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507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变压器支架和线圈,所述线圈由导线缠绕于所述变压器支架上而形成,其中,所述导线包括导线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覆盖有金属薄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线的绝缘层上覆盖金属薄膜层,使得导线在缠绕于变压器支架上形成线圈且将金属薄膜层接地后,导线层与接地的金属薄膜层之间形成了极高的电场,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容性无功电流,即变压器自身具有补偿电容的特性,无需额外增加补偿电容即可实现无功补偿,不仅大大减小了供电系统的生产成本,还能使得供电系统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可以全程得到电容补偿,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
,涉及一种起动自耦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供电系统中,为了提高大电机起动的效果,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现代工程设计中普遍通过外接电容补偿装置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补偿方式主要有在供电变压器公共绕组端安装固定电容补偿装置,或在供电变压器上采用专用动态可调电容补偿装置。但由于固定电容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不可调,使得用电设备运行时无法做到实时动态补偿。而专用动态可调电容补偿装置虽然能进行实时补偿,但这些动态可调电容补偿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在频繁投切时的可靠性低。因此急需一种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成本低的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包括:
[0006]包括变压器支架和线圈,所述线圈由导线缠绕于所述变压器支架上而形成,其中,所述导线包括导线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覆盖有金属薄膜层。
[0007]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绝缘层包括至少一层,其中,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上。
[0008]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当所述绝缘层为多层时,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其中一层或多层绝缘层的外表面上。
[0009]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全段或局部段。
[0010]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金属薄膜层接地。
[0011]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金属薄膜层喷涂于所述绝缘层上。
[0012]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金属薄膜层的喷涂厚度为5um

20um。
[0013]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所述金属薄膜层的材质为锌铝复合金属。
[0014]在上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中,包括公共绕组和串联绕组,其中,所述公共绕组和所述串联绕组均由所述导线缠绕而成。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
[0016]S1:在绝缘膜的外表面全部或局部喷涂上金属薄膜层;
[0017]S2:将喷涂有金属薄膜层的绝缘膜缠绕于金属导线上,形成带有金属薄膜层的导线;
[0018]S3:将带有金属薄膜层的导线缠绕于变压器支架上,形成自耦线圈;
[0019]S4:安装好变压器支架,完成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的组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导线的绝缘层上覆盖金属薄膜层,使得导线在缠绕于变压器支架上形成线圈且将金属薄膜层接地后,导线层与接地的金属薄膜层之间形成了极高的电场,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容性无功电流,即变压器自身具有补偿电容的特性,无需额外增加补偿电容即可实现无功补偿,不仅大大减小了供电系统的生产成本,还能使得供电系统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可以全程得到电容补偿,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0022]2、通过设置多层绝缘层使得金属薄膜层可以被包裹于绝缘层之间,避免裸露于导线外表面,进一步保护了金属薄膜层的稳定性,使得线圈的电容特性更加持久可靠。
[0023]3、通过将金属薄膜层喷涂于绝缘层上,使得本起动自耦变压器的生产可快速实现产业化,提高导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容补偿电路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起动自耦变压器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导线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导线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步骤图。
[0029]图中,100、起动自耦变压器;110、线圈;120、变压器支架;200、导线;210、导线层;220、绝缘层;230、金属薄膜层;C、补偿电容;T、起动自耦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1]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支架120和线圈110,所述线圈110由导线200缠绕于所述变压器支架120上而形成,其中,所述导线200包括导线层210和绝缘层220,所述绝缘层220上覆盖有金属薄膜层230。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通过在线圈110用导线200上设置有金属薄膜层230,使得起动自耦变压器100的线圈110在缠绕完成后可以形成自有补偿电容,即通过导线200外包金属层230使得线圈110具有补偿电容的特性。在电网供电系统
中,电机起动时无功功率消耗大,容易对电网造成冲击,导致电效率低,电耗高,现有工程设计中多采用外接电容对供电系统进行补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图1中的电容补偿方式为在起动自耦变压器T的外部连接有多个补偿电容C,通过补偿电容C减小电机在起动过程的无功功率,而补偿电容C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机起动过程变换运行状态,不仅需要多道控制步骤,还无法实现全程补偿,同时还需要在供电系统中设置多个补偿电容C以实现补偿功能,大大增加了供电系统的成本,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线200的绝缘层220上覆盖金属薄膜层230,使得导线200在缠绕于变压器支架120上形成线圈110且将金属薄膜层230接地后,导线层210与接地的金属薄膜层230之间形成了极高的电场,进而产生了大量的容性无功电流,即起动自耦变压器100自身具有补偿电容的特性,无需额外增加补偿电容即可实现无功补偿,不仅大大减小了供电系统的生产成本,还能使得供电系统在电机起动过程中可以全程得到电容补偿,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0035]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层220包括至少一层,其中,所述金属薄膜层23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220的外表面上。
[0036]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绝缘层220为多层时,所述金属薄膜层230设置于其中一层或多层绝缘层220的外表面上。
[0037]进一步优选地,导线层210的材料为铜线或铝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支架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由导线缠绕于所述变压器支架上而形成,其中,所述导线包括导线层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覆盖有金属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至少一层,其中,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绝缘层为多层时,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其中一层或多层绝缘层的外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全段或局部段。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层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带无功补偿的起动自耦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薄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郭修华朱莹潘镇滨方越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宁变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