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帐篷及使用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456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顶帐篷及使用其的车辆,包括:安装底板,用于和车辆顶面固定连接;顶盖,设置于安装底板上;动力装置,设置于安装底板与顶盖之间,用于驱使顶盖相对于安装底板合拢或在竖直方向撑开以形成容纳空间;扩容帐篷,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扩容帐篷与安装底板的一边铰连接,扩容帐篷可翻转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第一篷布,设置于顶盖、扩容帐篷及安装底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扩容帐篷相对于安装底板外翻出容纳空间,扩容帐篷展开后,增大了安装底板原有的面积,且不受车顶面积的影响,同时顶盖及扩容帐篷展开后,第一篷布完全撑开,顶盖、扩容帐篷、安装底板及第一篷布之间可以构成更大的空间,满足多人住宿,扩容性大大增强。扩容性大大增强。扩容性大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帐篷及使用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
,尤其涉及一种车顶帐篷及使用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家庭对野外出游的欲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车顶帐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便捷性等特点,又称为车顶上的“家”,所以目前野外出行对车顶帐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000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1162258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充气式车顶帐篷,在使用时,将帐篷放置到车辆顶部,经过充气后内部形成供人们休息的空间,当帐篷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放气后压缩在一起,放置在车内。
[0004]然而上述充气式车顶帐篷,存在一些缺陷:1、空间比较小,受限于车顶宽度,帐篷面积不易扩展,在多人出行时无法满足多人住宿;2、充气式车顶帐篷在撑开或收纳时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顶帐篷及使用其的车辆,来解决现有的车顶帐篷扩容性较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顶帐篷,包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板(1),用于和车辆顶面固定连接;顶盖(2),设置于安装底板(1)上;动力装置(3),设置于安装底板(1)与顶盖(2)之间,用于驱使顶盖(2)相对于安装底板(1)合拢或在竖直方向撑开以形成容纳空间;扩容帐篷(4),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扩容帐篷(4)与安装底板(1)的一边铰连接,扩容帐篷(4)可翻转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第一篷布(5),设置于顶盖(2)、扩容帐篷(4)及安装底板(1)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帐篷(4)包括侧底板(41)、支撑架(42)及伸缩杆(43);其中,所述侧底板(41)的一端与安装底板(1)的一边铰连接,支撑架(42)转动设置在侧底板(41)远离安装底板(1)的一端顶面;所述第一篷布(5)至少一部分覆盖在支撑架(42)上,并与支撑架(42)及侧底板(41)固定连接;伸缩杆(43)位于支撑架(42)朝向安装底板(1)的一侧,伸缩杆(4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42)及侧底板(41)铰接,所述伸缩杆(43)用于驱使支撑架(42)相对于侧底板(41)撑开或合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帐篷(4)还包括伸缩梯(44),所述伸缩梯(44)的一端与侧底板(41)远离安装底板(1)的一端底面铰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2)包括套杆(421)和支撑杆(422),所述套杆(421)平行设置有两条,套杆(421)的底端与侧底板(41)转动连接,且伸缩杆(43)远离侧底板(41)的一端与套杆(421)下部铰连接,支撑杆(422)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个套杆(421)的顶端,套杆(4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杆(422)与套杆(421)相对位置的定位件(42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升降组件(31),两组升降组件(31)的下端分别连接于安装底板(1)沿第一方向(D1)的两边,两组升降组件(31)的上端竖直向上并与顶盖(2)内顶面相连接,所述扩容帐篷(4)与安装底板(1)沿第二方向(D2)的一边铰连接,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垂直;所述升降组件(31)包括第一叉臂(311)、第二叉臂(312)、直线驱动元件(313);其中,所述第一叉臂(311)和第二叉臂(312)沿第二方向(D2)交叉铰连接,第一叉臂(311)的下端与安装底板(1)靠近扩容帐篷(4)的一端铰连接,第二叉臂(312)的上端与顶盖(2)内顶面铰连接;所述安装底板(1)及顶盖(2)内顶面沿第二方向(D2)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装置(314),所述第一滑动装置(314)包括第一直线导轨(3141)及与第一直线导轨(314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3142),第一叉臂(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士贵刘永生刘宏生赵琳林朱轶超刘欣汪丽平厉艳丽杨武冯文良可学军邹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震序车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