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悬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68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后悬置,安装于车辆的副车架,车辆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体,后悬置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设置于第一安装部的侧部;副车架形成有沿着整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凹槽,后悬置主体的第一安装部能够伸入安装凹槽内,以使得第二安装部贴靠于副车架的位于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的表面,并通过锁紧构件与副车架位于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紧固连接。可见,后悬置主体的前端伸入到副车架的安装凹槽内,并且使得第二安装部和副车架相贴合,第二安装部和副车架之间不需要预留装配间隙,连接结构稳定,不易造成连接力矩松动等失效的问题出现。效的问题出现。效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悬置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后悬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悬置是将动力总成与车身、副车架等弹性连接的一种隔振元件,由弹性衬套、悬置支架及限位块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对动力总成提供弹性支撑,并衰减动力总成向车身传递振动。横置动力总成一般采用三点或四点的悬置布置形式,其中后悬置与副车架通过一个沿着Z方向也即副车架的高度方向设置的螺栓连接,具体地,副车架形成有安装腔,为了便于将后悬置结构的一部分例如内芯和弹性衬套等安装进此安装腔,需要在后悬置结构与副车架的安装腔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那么这就导致了当将后悬置结构与副车架安装到位后,采用沿着Z方向的螺栓紧固后悬置与副车架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副车架的变形,容易造成连接力矩松动等失效,进而产生异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悬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为间隙配合,固定时,需要克服副车架变形,容易造成连接力矩松动等失效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后悬置,安装于车辆的副车架,所述车辆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体;
[0005]其中,所述后悬置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侧部;
[0006]所述副车架形成有沿着整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凹槽,所述后悬置主体的第一安装部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安装部贴靠于所述副车架的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的表面,并通过紧固构件与所述副车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紧固连接。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后悬置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用于连接车辆的动力总成。
[000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构件、第一外套设构件、第一减振套设构件、第一内芯构件以及连接构件;
[0009]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均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部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内芯构件、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构件顺次套设在一起;
[0010]所述连接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芯构件,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内芯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
[0011]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
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部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有安装过孔。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内芯构件通过硫化形成为一体。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构件、第二外套设构件、第二减振套设构件以及第二内芯构件;
[0014]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二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均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部的第二安装腔,且所述第二内芯构件、所述第二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二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构件顺次套设在一起;
[0015]所述第二固定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的锁紧部螺纹连接。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构件包括第一辅助安装部、延伸部、第二辅助安装部、安装柱部以及防转凸起部;其中,所述第一辅助安装部、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二辅助安装部以及所述安装柱部顺次相连接;
[0017]所述防转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辅助安装部,且与所述安装柱部的一侧部相连接;
[0018]所述第一内芯构件形成有与其第一安装腔相连通的防转槽,所述防转凸起部设置与所述防转槽内;所述安装柱部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紧固构件的螺纹孔。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芯构件的外侧部形成有铺设有第二缓冲垫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的第一安装腔的侧部均形成有第三限位部,并且沿着整车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限位部相对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设置,并且所述第三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构件还包括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靠近第二安装组件的一侧;
[0021]所述限位凸起部设置有第一缓冲垫,且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二固定构件的靠近所述副车架的端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套设构件、所述第二减振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内芯构件通过硫化形成为一体。
[00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紧固构件沿着Y轴方向间隔设置;和/或
[0024]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副车架形成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后悬置中,后悬置主体的第一安装部也即后悬置主体的前端伸入到副车架的安装凹槽内,并且使得第二安装部和副车架相贴合,第二安装部和副车架之间不需要预留装配间隙,也即直接贴合装配,并且最后采用紧固构件锁紧,连接结构更稳定,不易造成连接力矩松动等失效的问题出现,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本车辆后悬置安装在副车架的外部,副车架无需在加工安装腔,以及避让后悬置结构的运动包络的孔,省时省力,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悬置与副车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装配方向);
[002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悬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内芯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构件和第一外套设构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悬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套设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0

后悬置主体,1

第一安装组件,11

第一固定构件,11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悬置,安装于车辆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悬置包括后悬置主体;其中,所述后悬置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侧部;所述副车架形成有沿着整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凹槽,所述后悬置主体的第一安装部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安装部贴靠于所述副车架的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的表面,并通过紧固构件与所述副车架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外的结构紧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主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且所述第一安装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副车架,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所述第二安装组件用于连接车辆的动力总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构件、第一外套设构件、第一减振套设构件、第一内芯构件以及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均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部的第一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内芯构件、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固定构件顺次套设在一起;所述连接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芯构件,并且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内芯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构件包括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两侧的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部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有安装过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套设构件、所述第一减振套设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内芯构件通过硫化形成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构件、第二外套设构件、第二减振套设构件以及第二内芯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减振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洁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