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及其绕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52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及其绕绳方法,包括若干个逐节套设的碳纤维管体和钢丝绳,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滑轮上盖,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底端固定安装有滑轮底座,所述滑轮上盖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外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上滑轮,所述滑轮底座底端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重量轻,收藏高度低,升高高度范围大,适合全天候使用,强耐腐蚀,负荷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本产品可以使用在地面、车载使用,升降杆上可安装天线、云台、照明灯、摄像头、通讯设备等,广泛用于公安、消防、通讯、气象、市政建设、突发事件现场夜间抢险、抢救等各个领域,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及其绕绳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杆
,具体为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及其绕绳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生产的升降杆为多节管体同时升降,无法实现杆体逐节上升的技术要求,气动型升降杆是应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现场夜间抢险、抢救的升降装置,现有的升降杆多为主动钢丝绳带动从动钢丝绳使杆体同时升降。
[0003]但是,目前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无法实现逐节升降,且需要多节钢丝绳,安装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及其绕绳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逐节升降,且需要多节钢丝绳,安装步骤繁琐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包括若干个逐节套设的碳纤维管体和钢丝绳,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顶端固定安装有滑轮上盖,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底端固定安装有滑轮底座,所述滑轮上盖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外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上滑轮,所述滑轮底座底端两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下滑轮,滑轮底座与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0006]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滑轮上盖外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的拉线盘,所述拉线盘表面开设有绳孔。
[0007]优选的,所述滑轮底座表面开设有穿绳孔,所述滑轮底座外沿两侧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内壁上的键配合的槽口。
[0008]优选的,所述滑轮上盖底端还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相匹配的卡槽。
[0009]优选的,所述滑轮底座外壁表面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粘接的固定槽和用于安装四氟垫圈的垫圈槽。
[0010]优选的,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碳纤维管体的上滑轮不在同一侧,且每一节所述碳纤维管体下端设置有两个下滑轮。
[0011]优选的,其中位于最底端的所述碳纤维管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底端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根地钉。
[0012]优选的,其中位于最底端的所述碳纤维管体外部固定安装有手摇收绳器。
[0013]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首先在第二节碳纤维管体中滑轮上盖的一侧死住钢丝绳的一头,将钢丝绳另一头通过第一节与第二节碳纤维管体的间隙中绕到第一节碳纤维管体下方的两个下滑轮上;
[0015]S2、然后从第一节碳纤维管体和第二节碳纤维管体的另一侧间隙中穿过绕在第二
节碳纤维管体另一侧的上滑轮上;
[0016]S3、接着顺下来通过第二节碳纤维管体与第三节碳纤维管体的间隙绕在第二节碳纤维管体下方的下滑轮上,继续通过第二节碳纤维管体与第三节碳纤维管体另一侧的间隙绕在第三节碳纤维管体的上滑轮上;
[0017]S4、然后通过第三节碳纤维管体与第四节碳纤维管体的间隙绕在第三节碳纤维管体下方的两个下滑轮上,以此类推;
[0018]S5、直至从倒数第二节碳纤维管体下方的两个下滑轮上通过最后一节碳纤维管体和倒数第二节碳纤维管体的间隙绕在最后一节碳纤维管体的上滑轮上;
[0019]S6、最后顺下来从手摇收绳器的缠绳轴上穿过并用钢丝绳卡扣卡死,即绕绳完成。
[0020]优选的,所述钢丝绳绕过上滑轮并通过碳纤维管体之间的间隙兜住上一节碳纤维管体的底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专利技术可实现逐节升降,即自最顶端一节开始一节一节的往上升,并且只需一节钢丝绳即可实现逐节升降,安装方便快捷,同时杆体承载力更强,更牢固,能够保证该升降杆使用的安全性,并且本产品可以使用在地面、车载使用,升降杆上可安装天线、云台、照明灯、摄像头、通讯设备等,广泛用于公安、消防、通讯、气象、市政建设、突发事件现场夜间抢险、抢救等各个领域。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绕绳方法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底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底座俯视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轮上盖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绕绳方法流程图。
[0030]图中:10

碳纤维管体;20

底盘;21

地钉;30

手摇收绳器;40

拉线盘;50

滑轮上盖;51

上滑轮;52

销轴;53

卡槽;60

滑轮底座;61

支架;62

下滑轮;63

穿绳孔;64

固定槽;65

垫圈槽;70

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包括若干个逐节套设的碳纤维管体10和钢丝绳70,钢丝绳70绕在上滑轮51、下滑轮62和手摇收绳器30上,若干个碳纤维管体10顶端固定安装有滑轮上盖50,若干个碳纤维管体10底端固
定安装有滑轮底座60,滑轮上盖50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52,销轴52外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上滑轮51,滑轮底座60底端两侧设有支架61,支架61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下滑轮62,滑轮底座60与支架61为一体式结构。
[0034]进一步地,使每节碳纤维管体10都可以脱离其他碳纤维管体10自行升降,在最外节碳纤维管体10上设计安装定位插销,通过控制定位插销实现逐节升降。
[003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碳纤维管体10的数量为8

9节。
[0036]进一步地,通过摇动手摇收绳器30,钢丝绳70以最后一节碳纤维管体10(即直径最大的那一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上滑轮51为支撑点拉动倒数第二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下滑轮62,给倒数第二节碳纤维管体10一个向上的拉力,此拉力通过钢丝绳70传导以倒数第二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上滑轮51为支撑点拉动倒数第三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下滑轮62,以此类推,直至拉力通过钢丝绳70传导至以第二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上滑轮51为支撑点拉动第一节碳纤维管体10的下滑轮62,升降杆拉升完成;当拉升前将左侧的定位插销插到底,插销将除第一节碳纤维管体10的其余碳纤维管体10固定住使其无法拉升,摇动手摇收绳器30所产生的拉力将通过钢丝绳70直接传导至第一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包括若干个逐节套设的碳纤维管体(10)和钢丝绳(70),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10)顶端固定安装有滑轮上盖(50),若干个所述碳纤维管体(10)底端固定安装有滑轮底座(6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上盖(50)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销轴(52),所述销轴(52)外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上滑轮(51),所述滑轮底座(60)底端两侧设有支架(61),所述支架(61)内侧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下滑轮(62),滑轮底座(60)与支架(61)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滑轮上盖(50)外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钢丝绳(70)的拉线盘(40),所述拉线盘(40)表面开设有绳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底座(60)表面开设有穿绳孔(63),所述滑轮底座(60)外沿两侧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10)内壁上的键配合的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上盖(50)底端还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10)相匹配的卡槽(5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底座(60)外壁表面开设有与碳纤维管体(10)粘接的固定槽(64)和用于安装四氟垫圈的垫圈槽(6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节所述碳纤维管体(10)的上滑轮(51)不在同一侧,且每一节所述碳纤维管体(10)下端设置有两个下滑轮(6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逐节上升升降杆的绕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最底端的所述碳纤维管体(10)底部固定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郝威龙唐远兵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