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734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外壳,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挡风镜片和破风镜片,所述挡风镜片在所述破风镜片的内侧,所述破风镜片由两片上导引风镜面和两片下导引风镜面组成,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顶侧设置有空气导流穹顶,所述空气导流穹顶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内边处设置有防灌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将头盔前部压缩的空气导向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从而降低风阻,相较于光滑圆弧形状,破风镜片带有棱角的结构具有更容易让气流分流,气流通道的特殊结构,雨水、灰尘、雾霾等不易从通气孔进入头盔内部,且能够保障头盔内部的通气效果。且能够保障头盔内部的通气效果。且能够保障头盔内部的通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骑行护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头盔(标准名为摩托车乘员头盔),是一种用于摩托车驾乘人员的头部保护装置。该头盔的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冲击时保护骑士的头部,阻止或减轻伤害乃至挽救骑士的生命。对于使用者和消费者而言,选择头盔时考量的标准主要是舒适性、安全性和风阻系统,而现市面上普遍是采用碳纤维材料来制造骑行头盔,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因此符合骑行者对于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此外,市面上的头盔大多通过优化头盔外部气流线降低头盔的风阻系数,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0003]1、摩托车头盔的镜面设计,为了保障头盔密封性和整体完整性,大多将镜面设计为环形弯曲面,这种结构的破风性能差,无法减少风阻。
[0004]2、摩托车头盔的顶部和侧边常设置有通风孔或通风槽,用于头盔内外空气循环,提高透气性和穿戴舒适性,通风孔直连头盔内外环境。现有头盔的通风孔设计大多没有考虑到头盔整体的流线型,通气孔部署位置破坏了头盔的气流线优化,且在特殊环境下,雨水、灰尘、雾霾等会从通风孔进入头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旨在解决摩托车头盔的镜面设计,为了保障头盔密封性和整体完整性,大多将镜面设计为环形弯曲面,这种结构的破风性能差,无法减少风阻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外壳,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挡风镜片和破风镜片,所述挡风镜片在所述破风镜片的内侧,所述破风镜片由两片上导引风镜面和两片下导引风镜面组成,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顶侧设置有空气导流穹顶,所述空气导流穹顶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内边处设置有防灌水机构,两片所述下导引风镜面之间以及两片所述上导引风镜面之间的拼接夹角均为30
°
~80
°
,所述上导引风镜面和所述下导引风镜面之间的拼接夹角为35
°
~85
°
,两片所述下导引风镜面之间的拼接处和两片所述上导引风镜面之间的拼接处形成纵向破风锥边,所述上导引风镜面和所述下导引风镜面之间的拼接处形成横向破风锥边。
[0008]通过设置有破风镜片和空气导流穹顶,降低摩托车头盔的风阻,破风镜片与挡风镜片配合使用,与传统的头盔不同,双层镜片不仅可以保障头盔的完整性和密封性,还能够有效降低头盔的风阻,挡风镜片设置在内侧,用于减小镜片与头盔之间的间隔,避免高速行驶时气流从间隔进入头盔内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体验较差,破风镜片设置在外侧,用于将头盔前部压缩的空气导向上下两侧和左右两侧,从而降低风阻,相较于光滑圆弧形状,破风镜片带有棱角的结构更容易让气流分流。
[0009]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流槽的两边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接所述头盔外壳内部,所述通气孔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顶部活动盖板,所述顶部活动盖板设置为L形,所述顶部活动盖板将所述通气孔包围在内部,所述顶部活动盖板与所述空气导流穹顶之间形成防灌水孔,所述防灌水孔的下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侧设置有挡水帽,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挡水帽均设置在顶部活动盖板的外壁,所述防灌水孔、所述过滤网和所述挡水帽组成防灌水机构,所述空气导流穹顶位于所述防灌水孔下侧的外部设置有底部活动盖板,所述底部活动盖板和所述顶部活动盖板之间形成回气槽。
[0010]通过设置有空气导流穹顶和导流槽,将破风镜片分流的气流进一步导流,通气孔和防灌水孔形成n形结构,进入通道口朝下,且设置有过滤网和挡水帽,雨水、灰尘、雾霾等不易从通气孔进入头盔内部,且能够保障头盔内部的通气效果,高速气流从导流槽通过时,回气槽的槽口处内外气压差不同,外部气压小,内部气压高,使得从通气口进入头盔内部的空气外泄,形成循环,顶部活动盖板和底部活动盖板均能够拆卸,方便使用者清理和维护头盔。
[0011]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风镜片和所述破风镜片的外部均设置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扣,所述挡风镜片与破风镜片通过固定扣与头盔外壳转动连接。
[0012]通过设置有可拆卸时固定扣连接挡风镜片、破风镜片和头盔外壳,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易维护,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拆卸或安装挡风镜片和破风镜片,相应的提高了装置的普遍适用性。
[0013]由上可知,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外壳,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挡风镜片和破风镜片,所述挡风镜片在所述破风镜片的内侧,所述破风镜片由两片上导引风镜面和两片下导引风镜面组成,所述头盔外壳的外部顶侧设置有空气导流穹顶,所述空气导流穹顶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内边处设置有防灌水机构。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具有减小风阻、保障通气效果的同时避免雨水和灰尘等从通气孔进入头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的合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的挡风镜片和破风镜片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的破风镜片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的防灌水机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头盔外壳;2、护颚;3、挡风镜片;4、破风镜片;41、连接孔;42、横向破风锥边;43、上导引风镜面;44、纵向破风锥边;45、下导引风镜面;5、破风锥面;6、空气导流穹顶;7、导流槽;8、固定扣;9、通气孔;10、顶部活动盖板;11、防灌水孔;12、过滤网;13、挡水帽;14、回气槽;15、底部活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主要应用于摩托车行驶时风阻较大的场景。
[0023]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外壳1,头盔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挡风镜片3和破风镜片4,挡风镜片3在破风镜片4的内侧,破风镜片4由两片上导引风镜面43和两片下导引风镜面45组成,头盔外壳1的外部顶侧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包括头盔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外壳(1)的外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挡风镜片(3)和破风镜片(4),所述挡风镜片(3)在所述破风镜片(4)的内侧,所述破风镜片(4)由两片上导引风镜面(43)和两片下导引风镜面(45)组成,所述头盔外壳(1)的外部顶侧设置有空气导流穹顶(6),所述空气导流穹顶(6)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导流槽(7),所述导流槽(7)的内边处设置有防灌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下导引风镜面(45)之间以及两片所述上导引风镜面(43)之间的拼接夹角均为30
°
~80
°
,所述上导引风镜面(43)和所述下导引风镜面(45)之间的拼接夹角为35
°
~85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其特征在于,两片所述下导引风镜面(45)之间的拼接处和两片所述上导引风镜面(43)之间的拼接处形成纵向破风锥边(44),所述上导引风镜面(43)和所述下导引风镜面(45)之间的拼接处形成横向破风锥边(4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小风阻的摩托车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7)的两边设置有通气孔(9),所述通气孔(9)连接于所述头盔外壳(1)内部,所述通气孔(9)的顶部一侧设置有顶部活动盖板(10),所述顶部活动盖板(10)设置为L形,所述顶部活动盖板(10)将所述通气孔(9)包围在内部,所述顶部活动盖板(10)与所述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道民卓友华卓友棋卓家因曾贤初黄醒晖陈小萍许年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新源头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