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电路、逆变器、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16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电路、逆变器、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光伏系统,包括功率电路和信号电路;所述功率电路为信号电路提供采样信号;所述信号电路根据采样信号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驱动功率电路内的开关管;所述功率电路根据驱动的开关管能够控制待连光伏组件的关断与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单个组件(或者两个组件串联)直接接入,每个输入接一个关断电路实现安全关断和优化功能。断和优化功能。断和优化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变器电路、逆变器、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光伏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逆变器电路、逆变器、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利用不断给环境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世界各国加快了对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因具有清洁无害、分布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光伏发电也成为当今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热点。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0003]如图1所示的传统方案,光伏组件串联之后接到逆变器输入,输入经过BOOST升压达到母线需要的电压,之后经过H桥逆变器成交流电。
[0004]公开号为CN206850682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电路,包括:第一、第二光伏组件PV1、PV2、第一、第二Buck电路、第一、第二反激电路、第三Buck电路和逆变器电路;所述第一Buck电路的输入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PV1相连,所述第二Buck电路的输入与所述第二光伏组件PV2相连,两个Buck电路的输出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和所述第二反激电路的输入相连;所述第一、第二反激电路的输出与所述逆变器电路相连;所述第三Buck电路的输入与反激变压器漏感吸收电容C1、C2相连,所述第三Buck电路的输出与所述第一、第二反激电路的输入Vin+相连。
[0005]针对上述中的现有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传统方案在电网断开后,系统还存在高压,无法保证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变器电路、逆变器、逆变器控制方法及光伏系统。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电路,包括功率电路和信号电路;
[0008]所述功率电路为信号电路提供采样信号;
[0009]所述信号电路根据采样信号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驱动功率电路内的开关管;
[0010]所述功率电路根据驱动的开关管能够控制待连光伏组件的关断与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信号电路包括辅助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
[0012]所述辅助电源单元连接待连电网,为控制单元提供电源;
[0013]所述控制单元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
[0014]优选的,所述功率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逆变电路;
[0015]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能够连接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
[0016]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能够连接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
[0017]首个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0018]相邻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互连接;
[0019]末尾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0020]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待连电网。
[0021]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Buck电路;
[0022]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0023]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0024]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25]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026]优选的,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开关Q7、第八开关Q8和第三电感L3;
[0027]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为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且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Q8的一端;
[0028]所述第八开关Q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开关Q7的一端和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
[0029]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
[0030]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为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031]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为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且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Q7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
[0032]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为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33]优选的,所述逆变电路包括H桥电路;
[0034]所述H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0035]所述H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0036]所述H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037]所述H桥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和逆变器电路,所述逆变器电路设置在壳体中。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0]信号提供步骤:提供采样信号;
[0041]驱动步骤:根据采样信号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驱动开关管;
[0042]开关控制步骤:根据驱动的开关管能够控制待连光伏组件的关断与连通。
[0043]优选的,所述开关管包括第七开关Q7和第八开关Q8。
[004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系统,包括逆变器、电网和光伏组件;
[0045]所述光伏组件均连接逆变器;
[0046]所述逆变器连接电网。
[004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48]1、本专利技术实现单个光伏组件(或者两个组件串联)直接接入,每个输入(光伏组件)接一个关断电路实现安全关断和优化功能;
[0049]2、本专利技术单个光伏组件接入到逆变器电路中,之后都经过一个Buck电路后串联起来接入BOOST电路,之后再经过逆变电路逆变,在电网断开后,保证各个光伏组件是断开的,
系统不存在高压,保证系统的安全,而且由于每个光伏组件集成了一个Buck电路,在光伏组件有遮挡的情况下能实现最大功率跟踪,提高光伏系统效率;
[0050]3、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接入到逆变器电路中,之后都经过一个Buck电路后串联起来之后再经过逆变电路逆变,在电网断开后,保证各个光伏组件是断开的,系统不存在高压,保证系统的安全,而且由于每个组件集成了一个Buck电路,每个输入单元(光伏组件)都独自做最大功率跟踪,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
[0051]4、本专利技术通过信号电路对开关管进行驱动,有利于提高对待连光伏组件控制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5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53]图1为传统方案的电路示意图;
[005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示意图;
[005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光伏系统的结构图;
[005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电路和信号电路;所述功率电路为信号电路提供采样信号;所述信号电路根据采样信号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驱动功率电路内的开关管;所述功率电路根据驱动的开关管能够控制待连光伏组件的关断与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电路包括辅助电源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辅助电源单元连接待连电网,为控制单元提供电源;所述控制单元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输出开关管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能够连接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能够连接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首个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邻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相互连接;末尾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待连电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Buck电路;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Buck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七开关Q7、第八开关Q8和第三电感L3;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为所述Buck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且所述第四电容C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健周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腾圣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