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470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座、炉体、箱体、排污管、盖体、热水出管、冷水出管和冷水进管;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一通孔、第二板体、第二通孔、第三板体、第三通孔、第四板体、第二凹槽和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冷水通过冷水进管导入箱体内,将热污水通过排污管导入箱体内,再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阻隔作用,提高冷水与热污水都会在箱体内停留的时间,即增加热量交换时间,提高热量交换效果,同时,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冷水与污水热量交换的壁厚更薄,热量交换效果更好。热量交换效果更好。热量交换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
,具体为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0003]锅炉压力容器在工作时加入水,经高温加热后产生的水蒸气供给给人们取暖,在此过程后,产生的污水需要排出,然而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余热,直接排放会造成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采用余热回收装置对其余热进行回收,然而,现有的压力容器排污余热回收装置在使用时对余热回收的效果较低,余热资源回收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座、炉体、箱体、排污管、盖体、热水出管、冷水出管和冷水进管;
[0006]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一通孔、第二板体、第二通孔、第三板体、第三通孔、第四板体、第二凹槽和挡板;
[0007]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部焊接于箱体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部焊接于箱体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三板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三板体对称焊接于箱体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三板体位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所述第三板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冷水进管的一端依次贯穿箱体和第二板体的一侧中部,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另一侧。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炉体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箱体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炉体的一侧与排污管连通,所述盖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上表面。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板体,所述第四板体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一侧焊接,所述第四板体与第三板体呈十字交叉。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四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一个所述第四板体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焊接于箱体的内壁,所述挡板位于靠近排污管的一侧。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热水出管的一端依次贯穿箱体和第四板体
的一侧。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水出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且冷水出管位于热水出管的正下方。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冷水通过冷水进管导入箱体内,将热污水通过排污管导入箱体内,再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的阻隔作用,提高冷水与热污水都会在箱体内停留的时间,即增加热量交换时间,提高热量交换效果,同时,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冷水与污水热量交换的壁厚更薄,热量交换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箱体内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主体组件;11、底座;12、炉体;13、箱体;14、排污管;15、盖体;16、热水出管;17、冷水出管;18、冷水进管;20、余热回收组件;21、第一板体;22、第一通孔;23、第二板体;24、第二通孔;25、第三板体;251、第一凹槽;26、第三通孔;27、第四板体;28、第二凹槽;29、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0和余热回收组件20,主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炉体12、箱体13、排污管14、盖体15、热水出管16、冷水出管17和冷水进管18;
[0023]炉体12安装于底座11的上表面,箱体13安装于底座11的上表面,炉体12的一侧与排污管14连通,盖体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箱体13的上表面,打开盖体15,可以箱体13内部的零件进行检修,冷水出管17的一端贯穿箱体13的一侧,且冷水出管17位于热水出管16的正下方,通过以上设置,余热交换完毕的污水通过冷水出管17离开箱体13,热水出管16的一端依次贯穿箱体13和第四板体27的一侧,通过以上设置,在冷水交换完毕污水的热量后,通过热水出管16离开箱体13。
[0024]余热回收组件20包括第一板体21、第一通孔22、第二板体23、第二通孔24、第三板体25、第三通孔26、第四板体27、第二凹槽28和挡板29;
[0025]第一板体21的底部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第二板体23的底部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第三板体2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三板体25对称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第三板体25位于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3之间,第三板体2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26,第一板体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2,第二板体2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24,冷水进管18的一端依次贯穿箱体13和第二板体23的一侧中部,排污管14的一端贯穿箱体13的另一侧,箱体13的内部对称焊接有两个第四板体27,第四板体2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板体
21和第二板体23的一侧焊接,第四板体27与第三板体25呈十字交叉,第四板体27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28,使第四板体27的壁厚变薄,热量更容易进行交换,提高热交换效率,一个第四板体27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挡板29,挡板29的一侧焊接于箱体13的内壁,挡板29位于靠近排污管14的一侧,通过以上设置,可以防止余热回收完毕的污水与新进入的污水混合,第三板体25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51,使进入箱体13内的冷水可以在两个第三板体25之间暂存,且高度至第一凹槽251处时,冷水进入下两个第三板体25之间的空间。
[0026]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炉体12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14进入箱体13内,经过第一板体21的阻隔在箱体13内存留,当热污水高度达到第一通孔22部位时,流入第一板体21与第三板体25之间,同理,当热污水高度达到第三通孔26处时,进入下一个空间,新进入的冷水通过冷水进管18进入两个第四板体27之间,当水源高度达到第一凹槽251部位时,进入下一空间,在此过程中,冷水与污水之间进行热量交换,通过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3、第三板体25和第四板体27的阻隔作用,提高冷水与热污水都会在箱体13内停留的时间,即增加热量交换时间,提高热量交换效果,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0)和余热回收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底座(11)、炉体(12)、箱体(13)、排污管(14)、盖体(15)、热水出管(16)、冷水出管(17)和冷水进管(18);所述余热回收组件(20)包括第一板体(21)、第一通孔(22)、第二板体(23)、第二通孔(24)、第三板体(25)、第三通孔(26)、第四板体(27)、第二凹槽(28)和挡板(29);所述第一板体(21)的底部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二板体(23)的底部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三板体(2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三板体(25)对称焊接于箱体(13)的内部底壁,所述第三板体(25)位于第一板体(21)与第二板体(23)之间,所述第三板体(2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三通孔(26),所述第一板体(2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第二板体(23)的两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24),所述冷水进管(18)的一端依次贯穿箱体(13)和第二板体(23)的一侧中部,所述排污管(14)的一端贯穿箱体(13)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锅炉压力容器排污余热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2)安装于底座(11)的上表面,所述箱体(13)安装于底座(11)的上表面,所述炉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根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磊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