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070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包括炉床上设置的动排组(1),在所述动排组(1)的出灰端设有转动轴(2),在所述动排组(1)与转动轴(2)之间设有过渡板(21)和过渡炉排(22),所述转动轴(2)连通有进气管(31)和出气管(32);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套设有棘轮套(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铰接的过渡板和过渡炉排,并在转动轴上设置进气管和棘轮套,不仅能预加热进气温度,还能协助疏散排出炉灰,提高了焚烧炉的使用效率,结构简单紧凑。结构简单紧凑。结构简单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焚烧炉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垃圾焚烧炉内连接有进气管,用于为焚烧炉燃烧炉床提供助燃空气,现有技术中,空气经排气管直接进入灰斗后竖直向上流通,并经过定排和动排的间隙进入锅炉燃烧炉床,在此过程中输入的空气与燃烧室空气的温差较大,对焚烧炉内的燃烧温度稳定性影响较大;另外,在动排的出灰位置只设有滚轮协助排出炉灰,由于动排和滚轮之间的落差较大,有没有相关的导向指引,炉灰散乱掉落,并极容易落入设备运行时的间隙中(例如动排的下方位置)并形成堆积,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焚烧炉排灰不畅的结果,影响焚烧炉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能预加热进气温度,又能协助疏散排出炉灰的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包括炉床上设置的动排组,在所述动排组的出灰端设有与炉床连接固定的转动轴,在所述动排组与转动轴之间沿出灰方向依次设有固设在锅炉内壁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上铰接有过渡板,过渡板的一侧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位置设有过渡炉排,在所述过渡炉排和过渡板之间穿设有转销,所述转销的穿出端插接在第二支架上,使过渡炉排和过渡板同时铰接在第二支架上,所述过渡板的一侧与动排组的上端面搭接,另一侧的对应位置搭接在过渡炉排的上端面上;所述转动轴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该转动轴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另一端连通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出气管;在所述转动轴的外侧套设有棘轮套,在所述转动轴上对应棘轮套的两端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导灰锥,所述过渡炉排的非铰接端搭接在棘轮套的外侧壁上。
[0006]采用上述结构,在转动轴上设置棘轮套,由动排组移出的炉灰移动到棘轮套上,并分批留置在棘轮套的齿槽内,炉灰的温度传递给棘轮套并经转动轴热传递给进气管输入的空气中,利用了炉灰的余热来提升燃烧室的进气温度,焚烧炉内热量损失降低,能保证燃烧温度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过渡板和过渡炉排遮挡了动排组和转动轴之间的间隙,并且能辅助炉灰的排出,铰接的过渡炉排与棘轮套的外侧壁搭接,随着棘轮套的转动,过渡炉排的非铰接端随棘轮套的转动在上、下方向摆动,有助于抖散炉灰使其能充分燃烧,并避免堆积成块,利于炉灰的排出,由于过渡板也是铰接在第一支架上的,故过渡炉排的摆动带动同时铰接在第二支架上的过渡板也产生小幅度的让位移动,并使过渡板在与动排组的搭接位置处形成有节奏的角度变化,角度较大时的位置,过渡板在动排组的上端面形成刮铲的效果,能防止动排组上的炉灰贴附堆积,提高排出炉灰的效率,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效果好。
[0007]为了简化结构并便于安装,作为优选,所述过渡炉排包括平直段,在所述平直段的
一侧设有斜向下伸出的延伸段,在所述延伸段的伸出端的下端设有一段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与延伸段之间设有圆角结构,所述平直段、延伸段、圆弧面和圆角结构共同形成一个截面为棘爪状的结构。
[0008]为了便于给转动轴限位,防止反转漏灰,作为优选,所述棘轮套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六个轮齿,在所述轮齿的齿顶设有槽底下凹的凹槽,转动轴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过渡炉排的圆弧面与凹槽的槽壁搭接,当转动轴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该过渡炉排的圆角结构与凹槽对应位置的槽壁抵接,防止转动轴倒转。
[0009]为了防止在棘轮套内积灰,并便于过渡炉排与棘轮套之间抵接限位,作为优选,在所述棘轮套的齿槽内螺接有棘轮压板。
[0010]为了简化结构,同时满足摆动让位,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板上的缺口的上端壁搭接在平直段的上端面上。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铰接的过渡板和过渡炉排,并在转动轴上设置进气管和棘轮套,不仅能预加热进气温度,还能协助疏散排出炉灰,提高了焚烧炉的使用效率,结构简单紧凑。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14]图3为过渡板与过渡炉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转动轴与积灰锥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炉床上设置的动排组1,在所述动排组1的出灰端设有与炉床连接固定的转动轴2,在所述动排组1与转动轴2之间沿出灰方向依次设有固设在锅炉内壁上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铰接有过渡板21,过渡板21的一侧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位置设有过渡炉排22,所述过渡炉排22包括平直段221,在所述平直段221的一侧设有斜向下伸出的延伸段222,在所述延伸段222的伸出端的下端设有一段圆弧面223,所述圆弧面223与延伸段222之间设有圆角结构,所述平直段221、延伸段222、圆弧面223和圆角结构共同形成一个截面为棘爪状的结构。
[0018]在所述过渡炉排22和过渡板21之间穿设有转销121,所述转销121的穿出端插接在第二支架12上,使过渡炉排22和过渡板21同时铰接在第二支架12上,所述过渡板21的一侧与动排组1的上端面搭接,另一侧设置的缺口位置的上端壁搭接在平直段221的上端面上。
[0019]所述转动轴2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该转动轴2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31,另一端连通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出气管32;
[0020]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套设有棘轮套4,在所述转动轴2上对应棘轮套4的两端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导灰锥41,所述过渡炉排22的非铰接端搭接在棘轮套4的外侧壁上;所述棘轮套4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六个轮齿,在所述轮齿的齿顶设有槽底下凹的凹槽,转动轴2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过渡炉排22的圆弧面与凹槽的槽壁搭接,当转动轴2逆时针方向转动
时,该过渡炉排22的圆角结构与凹槽对应位置的槽壁抵接,防止转动轴2倒转;在所述棘轮套4的齿槽内螺接有棘轮压板42。
[0021]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2]如图1到图4所示,在转动轴2上设置棘轮套4,由动排组1移出的炉灰移动到棘轮套4上,并分批留置在棘轮套4的齿槽内,炉灰的温度传递给棘轮套4并经转动轴2热传递给进气管31输入的空气中,利用了炉灰的余热来提升燃烧室的进气温度,焚烧炉内热量损失降低,能保证燃烧温度的稳定性。
[0023]在此过程中,过渡板21和过渡炉排22遮挡了动排组1和转动轴2之间的间隙,并且能辅助炉灰的排出,铰接的过渡炉排22与棘轮套4的外侧壁搭接,随着棘轮套4的转动,过渡炉排22的非铰接端随棘轮套4的转动在上、下方向摆动,即在棘轮套4转动时,圆弧面223随齿槽和齿顶位置的凹槽位置的外形而产生的摆动,有助于抖散炉灰使其能充分燃烧,并避免堆积成块,利于炉灰的排出,同时,由于在齿槽内螺接有棘轮压板42,使齿槽深度变浅,不仅减少了炉灰的堆积,还便于拆装清扫;此外,导灰锥4的锥面也引导炉灰在移动过程中向棘轮套4的中部聚集,防止炉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式焚烧炉疏渣装置,包括炉床上设置的动排组(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排组(1)的出灰端设有与炉床连接固定的转动轴(2),在所述动排组(1)与转动轴(2)之间沿出灰方向依次设有固设在锅炉内壁上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在所述第一支架(11)上铰接有过渡板(21),过渡板(21)的一侧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位置设有过渡炉排(22),在所述过渡炉排(22)和过渡板(21)之间穿设有转销(121),所述转销(121)的穿出端插接在第二支架(12)上,使过渡炉排(22)和过渡板(21)同时铰接在第二支架(12)上,所述过渡板(21)的一侧与动排组(1)的上端面搭接,另一侧的对应位置搭接在过渡炉排(22)的上端面上;所述转动轴(2)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该转动轴(2)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31),另一端连通有与燃烧室连通的出气管(32);在所述转动轴(2)的外侧套设有棘轮套(4),在所述转动轴(2)上对应棘轮套(4)的两端位置处各设有一个导灰锥(41),所述过渡炉排(22)的非铰接端搭接在棘轮套(4)的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德勇向鹏陈绍敏李江涛张术林蒋金陶董长昊黄瀛周徐昇马焱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