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07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4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方,步骤为:1:选择工作模式,2:延时T1;3: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2;4:设置变量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虫类捕杀
,具体涉及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火蚁被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对人体、农林业、公共安全和地区生态多样性都具有危害。红火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公共设施、农林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入侵害虫,属于一种杂食性的土栖蚁类,在国际上被列为极具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入侵生物之一。红火蚁有趋向电磁波和散发热量地方的习性,尤其在冬季低温时,红火蚁喜欢在路灯、交通信号灯箱、程控交换机箱等内部筑巢,啃食电线胶皮,导致设施破坏、功能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对电力、通讯、交通信号系统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
[0003]鉴于此,我国各地政府对红火蚁疫情监测高度重视,在未发现红火蚁之前对辖区内草坪、绿化带、苗木场、公园、废旧物回收站等高危区域进行大范围普查、监测,在发现红火蚁之后及时制定、实施防控或根除方案。
[0004]当前有两类红火蚁诱集监测装置,一类是无电气元件的传统诱集装置,一类是电气诱集装置。无电气元件的传统诱集装置,如诱集管、诱集瓶等,操作方式是将诱饵放入诱集装置内,放置在预监测区域,过一段时间后再取回诱集装置,分析诱集到的蚂蚁数量,进而评估该区域的蚁害程度。但该类监测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诱集过程中存在蚂蚁逃逸的情况,导致实际诱集的蚂蚁数量不准确,进而影响评估结论的准确性;二是无法有效记录与评估从放置到回收过程中蚂蚁数量的变化,而过程中蚂蚁数量的变化对蚁害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诱集装置内采集的蚂蚁数量需要人工确定,人工计数或者按容积估算都存在较大误差;四是数据的上传、获取、记录的方式复杂,需要人工进行处理,存在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错误。电气诱集类装置,如基于红外线、基于影像识别的诱集装置,实现了诱集到的红火蚁的自动计数。但该类监测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基于红外线计数的诱集装置,存在红火蚁折返、进出导致的计数误差,进而影响蚁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二是基于影像识别的诱集装置,基于4G/5G等蜂窝通信的方式把影像传输至云端进行识别,传输质量与信号强弱直接相关,易出现信号弱导致数据传输缓慢,从而阻塞周期性的数据采集进程,进而导致影像采集失败,致使当前诱集监测活动失败;三是该类装置结构复杂,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放置引诱的诱饵或诱剂操作不方便,同时不利于监测结束后装置上红火蚁的快速、有效清理;四是在红火蚁发生区没有明显蚁巢的,在整个调查区域需每隔10米设置一个诱集器,多个诱集器同时放置以提高监测效率,而该类装置的复杂结构致使装置的体积过大,一次监测需要携带多个诱集器导致监测工作量繁重;五是通过采集的位置、诱饵区影像、识别的数量无法判定监测的实际环境,比如装置不放在地面,或阻止蚂蚁的正常进入,从而产生该位置红火蚁疫情为零的假象,存在舞弊的漏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体积
小巧,工作方法模式多样,可自动对红蚁进行计数,数据传输高效的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及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0007]S1:通过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具体为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和自动模式;
[0008]S2:延时T1;
[0009]S3: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4,否则转到步骤S2;
[0010]S4:设置变量T
姿态
等于当前时间;
[0011]S5:延时T2;
[0012]S6: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7,否则转到步骤S2;
[0013]S7:判断T
姿态
+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8,否则转到步骤S5,其中T0是预设的装置连续静止时长;
[0014]S8:按步骤S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
[0015]作为优化: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的具体方法为:
[0016]S101: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初始化为0;
[0017]S102:判断数据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转到步骤S103,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0018]S103: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Wifi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4;
[0019]S104: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5;
[0020]S105: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累加1;
[0021]S106:判断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通过灯组提示连接失败,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3后转到步骤S103;
[0022]S107:计数器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初始化为0;
[0023]S108:从所述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读取一条记录R1;
[0024]S109: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0;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
[0025]S1010:将记录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写入变量V
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0026]S1011:在所述存储模块中查找名称为变量V
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值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
[0027]S1012:判断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是否查找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4;
[0028]S1013: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读取一条记录R2,转到步骤S1015;
[0029]S1014:从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删除记录R1,转到步骤S108;
[0030]S1015:判断记录R2是否读取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7;否则转到步骤S1016;
[0031]S1016:从存储模块中删除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转到步骤S1014;
[0032]S1017: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
[0033]S1018: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1017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9;
[0034]S1019:计数器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累加1;
[0035]S1020:判断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的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4,转到步骤S101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通过模式切换开关选择工作模式,具体为采集模式、数据传输模式和自动模式;S2:延时T1;S3: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4,否则转到步骤S2;S4:设置变量T
姿态
等于当前时间;S5:延时T2;S6:姿态检测模块检测装置是否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是静止状态,转到步骤S7,否则转到步骤S2;S7:判断T
姿态
+T0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8,否则转到步骤S5,其中T0是预设的装置连续静止时长;S8:按步骤S1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式的具体方法为:S101: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初始化为0;S102:判断数据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是否有记录,如果有则转到步骤S103,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S103: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Wifi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4;S104:判断通信模块能否与云端服务器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如果能则转到步骤S107;否则转到步骤S105;S105: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累加1;S106:判断计数器变量C
连接失败计数器
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大于则通过灯组提示连接失败,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3后转到步骤S103;S107:计数器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初始化为0;S108:从所述存储模块中的采集数据总表FR1读取一条记录R1;S109:判断记录R1是否读取成功,如果读取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0;否则通过灯组提示无待传输数据,转到步骤S1021;S1010:将记录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写入变量V
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S1011:在所述存储模块中查找名称为变量V
待传输详细记录表
值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S1012:判断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是否查找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4;S1013: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读取一条记录R2,转到步骤S1015;S1014:从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删除记录R1,转到步骤S108;S1015:判断记录R2是否读取成功,如果成功则转到步骤S1017;否则转到步骤S1016;S1016:从存储模块中删除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转到步骤S1014;S1017:按记录R2的影像名称属性值从存储模块中找到对应名称的影像文件Fi,连同记录R2中的其余属性值,发送到云端服务器;S1018:判断云端服务器接收步骤S1017的数据是否成功,如果成功,从存储模块中删除
刚刚传输的影像文件Fi,从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删除记录R2,转到步骤S1013;否则转到步骤S1019;S1019:计数器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累加1;S1020:判断变量C
传输失败计数器
的值是否超过阈值,如果超过则转到步骤S1021;否则延时T4,转到步骤S1017;S1021:传输工作结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式具体为:S201:设置变量T
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为当前时间;C
环境影像计数器
的值为0;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为当前时间;在数据存储模块中创建以当前时间为名称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向采集数据总表FR1中写入记录R1,R1的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名属性值为FR2名称;S20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C
环境影像计数器
的值累加1;S203:向补光模块发送补光指令;补光模块打开补光灯,补光延时时长T5;S204:向所述诱集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光敏模块、温湿度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S205:设置变量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为当前时间;S206:诱集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诱集区影像Fi_1,以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加上后缀_1命名,保存到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中;S207: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诱集影像、光照度、温湿度、诱集区影像Fi_1文件名称、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S208:判断变量T
采集开始时间
与T6的和是否小于等于当前时间,如果是则转到步骤S2013,否则转到步骤S209;S209:判断变量C
环境影像计数器
的值是否大于阈值,如果是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否则转到步骤S2010;S2010:产生随机数;S2011:判断步骤S2010所产生的随机数是否在约定的采集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12,否则延时T7后转到步骤S203;S2012: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变量C
环境影像计数器
的值累加1;延时T9后转到步骤S203;S2013:向环境影像采集模块、位置模块发送数据采集指令;环境影像采集模块开始工作,采集一张环境影像Fi_0,以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的值加上后缀_0命名,保存到数据存储模块中;将采集到的位置、影像类型,值:环境影像、环境影像Fi_0文件名称、T
当次采集开始时间
及装置编号以记录的形式写入采集数据详细记录表FR2中;S2014:采集工作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红火蚁智能诱集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工作模式具体为:S301:设置变量:T
采集开始时间
=当前时间,C
环境影像计数器
=0,变量V
传输标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乃豪郑士彬巫景华张世龙张学忠唐雅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隆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