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153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及方法,包括多个MPPT模块、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MPPT模块与待连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输出MPPT模块驱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输出逆变模块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MPPT模块集成式方案,解决了传统逆变器存在的组串高压和光伏组件遮挡发电量低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逆控制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及方法。尤其是,优选的涉及组串级大功率微逆控制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化石能源的利用不断给环境带来各方面的压力,世界各国加快了对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因具有清洁无害、分布广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光伏发电也成为当今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的热点。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0003]公开号为CN10293167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双交错反激式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直流侧电容、双反激变换器、换流桥和输出滤波器;双交错反激变换器的两个高频变压器均具有双副边绕组结构。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传统逆变器存在组串高压和光伏组件遮挡发电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及方法。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包括多个MPPT模块、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
[0007]所述MPPT模块与待连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
[0008]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0009]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0010]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输出MPPT模块驱动;
[0011]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输出逆变模块驱动。
[0012]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母线电容CBUS;
[0013]首个所述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母线电容CBUS的一端;
[0014]相邻所述MPTT模块之间的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0015]末尾所述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母线电容CBUS的另一端;
[0016]所述母线电容CBUS的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0017]所述母线电容CBUS的另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18]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电网。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IO口和第二控制单元的IO口连接;
[0020]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双向通信连接;
[0021]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采样各个MPPT模块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
及母线电压;
[0022]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采样母线电压、交流侧电压及交流侧电流。
[0023]优选的,所述MPPT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感L1;
[0024]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一端;
[0025]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一端;
[0026]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开关Q3的一端;
[0027]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0028]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开关Q3的另一端;
[0029]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30]优选的,所述MPPT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11、第四电容C12、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L2;
[0031]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11的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一端、第四电容C12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
[0032]所述第三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一端以及第四电容C12的另一端;
[0033]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
[0034]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另一端和第四开关管Q4的另一端;
[0035]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0036]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
[0037]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方法,应用组串级功率表微逆控制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0039]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步骤: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输出MPPT模块驱动;
[0040]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步骤: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输出逆变模块驱动。
[0041]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0042]故障检测步骤:第一控制单元进行故障检测,如果检测有故障则将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的IO口电平改变为故障电平,然后关闭逆变模块开关管驱动;
[0043]第一通信检测步骤:第一控制单元如果没有检测出故障,则检测通信是否超时,通信超时则将与第二控制单元连接的IO口电平为故障电平,然后关闭逆变模块开关管驱动;
[0044]启动电压等待步骤:第一控制单元如果检测通信正常,则等待母线电压达到启动电压,母线电压达到启动电压后则并网运行。
[0045]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0046]IO电平检测步骤:第二控制单元检测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的IO口电平,如果检测IO口电平是故障电平,则关闭各个MPPT模块驱动;
[0047]第二通信检测步骤:第二控制单元如果检测IO口电平正常,则检测通信是否超时,通信超时则关闭各个MPPT模块驱动;
[0048]关断指令检测步骤:第二控制单元如果检测通信正常,则检测是否有关断指令,如果有关断指令则关闭各个MPPT模块驱动;
[0049]MPPT运算步骤:第二控制单元未接收到关断指令,则进行MPPT运算。
[0050]优选的,在所述关断指令检测步骤中,将关断指令写入Flash,断电重启后读取Flash关断指令,使各个MPPT模块在获取开启指令前一直保持输出关闭。
[0051]优选的,在所述MPPT运算步骤中,MPPT运算计算各个MPPT模块的功率,当当前功率小于最低功率且输出电压小于最低电时压,则表示输入控制电压存在错误的最大功率点追踪,则将输入控制电压慢慢降低,直到最低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MPPT模块、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MPPT模块与待连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待连光伏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输出MPPT模块驱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输出逆变模块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母线电容CBUS;首个所述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母线电容CBUS的一端;相邻所述MPTT模块之间的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末尾所述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母线电容CBUS的另一端;所述母线电容CBUS的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母线电容CBUS的另一端连接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能够连接电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IO口和第二控制单元的IO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双向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采样各个MPPT模块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及母线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采样母线电压、交流侧电压及交流侧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PPT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二开关管Q2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开关Q3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三开关Q3的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串级功率微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PPT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11、第四电容C12、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L2;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构成MPPT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且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11的一端、第一开关管Q1的一端、第三开关管Q3的一端、第四电容C12的一端以及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开关管Q4的一端以及第四电容C12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感L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健周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腾圣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