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66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包括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车厢底板,车厢底板上设置有车厢侧板;车厢侧板顶端覆盖有车厢顶板;车厢底板、车厢侧板和车厢顶板围成封闭空腔;前侧板下端与车厢底板通过第一铰链相连接,前侧板内表面两侧通过侧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前端面相连接;车厢顶板后端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顶端通过第二铰链相连接,车厢顶板内表面两侧通过顶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端面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增大车厢使用面积,使用安全和便利,提高箱体使用效率。提高箱体使用效率。提高箱体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箱体,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试验车领域,由于翼展双开,车身本身的面积没有增大,在设备应用或者展示方面局限性很大,需要拼接搭建工作台,人力成本和工时都会比较高,在试验的过程中有诸多的操作不便,在关闭的过程中没有卡扣和定位,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增大车厢使用面积,使用安全和便利的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包括车身骨架;车身骨架包括车厢底板,车厢底板上设置有车厢侧板;
[0006]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车厢支撑架;
[0007]车厢侧板顶端覆盖有车厢顶板;
[0008]车厢底板、车厢侧板和车厢顶板围成封闭空腔;
[0009]车厢侧板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
[0010]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与车厢底板固定连接;
[0011]前侧板下端与车厢底板通过第一铰链相连接,前侧板内表面两侧通过侧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前端面相连接;车厢顶板后端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顶端通过第二铰链相连接,车厢顶板内表面两侧通过顶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端面相连接。
[0012]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U形凹槽;
[0013]第一U形凹槽下部设置有油缸后支撑座;
[0014]油缸后支撑座中心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垂直;
[0015]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U形凹槽;
[0016]第二U形凹槽下部设置有油缸下支撑座;
[0017]油缸下支撑座中心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垂直。
[0018]优选的,侧板旋转装置包括前支撑油缸、油缸前支撑座和油缸后支撑座;
[0019]油缸后支撑座与前支撑油缸的后端相连接;
[0020]油缸前支撑座与前支撑油缸的前端相连接;
[0021]前支撑油缸的缸体后端与油缸后支撑座相连接;
[0022]前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前支撑座相连接。
[0023]油缸前支撑座与前侧板内表面相连接。
[0024]优选的,前支撑油缸的缸体后端与油缸后支撑座通过铰链轴相连接;
[0025]前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前支撑座通过铰链轴相连接;
[0026]顶板旋转装置包括上支撑油缸、油缸下支撑座和油缸上支撑座;
[0027]油缸下支撑座与上支撑油缸的下端相连接;
[0028]油缸上支撑座与上支撑油缸的上端相连接;
[0029]上支撑油缸的缸体下端与油缸下支撑座相连接;
[0030]上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上支撑座相连接。
[0031]优选的,油缸上支撑座与车厢顶板内表面相连接。
[0032]优选的,上支撑油缸的缸体下端与油缸下支撑座通过铰链轴相连接;
[0033]上支撑油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油缸上支撑座通过铰链轴相连接。
[0034]优选的,左侧板上端面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向块;
[0035]右侧板上端面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导向块;
[0036]左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导向块;
[0037]右侧板前端面的上端设置有第四导向块;
[0038]前侧板上端两侧设置有与导向块相对应的上导向孔;
[0039]车厢顶板前端两侧设置有与导向块相对应的前导向孔。
[0040]优选的,四个导向块和车身骨架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车身的顶部和侧面,在车厢侧板和车厢顶板关闭的时候,起到导向的作用。
[0041]优选的,车厢顶板在支撑油缸作用下与水平面在0
°
到60
°
范围内旋转。
[0042]优选的,车厢前侧板在前支撑油缸作用下在0
°
到90
°
范围内旋转。
[0043]优选的,前侧板外表面设置有折叠支腿安装座,折叠支腿安装座上设置有折叠支腿。
[0044]折叠支腿可折叠伸缩。
[0045]优选的,所述的箱货搭扣通过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左侧板和右侧板外侧。
[0046]优选的,上下爬梯通过快卡和捆扎带的方式固定在前侧板内表面。
[0047]通过控制支撑油缸的伸缩可以控制车厢侧板和前侧板与车身角度的变化。
[0048]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9]本专利技术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增大车厢使用面积,使用安全和便利,提高箱体使用效率。
[0050]本专利技术可以快速搭建工作平台,使用面积翻倍,上下平台方便,结构简单可靠,易于生产和制造。
附图说明
[0051]图1是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2]图2是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的打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3]图3是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的关闭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4]图4是图3的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55]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0056]图中:
[0057]1、车身骨架
[0058]2、第一U形凹槽
[0059]3、油缸后支撑座
[0060]4、前支撑油缸
[0061]5、油缸前支撑座
[0062]6、第二U形凹槽
[0063]7、上支撑油缸
[0064]8、油缸下支撑座
[0065]9、油缸上支撑座
[0066]10、折叠支腿
[0067]11、车厢底板
[0068]12、车厢支撑架
[0069]13、车厢顶板
[0070]14、前侧板
[0071]15、后侧板
[0072]16、左侧板
[0073]17、右侧板
[0074]18、第一铰链
[0075]19、第二铰链
[0076]21、第一导向块
[0077]22、第二导向块
[0078]23、第三导向块
[0079]24、第四导向块
[0080]25、上导向孔
[0081]26、前导向孔
[0082]27、箱货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83]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0084]附图1

4可知,一种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包括车身骨架1;车身骨架1包括车厢底板11,车厢底板上设置有车厢侧板;
[0085]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车厢支撑架12;
[0086]车厢侧板顶端覆盖有车厢顶板13;
[0087]车厢底板、车厢侧板和车厢顶板围成封闭空腔;
[0088]车厢侧板包括: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
[0089]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1);车身骨架(1)包括车厢底板(11),车厢底板上设置有车厢侧板;车厢底板下方设置有车厢支撑架(12);车厢侧板顶端覆盖有车厢顶板(13);车厢底板、车厢侧板和车厢顶板围成封闭空腔;车厢侧板包括: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与车厢底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前侧板(14)下端与车厢底板(11)通过第一铰链(18)相连接,前侧板内表面两侧通过侧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前端面相连接;车厢顶板(13)后端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顶端通过第二铰链(19)相连接,车厢顶板内表面两侧通过顶板旋转装置与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端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U形凹槽(2);第一U形凹槽下部设置有油缸后支撑座(3);油缸后支撑座中心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垂直;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U形凹槽(6);第二U形凹槽下部设置有油缸下支撑座(8);油缸下支撑座中心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旋转装置包括前支撑油缸(4)、油缸前支撑座(5)和油缸后支撑座(3);油缸后支撑座(3)与前支撑油缸的后端相连接;油缸前支撑座(5)与前支撑油缸的前端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翼开车开合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刘宏生刘永生朱轶超张海兵高侠厉艳丽汪丽平朱士贵赵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震序车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