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187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釜、保温套、滴加管道、固定架、原料滴加罐、搅拌电机、搅拌桨、冷凝器和吸收罐,釜盖上贯穿滴加管道,滴加管道的顶端穿过固定架并连接原料滴加罐,合成釜的釜盖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的一端,冷凝器的另一端伸入至吸收罐内,调节阀包括阀体、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阀体的一侧活动设置第一调节杆,阀体的另一侧活动设置第二调节筒,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筒,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调节阀能够调节滴加液体的流量,使原料充分接触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被及时排出釜体,促进了正向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品转化率。化率。化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在合成过程中反应剧烈需要采取滴加的方式,通常在液面以上的滴加方式会直接影响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产品的转化率,同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会促使副产物的生成,需要及时排出釜体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调节阀能够调节滴加液体的流量,使原料充分接触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被及时排出釜体,促进了正向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品转化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釜、保温套、滴加管道、固定架、原料滴加罐、搅拌电机、搅拌桨、冷凝器和吸收罐,所述合成釜的顶端盖合有釜盖,所述釜盖上贯穿滴加管道,滴加管道的顶端穿过固定架并连接原料滴加罐,滴加管道的底端伸入至合成釜内的液面下,所述固定架通过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伸入到合成釜内的搅拌桨连接,合成釜的釜盖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的一端,冷凝器的另一端伸入至吸收罐内,所述滴加管道上安装有调节阀;
[0006]所述调节阀包括阀体、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阀体的一侧活动设置第一调节杆,阀体的另一侧活动设置第二调节筒,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筒,第二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筒。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筒的内径等于第二调节筒的外径,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上均分布有流量孔,第一调节筒上的流量孔和第二调节筒上的流量孔的直径和数量均相同,且分布位置也相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滴加管道包括上管道和下管道,上管道和下管道通过螺纹旋接,上管道分为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通过阀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合成釜的底端套有保温套,合成釜连接有氮气管道,氮气管道穿过保温套与氮气源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合成釜的底部具有出料口,上管道与固定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与釜盖通过轴承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中,向合成釜和原料滴加罐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原料,通过转动下管道调节滴加管道的长度使底端伸入合成釜液面以下,打开调节阀,以一定速度滴加原料,打开氮气管道,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过冷凝器冷凝并进入吸收罐中被水吸收,形成副产物盐酸,从而达到原料充分接触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被及时排出合成釜,
促进了正向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品转化率。
[0014]2.本技术中,向外拉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使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相互远离,当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时,此时通过调节阀的液体流量为最大;向内推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使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相互靠近使第二调节筒位于第一调节筒的内部,此时相互转动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当第一调节筒上的流量孔和第二调节杆上的流量孔完全重合时,此时液体流量较大,继续旋转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第一调节筒上的流量孔和第二调节杆上的流量孔逐渐相互错位,液体流量逐渐变小,当第一调节筒上的流量孔和第二调节杆上的流量孔完全错位(没有重叠区域)时,液体流量达到最小,这样就实现了液体流量的调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合成釜的正面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调节阀的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分离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调节阀的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配合调节的剖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的流量孔重合时的端面剖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一调节筒和第二调节筒的流量孔错开时的端面剖视图。
[0021]图中:1、合成釜;2、保温套;3、滴加管道;31、上管道;32、下管道;4、固定架;5、原料滴加罐;6、搅拌电机;7、搅拌桨;8、冷凝器;9、吸收罐;10、调节阀;101、阀体;102、第一调节杆;103、第二调节杆;104、第一调节筒;105、第二调节筒;106、流量孔;11、釜盖;12、氮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阅图1

2,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釜1、保温套2、滴加管道3、固定架4、原料滴加罐5、搅拌电机6、搅拌桨7、冷凝器8和吸收罐9,所述合成釜1的顶端盖合有釜盖11,所述釜盖11上贯穿滴加管道3,滴加管道3的顶端穿过固定架4并连接原料滴加罐5,固定架4的作用是固定支撑原料滴加罐5,滴加管道3的底端伸入至合成釜1内的液面下,所述固定架4通过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与伸入到合成釜1内的搅拌桨7连接,搅拌电机6驱动搅拌桨7对合成釜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所述搅拌桨7与釜盖11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连接,搅拌桨7可以通过轴承旋转,合成釜1的釜盖11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8的一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会进入冷凝器8进行冷凝,冷凝器8的另一端伸入至吸收罐9内,冷凝后进入吸收罐9中被水吸收,形成副产物盐酸,所述滴加管道3上安装有调节阀10,通过调节阀10来调节滴加管道3的流速。所述合成釜1的底端套有保温套2,保温套2能够保证合成釜1内的液体温度,合成釜1连接有氮气管道12,氮气管道12穿过保温套2与氮气源连接,所述合成釜1的底部具有出料口,最终合成釜1内的物料可以通过出料口卸下。
[0024]所述调节阀10包括阀体101、第一调节杆102、第二调节杆103、第一调节筒104和第二调节筒105,阀体101的一侧活动设置第一调节杆102,阀体101的另一侧活动设置第二调节筒105,第一调节杆1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筒104,第一调节杆102在进行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调节筒104进行旋转,并且可以水平移动,第二调节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筒105,第二调节杆103在进行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二调节筒105进行旋转,并且可以水平移动。第一调节筒104的内径等于第二调节筒105的外径,第一调节筒104和第二调节筒105在相互靠近的时候,第二调节筒105可以伸入到第一调节筒104内,第一调节筒104和第二调节筒105上均分布有流量孔106,第一调节筒104上的流量孔106和第二调节筒105上的流量孔106的直径和数量均相同,且分布位置也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合成装置,包括合成釜(1)、保温套(2)、滴加管道(3)、固定架(4)、原料滴加罐(5)、搅拌电机(6)、搅拌桨(7)、冷凝器(8)和吸收罐(9),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釜(1)的顶端盖合有釜盖(11),所述釜盖(11)上贯穿滴加管道(3),滴加管道(3)的顶端穿过固定架(4)并连接原料滴加罐(5),滴加管道(3)的底端伸入至合成釜(1)内的液面下,所述固定架(4)通过螺栓安装有搅拌电机(6),搅拌电机(6)的输出轴与伸入到合成釜(1)内的搅拌桨(7)连接,合成釜(1)的釜盖(11)通过管道连通冷凝器(8)的一端,冷凝器(8)的另一端伸入至吸收罐(9)内,所述滴加管道(3)上安装有调节阀(10);所述调节阀(10)包括阀体(101)、第一调节杆(102)、第二调节杆(103)、第一调节筒(104)和第二调节筒(105),阀体(101)的一侧活动设置第一调节杆(102),阀体(101)的另一侧活动设置第二调节筒(105),第一调节杆(10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筒(104),第二调节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筒(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佳丽邱小魁程驰李泽生汤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