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防爆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防爆充电装置,大都采用传统技术,即一、采用阻容吸收回路用于过电压保护;二、采用多个开关分别操作启动、停止、过流复位及电压、电流调节;三、采用同步变压器并设置相序检测装置;四、采用传统的触发移相电路;五、采用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六、采用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其在煤矿井下工作时存在以下缺点一、过电压保护不可靠;二、设置开关过多,相应存在的失爆点过多,很不安全;三、经常要对相序进行检测,检测工作量大;四、触发移相电路易出现故障,维护工作量较大;五、设置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不仅重量、体积增大,而且计量误差较大;六、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在井下光线不足情况下不易观察。由此,传统防爆充电装置是无法满足在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过电压保护不可靠、设置开关过多而存在失爆点过多、经常要对相序进行检测、触发移相电路易出现故障、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重量、体积增大及计量误差较大、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在井下光线不足情况 ...
【技术保护点】
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1),壳体(1)上有门(2),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充电装置(5),壳体(1)内上部分别安装观察窗(3)、(4)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1)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3)、(4)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1),壳体(1)上有门(2),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充电装置(5),壳体(1)内上部分别安装观察窗(3)、(4)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1)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3)、(4)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装置(5)的电路包括整流变压器T、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及控制变压器KB2、KB3,整流变压器T与可控硅KV1-3及整流管VD1-3相接,可控硅KV1-3串联平流电抗器L与充电端103相接,整流管VD1-3串联分流器F4与充电端104相接,可控硅KV1-3、整流管VD1-3分别与模块U相接,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接控制变压器KB2,控制变压器KB3、分流器FA、开关电位器RPK分别与模块U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与相之间分别并联压敏电阻RV1-3,并且,二次绕组端a1、b1、c1分别与相互连接的整流管VD1-3负极及可控硅KV1-3正极相接,可控硅KV1-3负极短接后串联平流电抗器L接充电端103,整流管VD1-3正极短接后串联分流器FA接充电端104,压敏电阻RV4-9分别与整流管VD1-3及可控硅KV1-3相并联;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1、电位器R102接充电端103,同时,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3、继电器K1线圈、二极管ZD接电位器R102调节端,继电器K1线圈两端并联稳压管DW;数字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李欢,李东,董佩文,刘兆祥,李少杰,李凤祥,耿长娥,
申请(专利权)人:董佩文,刘兆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