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67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包括遮阳薄膜、与遮阳薄膜一端相固定并对遮阳薄膜进行卷绕及释放的遮阳薄膜缠绕组件以及与遮阳薄膜另一端相固定并与卡车侧窗底部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定位组件,遮阳薄膜缠绕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遮阳薄膜缠绕组件定位设置在卡车侧窗顶部密封条处的卡接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接定位组件将装置整体卡接设置在卡车侧窗密封条处,设置的卡接定位组件的形状与卡车侧窗相适配,并且遮阳薄膜的底部通过底部定位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卡车侧窗处,使得遮阳薄膜能够进行拆卸、更换,通过遮阳薄膜缠绕组件实现遮阳薄膜在不使用时自动对其进行卷绕收纳,十分方便。十分方便。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遮阳配件
,更具体涉及一种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卡车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卡车配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卡车遮阳板是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方的悬挂件,通过固定支座设置在驾驶室的前上部,在卡车朝向太阳方向行驶时用于遮挡阳光,提高行车安全。但是,卡车的侧部车窗在外界炫目光线的影响下,同样会对驾驶员造成影响。
[0003]通常采用遮阳帘进行遮阳,采用上下两根滑杆配合遮阳布使用,而滑杆是直接固定在卡车上的,若遮阳帘部分部件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时,十分不便。并且同时经常滑动遮阳布,还容易导致滑杆变形,使用寿命短。此外,采用遮阳布不透光,影响驾驶员观察侧窗两侧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使得遮阳膜能够进行拆卸、更换,实现在不使用时自动对遮阳膜进行卷绕收纳,提高遮阳膜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包括遮阳薄膜、与遮阳薄膜一端相固定并对遮阳薄膜进行卷绕及释放的遮阳薄膜缠绕组件以及与遮阳薄膜另一端相固定并与卡车侧窗底部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定位组件,遮阳薄膜缠绕组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遮阳薄膜缠绕组件定位设置在卡车侧窗顶部密封条处的卡接定位组件。
[0007]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遮阳薄膜缠绕组件包括与遮阳薄膜端部相固定且内部呈中空腔体状的缠绕筒、嵌装设置在缠绕筒一端的第一定位头、固定设置在缠绕筒另一端的第二定位头以及设置在缠绕筒腔体内并从第一定位头和第二定位头穿过的中心轴,中心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设置有中心轴定位组件,中心轴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中心轴相固定,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头相固定。
[0008]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头包括外径大于中心轴外径的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柱一体连接并与缠绕筒内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柱以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柱端部的限位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上分别开设有使得中心轴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
[0009]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簧部以及与第一扭簧部一体连接的第二扭簧部,第二扭簧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扭簧部的直径,第一扭簧部固定套设在中心轴上,第二扭簧部固定套设在第一定位柱上。
[0010]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心轴定位组件包括倒L型定位板以及与倒L型定位板一体连接并与中心轴配装的定位筒,倒L型定位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矩形卡口,两个矩形卡口之间通过隔板相间隔。
[0011]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定位组件包括L型卡板以及固定设置在L型卡板上的两个插接条和两个卡条,两个插接条相邻设置且之间开设有与隔板相适配的矩形槽,两个卡条上分别设置有三角形卡块;所述L型卡板的中部固定设置有中部固定板,中部固定板与L型卡板的底边之间形成对玻璃密封条进行夹持的夹持槽。
[0012]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底部定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遮阳薄膜底端的拉动辊以及间隔固定设置在拉动辊上的若干手动拉环,一手动拉环上设置有能够粘接在卡车侧窗处的粘接组件。
[0013]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粘接组件包括竖向固定设置在手动拉环上的带绒面粘扣以及与带绒面粘扣相粘接并横向设置的带钩面粘扣,带钩面粘扣的外侧设置有粘胶。
[0014]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遮阳薄膜为可透光遮阳薄膜。
[001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6]本技术通过卡接定位组件将装置整体卡接设置在卡车侧窗密封条处,设置的卡接定位组件的形状与卡车侧窗相适配,并且遮阳薄膜的底部通过底部定位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卡车侧窗处,使得遮阳薄膜能够进行拆卸、更换,通过遮阳薄膜缠绕组件实现遮阳薄膜在不使用时自动对其进行卷绕收纳,十分方便。
[0017]本技术中的遮阳薄膜在进行收纳时,缠绕筒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旋转,将遮阳薄膜卷绕,使得遮阳薄膜的收纳十分方便,避免了现有的遮阳帘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遮阳薄膜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的主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遮阳薄膜展开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遮阳薄膜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心轴、第一定位头、扭簧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第一定位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卡接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中心轴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卡接定位组件与中心轴定位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7]其中:1、遮阳薄膜,2、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1、缠绕筒,22、中心轴,23、扭簧,24、第一定位头,241、第一定位柱,242、第二定位柱,243、限位板,244、第一通孔,25、第二定位头,26、中心轴定位组件,261、倒L型定位板,262、定位筒,263、矩形卡口,264、隔板,4、底部定位组件,41、带绒面粘扣,42、带钩面粘扣,43、粘胶,44、拉动辊,45、手动拉环,5、卡接定位组件,51、插接条,52、卡条,53、三角形卡块,54、矩形槽,55、L型卡板,56、中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结合图1至图9所示,包括遮阳薄膜1、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底部定位组件4和卡接定位组件5。
[0030]本申请中的遮阳薄膜1为可透光遮阳薄膜,驾驶员可通过遮阳薄膜1观察外界情
况,避免对驾驶员的视线造成影响。
[0031]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与遮阳薄膜1一端相固定,并对遮阳薄膜1进行卷绕及释放。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包括缠绕筒21、第一定位头24、第二定位头25、中心轴22、中心轴定位组件26和扭簧23。
[0032]缠绕筒21与遮阳薄膜1端部相固定,且内部呈中空腔体状。
[0033]第一定位头24嵌装设置在缠绕筒21一端。第一定位头24包括第一定位柱241、第二定位柱242以及限位板243。第一定位柱241的外径大于中心轴22外径。第二定位柱242与第一定位柱241一体连接,并与缠绕筒21内部相适配,通过第二定位柱242可将第一定位头24定位至缠绕筒21内,第二定位柱242的外径大于第一定位柱241。
[0034]此外,本技术在第二定位柱242端部还设置有限位板243,通过限位板243限制第二定位柱242插入缠绕筒21内的位置。
[0035]第一定位柱241和第二定位柱242上分别开设有使得中心轴22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244。
[0036]第二定位头25固定设置在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薄膜(1)、与遮阳薄膜(1)一端相固定并对遮阳薄膜(1)进行卷绕及释放的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以及与遮阳薄膜(1)另一端相固定并与卡车侧窗底部相可拆卸连接的底部定位组件(4),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定位设置在卡车侧窗顶部密封条处的卡接定位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薄膜缠绕组件(2)包括与遮阳薄膜(1)端部相固定且内部呈中空腔体状的缠绕筒(21)、嵌装设置在缠绕筒(21)一端的第一定位头(24)、固定设置在缠绕筒(21)另一端的第二定位头(25)以及设置在缠绕筒(21)腔体内并从第一定位头(24)和第二定位头(25)穿过的中心轴(22),中心轴(22)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设置有中心轴定位组件(26),中心轴(22)上套设有扭簧(23),扭簧(23)的一端与中心轴(22)相固定,扭簧(23)的另一端与第一定位头(24)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头(24)包括外径大于中心轴(22)外径的第一定位柱(241)、与第一定位柱(241)一体连接并与缠绕筒(21)内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柱(242)以及设置在第二定位柱(242)端部的限位板(243),第一定位柱(241)和第二定位柱(242)上分别开设有使得中心轴(22)活动穿过的第一通孔(24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车侧窗专用遮阳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23)包括第一扭簧部以及与第一扭簧部一体连接的第二扭簧部,第二扭簧部的直径大于第一扭簧部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赞皇县卡友汽车用品销售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