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648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包括超前止水模具,超前止水模具位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的外侧,超前止水模具与地下室外墙以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相连,超前止水模具能够封堵所述地下室外墙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之间的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的施工方法,安装超前止水模具,有效避免回填土沉降及结构收缩沉降等因素导致的卷材防水层拉裂,从根本上保证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且提高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的可靠性,且超前止水模具制作、安装方便,能够节省大量的材料和人工投入,节约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外墙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沉降稳定,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5.2.1条规定:“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5.2.4条后浇带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
[0003]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实际施工中,由于后浇带的留设时间较长,尤其是基础筏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行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基坑及基础长时间暴露,存在大量不利因素及结构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
[0004]1、当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需要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持续进行基坑降水,确保地下水保持在基础以下,待主体结构完成并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方可停止降水,增加了大量的施工成本。
[0005]2、基础外墙在昼夜温差的作用下,易产生伸缩裂缝。
[0006]3、基坑在基础完工后如果不及时回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施工。
[0007]为解决上述矛盾,现场施工中多采取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在基础完工后即可进行外墙防水和土方回填等后续工序,待主体完工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这种用在后浇带位置,并且先于后浇带浇筑而做的止水构造称为超前止水构造。目前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的超前止水构造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0008]1、现浇导墙法:参照16G101

3标准图集P107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做法,在地下室外墙的后浇带部位增设一道带有伸缩缝的混凝土导墙,伸缩缝宽30~40mm,设置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导墙内配置附加钢筋并与外墙同时浇筑,按设计要求留设后浇带。外墙浇筑完成后外贴防水卷材,之后进行基坑回填,待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要求后浇筑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现浇导墙超前止水构造见图1。
[0009]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增加钢筋安装及现浇混凝土工程量,施工成本高,工作量增大;导墙模板制作及安装复杂,模板变截面处易跑模漏浆;后浇带处需要进行3个立面的混凝土隔离措施,成型工艺繁复,质量不易保证;人工及材料投入量大,后浇带留置费时费力。
[0010]2、预制盖板法:按常规方法浇筑地下室外墙并留设后浇带,外墙混凝土拆模后,利用100mm厚预制混凝土盖板在后浇带外侧安装封闭,并与外墙钢筋拉结,接缝处抹防水砂
浆。之后进行外墙卷材防水及基坑回填施工,待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要求后浇筑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预制板超前止水构造见图2。
[0011]这种施工方法增加了预制构件的制作及安装工程量,现场安装需要配备吊装机械,投入成本较高;预制盖板与外墙间存在缝隙,不易封堵严密,形成渗漏隐患;预制板与外墙间采用刚性连接,后期回填土沉降及结构自身收缩沉降易导致预制板变形位移,进而破坏外墙防水构造。
[0012]3、砖砌护墙法:按常规方法浇筑地下室外墙并留设后浇带,外墙混凝土拆模后,在后浇带外侧砌筑240mm厚砖墙、20mm厚防水砂浆抹面,之后进行外墙卷材防水及基坑回填施工,待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要求后浇筑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砖砌护墙超前止水构造见图3。
[0013]这种施工方法工序多,人工投入较高,材料均为一次性消耗使用,成本较高;需要等待砌体达到一定强度且抹面层干燥后方可进行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回填土沉降及结构自身收缩沉降易导致砌体开裂及卷材防水层拉裂,造成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隐患。
[0014]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过程中施工成本高以及存在渗漏隐患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节约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成本,提高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的可靠性。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包括超前止水模具,所述超前止水模具位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的外侧,所述超前止水模具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以及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相连,所述超前止水模具能够封堵所述地下室外墙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之间的缝隙。
[0017]优选地,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还包括:
[0018]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一端伸入地下室外墙的模板中,另一端由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中伸出;所述钢板止水带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钢板止水带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0019]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相抵,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的所在面平行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厚度方向,所述钢筋支架的一侧与所述钢板止水带相连,所述钢筋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内置钢筋相连;
[0020]快易收口网,所述快易收口网设置于所述钢筋支架远离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的一侧,所述快易收口网与所述钢筋支架相连;
[0021]异型止水螺栓,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穿过所述钢板止水带且二者相连,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超前止水模具相连,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相连;
[0022]钢筋支撑,所述钢筋支撑能够顶紧两组所述钢板止水带上的所述异型止水螺栓。
[0023]优选地,所述超前止水模具包括相连的模具框架和模具衬板,所述模具衬板环绕所述模具框架设置,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穿过所述模具衬板并与所述模具框架相连。
[0024]优选地,所述模具框架由钢型材制成,所述模具框架连接有加长螺帽,所述异型止水螺栓与所述加长螺帽螺纹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超前止水模具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两块平行设置的所述模具衬板平行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设置,其中宽度较大的一块所述模具衬板靠近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设置;所述模具衬板由PPS板材制成。
[0026]优选地,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两端均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朝向迎水面设置。
[0027]优选地,所述钢筋支架包括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相连,所述竖向钢筋的数量为两根,所述横向钢筋的两端连接两根平行设置的所述竖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横向钢筋平行设置。
[0028]优选地,所述异型止水螺栓包括螺杆和套装于所述螺杆上的止水环、连接螺帽、山型卡,所述止水环与所述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前止水模具,所述超前止水模具位于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的外侧,所述超前止水模具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以及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相连,所述超前止水模具能够封堵所述地下室外墙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之间的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一端伸入地下室外墙的模板中,另一端由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中伸出;所述钢板止水带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钢板止水带设置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相抵,所述钢板止水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钢筋支架,所述钢筋支架的所在面平行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厚度方向,所述钢筋支架的一侧与所述钢板止水带相连,所述钢筋支架的另一侧与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内置钢筋相连;快易收口网,所述快易收口网设置于所述钢筋支架远离所述地下室外墙的模板的一侧,所述快易收口网与所述钢筋支架相连;异型止水螺栓,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穿过所述钢板止水带且二者相连,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超前止水模具相连,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模板相连;钢筋支撑,所述钢筋支撑能够顶紧两组所述钢板止水带上的所述异型止水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止水模具包括相连的模具框架和模具衬板,所述模具衬板环绕所述模具框架设置,所述异型止水螺栓穿过所述模具衬板并与所述模具框架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框架由钢型材制成,所述模具框架连接有加长螺帽,所述异型止水螺栓与所述加长螺帽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止水模具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两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强刘强侯宇徐磊周山樊伟振马文杰宋淼李大双樊建伟秦伟郭启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