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66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两极分合闸装置,所述两极分合闸装置包括两组触头和分合闸操作机构;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两个双灭弧室。各双灭弧室包括绝缘隔离板、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和后挡板固定设置在绝缘隔离板上成为一体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的双灭弧室熄灭电弧,通多将电弧多次分割、分流及二次灭弧,有效熄灭直流电弧,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检修及更换操作均较为便利。及更换操作均较为便利。及更换操作均较为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塑壳断路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交流电具有过零点,电弧的熄灭相对容易,直流电没有过零点,电弧的熄灭相对交流电而言比较困难。
[0003]专利文献CN105788987A公开了一种易分断直流断路器,灭弧室安装在第二壳体上,且具有与第一壳体相对的侧开口,产气罩安装在灭弧室的内部下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产气板以及遮挡板,遮挡板与侧开口相对且靠近第二壳体设置,动静触头安装在安装空间内部,且分断处位于容纳空间内部,并靠近遮挡板;当动静触头分断产生电弧时,产气板及遮挡板被电弧触发,产生大量气体推动电弧向着远离遮挡板的方向移动;安装在灭弧室内部上方的灭弧栅片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设有下部开口,下部开口的大小沿第二壳体至第一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电弧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下部开口更小的灭弧栅片的阻挡,使其不能从灭弧室的侧开口冲出,而只能进入到灭弧栅片之间的空间尽快熄灭。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直流断路器中的灭弧机构异常复杂,导致加工制造成本高,维修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灭弧效果较好、制造成本较低且维修更换便利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
[0005]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两极分合闸装置,所述两极分合闸装置包括两组触头和分合闸操作机构;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中的两个双灭弧室。各双灭弧室包括绝缘隔离板、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第一灭弧室和第二灭弧室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灭弧室、第二灭弧室和后挡板固定设置在绝缘隔离板上成为一体件。
[0006]本实施例中的各双灭弧室只用了一个绝缘隔离板,另一侧的档弧选用壳体中的部分壁体代替,可有效降低成本。另外在实践中,也可选用两个绝缘隔离板,分别设置在灭弧栅片的两侧,各灭弧栅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绝缘隔离板上,这种结构对灭弧栅片的固定效果较好。
[0007]进一步的,第一灭弧室包括多个第一灭弧栅片和一个辅助灭弧栅片;各第一灭弧栅片包括第一主板、设置在第一主板两侧的第一插接凸台和设置在第一主板上的第一灭弧口;第一灭弧口设置在第一主板远离第二灭弧室的一侧边缘处。
[0008]进一步的,第一灭弧口包括方形口和锥形口,方形口位于第一主板的边缘处,锥形口位于方形口的内侧且与方形口相连;所述方形口和锥形口都是偏心口,也即方形口的中心线b、锥形口的中心线c和第一主板的中心线a不在一条直线上,具体是方形口的中心线b在第一主板中心线a的右侧,锥形口中心线c则在方形口中心线b的右侧。
[0009]进一步的,各第一灭弧栅片的形状为平直板状,各第一灭弧栅片倾斜向下设置且各第一主板互相平行;第一灭弧室中的多个第一灭弧栅片沿弧线向下依次排列;使得各第一灭弧栅片的第一主板的中心点的连线在一条弧线上,该弧线的优选是动触头的动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线。
[0010]进一步的,各第一灭弧栅片是同一大小形状,相邻的上下两个第一灭弧栅片180度翻转设置,也即上面第一灭弧栅片左右翻转180度后即是下面一个第一灭弧栅片的设置方式。加上所述方形口和锥形口都是偏心口,使得第一灭弧室中的多个第一灭弧口形成一条沿上下方向边缘处交错但中心连通的引弧槽,相邻两个第一灭弧主板之间以及最下方一个第一灭弧主板与辅助灭弧主板之间均形成一个第一灭弧通道,各第一灭弧通道与动静触头的接触面平行;这种弧线排列的第一灭弧栅片能够在动触头分合闸的过程中,将产生的电弧分配到每个第一灭弧通道中。另外,通过采用同一规格的第一灭弧栅片,与采用大小不同的灭弧栅片相比,有效简化制造工艺并降低成本。
[0011]进一步的,辅助灭弧栅片包括辅助主板、设置在辅助主板两侧的辅助插接凸台、设置在辅助主板上的辅助导弧缺口和设置在辅助主板上的导弧折板;辅助主板为平直板状,辅助主板和第一灭弧栅片平行,辅助导弧缺口设置在辅助主板一侧边缘中心处,辅助导弧缺口的形状为方形,导弧折板是辅助导弧缺口的内侧边缘处的辅助主板倾斜向下突出延伸形成,导弧折板的倾斜方向指向静触点,且导弧折板末端所处的垂线位于静触点外侧。辅助灭弧栅片的主要作用是把电弧导引至上面的各第一灭弧通道中。
[0012]进一步的,各组触头包括一个动触头和一个静触头,动触头上设有动触点,静触头上设有静触点;动触头的动触点在分合闸过程中始终位于引弧槽中,静触头的静触点位于引弧槽下端的正下方。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同步带动两组触头进行分合闸动作。本实施例中动静触头的接触面是静触点的外表面。
[0013]进一步的,第二灭弧室包括多个第二灭弧栅片和一个后挡板,各第二灭弧栅片为平直板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第二灭弧栅片沿垂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平行排列;后挡板的两侧端设有后挡板插接凸台和出气孔。
[0014]进一步的,各第二灭弧栅片包括第二主板、设置在第二主板两侧的第二插接凸台和设置在第二主板上的第二灭弧缺口;第二灭弧缺口的形状为三个三角形缺口,设置在第二主板接近第一灭弧室的一侧边缘处;相邻的两个第二灭弧栅片组合形成一个第二灭弧通道。第二灭弧室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一灭弧室,最下方的一个第二灭弧栅片邻接静触头设置。
[0015]当电弧能量较小时,第一灭弧室即可把电弧熄灭,当电弧能量较大时,通过第一灭弧室后的残弧经过间隙后进入到第二灭弧室中,由于第二灭弧通道的数量大于第一灭弧通道的数量,残弧被强制分流进入到第二灭弧室中,使得残弧在第二灭弧室中更加容易熄灭。后挡板的作用是阻止余弧溢出。
[0016]进一步的,第一灭弧栅片和第二灭弧栅片优选镀镍,可加入电弧运动速度,快速进入灭弧室。
[0017]进一步的,各双灭弧室还包括一个零弧板,零弧板位于后挡板的外侧,零弧板固定在绝缘隔离板上,零弧板与后挡板之间留有空隙,零弧板上设有网孔。
[0018]进一步的,零弧板的外壁上还设有用于封闭其网孔的绝缘封闭板。当仍有残余电
弧从后挡板中溢出时,经过空隙后抵达零弧板,在零弧板的冷却下,以及封闭板的封闭下,不会再有电弧从壳体溢出,不会外界造成损害。
[0019]进一步的,绝缘隔离板上设有多个插孔,第一灭弧栅片通过其第一插接凸台、第二灭弧栅片通过其第二插接凸台、后挡板通过其后挡板插接凸台插入相应的插孔,使其成为一体件。
[002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1)采用一体化的双灭弧室熄灭电弧,通多将电弧多次分割、分流及二次灭弧,有效熄灭直流电弧,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检修及更换操作均较为便利。
[0021](2)灭弧室结构相对传统产品进行了优化,简化了制造工艺并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直流塑壳断路器中双灭弧室和静触头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直流塑壳断路器中双灭弧室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双灭弧室另一角度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双灭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中的两极分合闸装置(2),所述两极分合闸装置(2)包括两组触头(3)和分合闸操作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断路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中的两个双灭弧室(5);各双灭弧室(5)包括绝缘隔离板(6)、第一灭弧室(7)和第二灭弧室(8);第一灭弧室(7)和第二灭弧室(8)之间留有间隙(100);第一灭弧室(7)、第二灭弧室(8)和后挡板(82)固定设置在绝缘隔离板(6)上成为一体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室(7)包括多个第一灭弧栅片(71)和一个辅助灭弧栅片(72);各第一灭弧栅片(71)包括第一主板(711)、设置在第一主板(711)两侧的第一插接凸台(712)和设置在第一主板(711)上的第一灭弧口(713);第一灭弧口(713)设置在第一主板(711)远离第二灭弧室(8)的一侧边缘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灭弧口(713)包括方形口(7131)和锥形口(7132),方形口(7131)位于第一主板(711)的边缘处,锥形口(7132)位于方形口(7131)的内侧且与方形口(7131)相连;所述方形口(7131)和锥形口(7132)都是偏心口,也即方形口(7131)的中心线b、锥形口(7132)的中心线c和第一主板(711)的中心线a不在一条直线上,具体是方形口(7131)的中心线b在第一主板(711)中心线a的右侧,锥形口(7132)中心线c则在方形口(7131)中心线b的右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灭弧栅片(71)的形状为平直板状,各第一灭弧栅片(71)倾斜向下设置且各第一主板(711)互相平行;第一灭弧室(7)中的多个第一灭弧栅片(71)沿弧线向下依次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灭弧栅片(71)形状大小相同,相邻的两个第一灭弧栅片(71)的上面第一灭弧栅片(71)左右翻转180度后即是下面一个第一灭弧栅片(71)的设置方式;第一灭弧室(7)中的多个第一灭弧口(713)形成一条沿上下方向边缘处交错但中心连通的引弧槽(714),相邻两个第一灭弧主板之间以及最下方一个第一灭弧主板与辅助灭弧主板之间均形成一个第一灭弧通道(7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灭弧室的高电压直流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灭弧栅片(72)包括辅助主板(721)、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两侧的辅助插接凸台(722)、设置在辅助主板(721)上的辅助导弧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贤卓陈建景陈伟凯陈树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