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60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通过依次完成蓄水箱、排水管道以及喷雾系统的搭建,并在蓄水箱开口处安装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从而在雨水入口处形成双重过滤装置,从而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可阻隔园林内大部分杂质,有利于减轻后续净化装置对雨水的净化压力;通过滑动第一过滤板,使第一过滤板与第一清理件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在开启蓄水箱的过程完成对第一过滤板的清理,另外,在连接绳的牵引下,第二清理件移动,并与第二过滤板产生相对位移,同时完成对第二过滤板的清理,有利于提高对初步过滤设备的清理效率,以保持高效的过滤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轻净化压力的效果。有减轻净化压力的效果。有减轻净化压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利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南方雨水多,水资源丰富,却容易导致内涝和水土流失;北方降水少,容易导致干旱,水资源调配难度大。城市公园绿地范围广,是水资源集聚丰富的地块,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对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凸显重要。
[0003]在人工湖周边建设水资源生态调控系统,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使得自然环境与人工材料相结合,可达到水资源可回收、可储蓄、可调控。调控系统包括蓄水箱和喷雾装置,蓄水箱与喷雾装置通过管线连通,蓄水箱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经由管线引至喷雾装置,喷雾装置可对植物进行浇灌,起到水资源再利用的目的。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雨水夹杂异物较多,使得净化装置对蓄水箱内的雨水净化压力大,且效率不高,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轻净化装置的雨水净化压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管线埋设:在施工路面开挖沟槽,并在现场完成管道连接,然后将管道放入沟槽内并覆土回填;S2:蓄水箱安装:在施工路面开挖基坑,将蓄水箱放入基坑内,并对管道与蓄水箱进行连接,然后覆土回填;S3:初步过滤装置安装:在蓄水箱的上端开口安装初步过滤装置;S4:降尘喷雾系统安装:将喷雾系统的连接管与埋设地面的管道连通,喷雾系统的喷头安装在植物栽植密集处;初步过滤装置包括用于阻隔杂物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水平滑动连接于蓄水箱开口边缘处,所述第二过滤板水平固定在蓄水箱内;所述蓄水箱开口处固定有用于清理第一过滤板表面杂物的第一清理件,所述第一清理件位于第一过滤板前端位置,所述蓄水箱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用于清理第二过滤板表面杂物的第二清理件;所述第二清理件前端与第一过滤板后端之间连接有连接绳;当所述第一过滤板往前方移动时,所述第一清理件对第一过滤板表面杂物进行清理,所述第二清理件在连接绳的牵引下水平移动并对第二过滤板表面杂物进行刮除清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箱开口处安装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从而在
雨水入口处形成双重过滤装置,从而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可阻隔园林内大部分杂质,如垃圾袋、落叶、石子等,有利于减轻后续净化装置对雨水的净化压力;通过滑动第一过滤板,使第一过滤板与第一清理件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在开启蓄水箱的过程完成对第一过滤板的清理,另外,在连接绳的牵引下,第二清理件移动,并与第二过滤板产生相对位移,同时完成对第二过滤板的清理,有利于提高对初步过滤设备的清理效率,以保持高效的过滤性能。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清理件前端设有斜切面,所述斜切面的倾斜下端朝向第二过滤板表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板经过第二清理件扫除,粘附在第二过滤板的垃圾在斜切面的导向作用下往第二清理件的后方移动,有利于改善第二清理件前端垃圾积攒而影响第二清理件移动的问题。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清理件的后端连接有垃圾承接膜,所述垃圾承接膜跟随第二清理件移动并覆盖第二过滤板表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垃圾承接膜跟随第二清理件移动,并在第二过滤板表面铺展开。不仅能够承接第二清理件所清理出的垃圾,同时,第一清理件从第一过滤板表面清理的垃圾在落向第二过滤板时,也被垃圾承接膜所承接,有利于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便于清理人员进行垃圾清理操作。
[0012]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侧壁水平转动连接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位于第二清理件后方,所述垃圾承接膜远离第二清理件的一端连接于收卷筒,所述蓄水箱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用于驱使收卷筒收卷垃圾承接膜。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件的驱动下,收卷筒将垃圾承接膜多余部分进行收卷,从而保持垃圾承接膜的紧致状态,降低垃圾往两侧下落至第二过滤板处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垃圾收集率。
[0014]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内水平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位置高于第二清理件,所述垃圾承接膜远离收卷筒的一端绕过导向筒并与第二清理件连接;当所述第一过滤板完全开启蓄水箱开口时,所述垃圾承接膜呈倾斜状态朝向第二清理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垃圾承接膜呈倾斜状态对垃圾进行集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清理人员对垃圾的收集效率。
[0016]优选的,所述导向筒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一过滤板下端面与所述滚轮外周面抵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过滤板下方设置滚轮结构,有利于第一过滤板的滑移。
[0018]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开口设置有两块护板,两块所述护板分别位于第一过滤板两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板起到隔挡作用,有利于改善在垃圾清理过程中,垃圾往第一过滤板两侧下落的问题。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清理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护板之间。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清理件横跨两块护板之间,便于配合第一过滤板的移动来实现对第一过滤板上表面垃圾的全面清理。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覆盖蓄水箱开口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开启蓄水箱开口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箱;11、护板;12、第一清理件;13、导向筒;131、滚轮;14、导向杆;15、收卷筒;2、初步过滤装置;21、第一过滤板;22、第二过滤板;3、第二清理件;31、连接绳;32、斜切面;4、垃圾承接膜;5、管道;6、降尘喷雾系统;61、连接管;62、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参照图1,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管线埋设:在施工路面开挖沟槽,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绿化配套工作同步开展,然后清理好沟槽底,按照槽长完成排水管道5的连接,接着把管道5放入槽内,管道5平稳安放到沟槽内后,再覆土回填,具体的,横向管挑选开挖出的细粒对称回填,纵向管采用砂土回填至管道5顶以上10

15cm,再按设计要求回填种植土,接着铺设级配碎石土层以及道路两侧的路缘石。
[0028]S2:蓄水箱1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在施工路面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场地选择宽阔且适合放坡的地方进行开挖,随后在基坑内筑建水池,水池底部做200mm钢筋混凝土垫层,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管线埋设:在施工路面开挖沟槽,并在现场完成管道连接,然后将管道放入沟槽内并覆土回填;S2:蓄水箱安装:在施工路面开挖基坑,将蓄水箱放入基坑内,并对管道与蓄水箱进行连接,然后覆土回填;S3:初步过滤装置安装:在蓄水箱的上端开口安装初步过滤装置;S4:降尘喷雾系统安装:将喷雾系统的连接管与埋设地面的管道连通,喷雾系统的喷头安装在植物栽植密集处;初步过滤装置包括用于阻隔杂物的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水平滑动连接于蓄水箱开口边缘处,所述第二过滤板水平固定在蓄水箱内;所述蓄水箱开口处固定有用于清理第一过滤板表面杂物的第一清理件,所述第一清理件位于第一过滤板前端位置,所述蓄水箱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用于清理第二过滤板表面杂物的第二清理件;所述第二清理件前端与第一过滤板后端之间连接有连接绳;当所述第一过滤板往前方移动时,所述第一清理件对第一过滤板表面杂物进行清理,所述第二清理件在连接绳的牵引下水平移动并对第二过滤板表面杂物进行刮除清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理件(3)前端设有斜切面(32),所述斜切面(32)的倾斜下端朝向第二过滤板(22)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湖心区水资源的生态调控与造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清理件(3)的后端连接有垃圾承接膜(4),所述垃圾承接膜(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欢郑育吟何耀华廖海枫郑钰航
申请(专利权)人:金中天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