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639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包括基座、机器人本体和显示屏,还包括防护机构和顶罩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由外护板、连接块A、连接块B、缓冲块和外胶板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四周与外护板之间焊接有连接块A和连接块B,且连接块A和连接块B之间的外护板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粘接有缓冲块,在基座上方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机构,外护板、连接块A和连接块B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可以护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当外物撞向机器人本体时,外护板表面的外胶板受力进行一次减震缓冲,而外护板变形后有缓冲块受压进行二次减震缓冲,从而削弱机器人本体受到的撞击震动力,避免机器人本体受外力碰撞损伤。避免机器人本体受外力碰撞损伤。避免机器人本体受外力碰撞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0003]专利号CN202022251879.0的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保护装置,包括承载台、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和螺杆,承载台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箱,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室,并且放置箱的前部底端设置有定位孔,放置箱的左右两侧底端设置有滑动槽,放置箱的左右两侧中部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一螺纹通孔,放置箱的顶部设置有滑动凹槽,放置箱的左右两侧顶端前后对称设置有定位螺孔,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底端左右两侧与承载台顶端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压力弹簧,解决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减震装置,容易收到较强的冲击,机器人容易变形,且没有防撞保护装置的问题。
[0004]1、现有技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移动,而此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外侧缺乏较好的防护机构,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受到外力撞击时,人工智能机器人容易受撞击力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
[0005]2、现有技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主移动,而此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显示屏外侧缺乏较好的顶罩机构,进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未使用时容易积攒灰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包括基座、机器人本体和显示屏,还包括防护机构和顶罩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由外护板、连接块A、连接块B、缓冲块和外胶板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四周与外护板之间焊接有连接块A和连接块B,且连接块A和连接块B之间的外护板与机器人本体之间粘接有缓冲块,所述外护板的表面粘接有外胶板,所述显示屏外侧的连接块A处设置有顶罩机构,且顶罩机构由插孔、插柱、台板和罩筒构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A的顶端开设有插孔,且插孔的孔体内插入有插柱,所述插柱与罩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台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顶端安装有机器人本体,且机器人本体的顶端安装有显示
屏。
[0011]进一步地,所述罩筒的筒腔尺寸大于显示屏的尺寸;较大的罩筒可以罩盖在显示屏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护板、连接块A和连接块B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设置有四组;外护板、连接块A和连接块B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可以护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在基座上方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机构,外护板、连接块A和连接块B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可以护在机器人本体的四周,当外物撞向机器人本体时,外护板表面的外胶板受力进行一次减震缓冲,而外护板变形后有缓冲块受压进行二次减震缓冲,从而削弱机器人本体受到的撞击震动力,避免机器人本体受外力碰撞损伤。
[0015]2、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块A处设置有顶罩机构的插孔,当机器人本体未使用时,可以将罩筒罩在显示屏的外侧,并使得罩筒内部台板处的插柱插入插孔内进行连接固定,同时罩筒的筒体被连接块A承接,借助罩筒的罩盖阻止灰尘在显示屏的表面积攒。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的防护机构爆炸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的顶罩机构爆炸图。
[0019]图中:1、基座;2、机器人本体;3、显示屏;4、防护机构;401、外护板;402、连接块A;403、连接块B;404、缓冲块;405、外胶板;5、顶罩机构;501、插孔;502、插柱;503、台板;504、罩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3所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包括基座1、机器人本体2和显示屏3,还包括防护机构4和顶罩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4由外护板401、连接块A402、连接块B403、缓冲块404和外胶板405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2的四周与外护板401之间焊接有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且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之间的外护板401与机器人本体2之间粘接有缓冲块404,所述外护板401的表面粘接有外胶板405,所述显示屏3外侧的连接块A402处设置有顶罩机构5,且顶罩机构5由插孔501、插柱502、台板503和罩筒504构成。
[0022]其中,所述连接块A402的顶端开设有插孔501,且插孔501的孔体内插入有插柱502,所述插柱502与罩筒504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台板503。
[0023]其中,所述基座1的顶端安装有机器人本体2,且机器人本体2的顶端安装有显示屏3。
[0024]其中,所述罩筒504的筒腔尺寸大于显示屏3的尺寸;较大的罩筒504可以罩盖在显示屏3的外侧。
[0025]其中,所述外护板401、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在机器人本
体2的四周设置有四组;外护板401、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可以护在机器人本体2的四周。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在基座1上方在机器人本体2的四周设置有防护机构4,外护板401、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焊接构成的外护结构可以护在机器人本体2的四周,当外物撞向机器人本体2时,外护板401表面的外胶板405受力进行一次减震缓冲,而外护板401变形后有缓冲块404受压进行二次减震缓冲,从而削弱机器人本体2受到的撞击震动力,避免机器人本体2受外力碰撞损伤,在连接块A402处设置有顶罩机构5的插孔501,当机器人本体2未使用时,可以将罩筒504罩在显示屏3的外侧,并使得罩筒504内部台板503处的插柱502插入插孔501内进行连接固定,同时罩筒504的筒体被连接块A402承接,借助罩筒504的罩盖阻止灰尘在显示屏3的表面积攒。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包括1、基座;2、机器人本体;3、显示屏;4、防护机构;401、外护板;402、连接块A;4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用减震防撞保护装置,包括基座(1)、机器人本体(2)和显示屏(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机构(4)和顶罩机构(5),所述防护机构(4)由外护板(401)、连接块A(402)、连接块B(403)、缓冲块(404)和外胶板(405)构成,所述机器人本体(2)的四周与外护板(401)之间焊接有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且连接块A(402)和连接块B(403)之间的外护板(401)与机器人本体(2)之间粘接有缓冲块(404),所述外护板(401)的表面粘接有外胶板(405),所述显示屏(3)外侧的连接块A(402)处设置有顶罩机构(5),且顶罩机构(5)由插孔(501)、插柱(502)、台板(503)和罩筒(504)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圣飞亚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