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81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9
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属于害虫诱捕技术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能够将小蠹虫引诱到罐体中的诱捕剂,所述罐体内部并排设有若干层能将其他无关害虫分隔开的漏网,漏网上漏孔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最底层漏网上漏孔为小蠹虫可穿过的大小;所述罐体开口的正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直径大于罐体顶部开口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小蠹虫等目标昆虫被蚕食,导致小蠹虫的触角、鞘翅等掉落损坏,标本完整性不佳等问题,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害虫诱捕
,尤其是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进境原木携带疫情形势严峻,国外现有的处理效果甚微,有害生物传入风险较大,需要对进境原木加强检疫查验,加强监测诱捕这一检疫补充手段,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全国口岸重点加强某类害虫的查验和防控力度,以保障口岸国门生物安全。为此,海关总署制定了一系列监测指南,要求各口岸在港口及其木材场站开展林木害虫监测调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监测到林木害虫达600余种,其中小蠹虫400余种。
[0003]目前,各口岸海关主要使用十字诱捕器、太阳能诱捕器、多功能诱捕器等。以上诱捕器轻便,易于安装,效果较好。但是在现场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诱捕器经常诱集到很多其他种类的害虫,如蛾类、步甲、金龟、蜘蛛等。这些无关的害虫经常蚕食小蠹虫等目标昆虫,导致小蠹虫的触角、鞘翅等掉落损坏,破坏了标本的完整性,影响了诱捕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小蠹虫等目标昆虫被蚕食,保证目标昆虫的标本完整性的小蠹虫诱捕装置。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其特点是,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能够将小蠹虫引诱到罐体中的诱捕剂,所述罐体内部并排设有若干层能将其他无关害虫分隔开的漏网,漏网上漏孔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最底层漏网上漏孔为小蠹虫可穿过的大小;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能够取出各层漏网上昆虫且方便开关的阀门;所述罐体开口的正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直径大于罐体顶部开口的直径。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漏网设有三层,漏网之间互相平行设置。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三层漏网中,顶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2厘米;中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1厘米;底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3毫米。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漏孔所占的总面积大于漏网面积的2/3。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罐体为圆柱形,由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诱集到的害虫掉入罐体后,由于罐体内有三层漏网,漏网的漏孔从上到下依次变小,这就能将蛾类、步甲、金龟、蜘蛛等与小蠹等目标昆虫物理分开,解决了现有技术小蠹虫等目标昆虫被蚕食,导致小蠹虫的触角、鞘翅等掉落损坏,标本完整性不佳等问题,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 罐体,2.防护罩,3.诱捕剂,4.顶部漏网,5.中部漏网,6.底部漏网,7.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4]参照图1,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能够将小蠹虫引诱到罐体中的诱捕剂,所述罐体内部并排设有若干层能将其他无关害虫分隔开的漏网,漏网上漏孔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最底层漏网上漏孔为小蠹虫可穿过的大小;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能够取出各层漏网上昆虫且方便开关的阀门;所述罐体开口的正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直径大于罐体顶部开口的直径。
[0015]所述漏网设有三层,漏网之间互相平行设置。
[0016]所述三层漏网中,顶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2厘米;中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1厘米;底部漏网的漏孔直径为3毫米。
[0017]所述漏孔所占的总面积大于漏网面积的2/3。
[0018]所述罐体为圆柱形,由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
[0019]诱集到的害虫通过罐体顶面敞口进入,顶部的漏网会将体型大于2厘米的蛾类、步甲、金龟、蜘蛛等害虫隔离开来,中部漏网会将体型为1

2厘米间的害虫隔离,掉入底部漏网为0.3

1厘米之间的蠹虫,如大小蠹、长蠹等,最终通过底部漏网掉入罐体底部的为体型小于0.3厘米的小蠹,如材小蠹等;这不仅能将蛾类、步甲、金龟、蜘蛛等与小蠹等目标昆虫物理分开,还能将体型大小不一的小蠹分类。解决了现有技术诱集到的蛾类、步甲、金龟、蜘蛛等与小蠹虫等目标昆虫混杂在一起,小蠹虫等目标昆虫被蚕食,导致小蠹虫的触角、鞘翅等掉落损坏,标本完整性不佳等问题。不仅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还提高了监测分类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蠹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能够将小蠹虫引诱到罐体中的诱捕剂,所述罐体内部并排设有若干层能将其他无关害虫分隔开的漏网,漏网上漏孔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最底层漏网上漏孔为小蠹虫可穿过的大小;所述罐体的侧面上设有能够取出各层漏网上昆虫且方便开关的阀门;所述罐体开口的正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直径大于罐体顶部开口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蠹虫诱捕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杨小凤邵沛泽谌运清赵光明付茂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连云港海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