的内壁进行有效的刮尘工作,然后即可对U形底板内部底端积流的颗粒灰尘进行清理,拆卸和清理时操作方便。拆卸和清理时操作方便。拆卸和清理时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龙卷风除尘炉盖


[0001]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为龙卷风除尘炉盖。

技术介绍

[0002]龙卷风除尘炉盖又叫旋风除尘罩,可通过悬臂前后翻转,高效收集电炉在加料、熔炼、保温等操作时产生的有害烟尘气体,集尘率高达98%。
[0003]龙卷风除尘炉盖在将炉内的有害烟尘气体由导风管排出时,其气体中会含有大量的粉尘颗粒以及块状装置,方形形状的导风管在进行导风时,有害气体和灰尘颗粒容易积流在管道的内部底端,从而出现管道内径尺寸变小以及排风量变小的问题,则需要定期地进行对导风管的除尘工作,但在除尘时,需要将若干方形导管进行拆卸,并进行逐个清理,清理工作较为繁琐,无法见到有效地完成对导风管的清理工作,为此提出龙卷风除尘炉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龙卷风除尘炉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龙卷风除尘炉盖,包括导风管侧板、导位杆以及螺帽,所述导风管侧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风管侧板之间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梯形刮板,所述顶板位于梯形刮板之间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之间的底部固定有U形底板,所述U形底板两侧外壁的前后两端均插设有螺栓,所述U形底板靠近螺栓一侧的内部均固定有梯形导流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有提拉板,所述导风管侧板相互远离的侧壁顶端均固定有L形侧板,所述L形侧板和提拉板的顶端侧壁均贯穿固定有导位套筒,所述导位杆分别与导位套筒穿插相通,所述导位杆的两端均开凿有螺齿。
[0008]优选的,所述导位杆的外径尺寸分别等于导位套筒的内径尺寸,所述螺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位杆穿过L形侧板上导位套筒的两端均通过螺齿与螺帽螺纹连接。
[0009]所述梯形刮板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相靠近的侧壁触接。
[0010]优选的,所述梯形导流板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相靠近的侧壁触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均为三角形状,且尖端均朝向排入口一侧。
[0012]优选的,所述U形底板的两侧内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触接,且所述螺栓穿过U形底板侧壁的一端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导风管侧板穿插后螺纹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龙卷风除尘炉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颗粒灰尘和有害气体在顶板、U形底板以及两侧导风管侧板之间排出时会依次积流在其内壁上,定期处理时,将螺帽拆卸后在导位套筒内抽出导位杆,并将螺栓依次拆
卸,从而使得顶板、U形底板能够从两个导风管侧板之间抽出,且在抽出时,顶板底部两端的梯形刮板能够对导风管侧板的内壁进行有效的刮尘工作,然后即可对U形底板内部底端积流的颗粒灰尘进行清理,拆卸和清理时操作方便;
[0016]2、在通风时,顶板通过提拉板上导位杆的穿插以及导位杆和螺帽的连接而进行对其的支撑,U形底板通过螺栓与导风管侧板的连接而达到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有的支撑块不仅能够对气体进行导流工作,同样能够对顶板和U形底板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且刮在导风管侧板内侧壁的灰尘能够随着梯形导流板的斜坡角度而滑落在U形底板的内部底端,起到导向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U形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L形侧板以及提拉板的侧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导风管侧板;2、L形侧板;3、顶板;4、梯形刮板;5、支撑块;6、U形底板;7、梯形导流板;8、螺栓;9、提拉板;10、导位套筒;11、导位杆;12、螺齿;13、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一个技术方案,龙卷风除尘炉盖,如图1所示,包括导风管侧板1、导位杆11以及螺帽13,导风管侧板1的数量为两个,导风管侧板1之间的顶部设置有顶板3,顶板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梯形刮板4,顶板3位于梯形刮板4之间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块5,支撑块5之间的底部固定有U形底板6,U形底板6两侧外壁的前后两端均插设有螺栓8,如图2和图3所示,U形底板6靠近螺栓8一侧的内部均固定有梯形导流板7,顶板3的顶部固定有提拉板9,导风管侧板1相互远离的侧壁顶端均固定有L形侧板2,L形侧板2和提拉板9的顶端侧壁均贯穿固定有导位套筒10,导位杆11分别与导位套筒10穿插相通,导位杆11的两端均开凿有螺齿12。
[0023]导位杆11的外径尺寸分别等于导位套筒10的内径尺寸,螺帽13的数量为两个,导位杆11穿过L形侧板2上导位套筒10的两端均通过螺齿12与螺帽13螺纹连接,方便对顶板3达到限位支撑的效果。
[0024]梯形刮板4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1相靠近的侧壁触接,方便在清理积流的灰尘时对导风管侧板1的内侧壁起到刮壁的作用。
[0025]梯形导流板7相互远离的侧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1相靠近的侧壁触接,使得灰尘咋在流过时能够通过梯形导流板7的斜坡面而落至导风管侧板1的内部底端,减少积流在导风管侧板1上的面积。
[0026]支撑块5均为三角形状,且尖端均朝向排入口一侧,不仅能够对气体进行破风导流工作,同样能够对顶板3和U形底板6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
[0027]U形底板6的两侧内壁分别与导风管侧板1相互远离一侧的外壁触接,且螺栓8穿过U形底板6侧壁的一端分别与位置相匹配的导风管侧板1穿插后螺纹连接,方便对U形底板6进行限位支撑。
[0028]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在通风时,顶板3通过提拉板9上导位杆11的穿插以及导位杆11和螺帽13的连接而进行对其的支撑,U形底板6通过螺栓8与导风管侧板1的连接而达到支撑的效果,将导风管的顶部以及底部均开凿成镂空状,从而方便对本装置的顶板3和U形底板6进行安装,含有颗粒灰尘的有害气体由顶板3、U形底板6以及两个导风管侧板1组合而成的导风管的后端刮向前端,且后端为排入口,前端为排出口,通过设置有的支撑块5不仅能够对气体进行破风导流工作,同样能够对顶板3和U形底板6起到相互支撑的作用,且刮在导风管侧板1内侧壁的灰尘能够随着梯形导流板7的斜坡角度而滑落在U形底板6的内部底端,起到导向的作用,颗粒灰尘和有害气体在顶板3、U形底板6以及两侧导风管侧板1之间排出时会依次积流在其内壁上,定期处理时,将螺帽13拆卸后在导位套筒10内抽出导位杆11,并将螺栓8依次拆卸,从而使得顶板3、U形底板6能够从两个导风管侧板1之间抽出,且在抽出时,顶板3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龙卷风除尘炉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风管侧板(1)、导位杆(11)以及螺帽(13),所述导风管侧板(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导风管侧板(1)之间的顶部设置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梯形刮板(4),所述顶板(3)位于梯形刮板(4)之间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之间的底部固定有U形底板(6),所述U形底板(6)两侧外壁的前后两端均插设有螺栓(8),所述U形底板(6)靠近螺栓(8)一侧的内部均固定有梯形导流板(7),所述顶板(3)的顶部固定有提拉板(9),所述导风管侧板(1)相互远离的侧壁顶端均固定有L形侧板(2),所述L形侧板(2)和提拉板(9)的顶端侧壁均贯穿固定有导位套筒(10),所述导位杆(11)分别与导位套筒(10)穿插相通,所述导位杆(11)的两端均开凿有螺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龙卷风除尘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