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61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包括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有外壳体、车轮、把手、转动门和油罐,所述车轮设置在外壳体的底部,所述把手设置在外壳体的侧面,所述转动门设置于外壳体的端面上,所述油罐设置在外壳体内,以及;出油单元,所述出油单元包括有活塞、拉杆、框架和握把,所述活塞设置于油罐内,所述拉杆连接活塞,所述框架设置在拉杆上,所述握把设置在框架上,本装置能有效的将罐体中的废油排出,极大程度上减少废油的残留,提高了废油的排出效率。提高了废油的排出效率。提高了废油的排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卸车接油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专利技术没有专门适用于自卸卡车的环保接油小车装置,日常所使用接油装置不方便与辅助设备、升降装置等进行配合使用,日常所使用接油装置不易于灵活移动,而且盛装废油的装置排出不彻底,很容易有残留废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接油装置排油不彻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包括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有外壳体、车轮、把手、转动门和油罐,所述车轮设置在外壳体的底部,所述把手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单元(100),所述运输单元(100)包括有外壳体(101)、车轮(102)、把手(103)、转动门(104)和油罐(105),所述车轮(102)设置在外壳体(101)的底部,所述把手(103)设置在外壳体(101)的侧面,所述转动门(104)设置于外壳体(101)的端面上,所述油罐(105)设置在外壳体(101)内,以及;出油单元(300),所述出油单元(300)包括有活塞(301)、拉杆(302)、框架(303)和握把(304),所述活塞(301)设置于油罐(105)内,所述拉杆(302)连接活塞(301),所述框架(303)设置在拉杆(302)上,所述握把(304)设置在框架(30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02)上还同轴心设置有第一弹簧(302a)和第一挡块(302b),所述框架(303)上设置有方槽(303a),所述第一弹簧(302a)和第一挡块(302b)设置在方槽(303a)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304)上设置有第一挡柱(304a)和转动柱(304b),所述第一挡柱(304a)设置于方槽(303a)内,所述转动柱(304b)连接框架(303)。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02)上还同轴心设置有第二弹簧(302c)和第二挡块(302d),所述第二弹簧(302c)设置于框架(303)的一侧,所述第二挡块(302d)设置于第二弹簧(302c)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03)上设置有第二挡柱(303a),所述第二挡块(302d)上设置有凹槽(302e),所述第二挡柱(303a)嵌入凹槽(302e)。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自卸车的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罐(105)上设置有出油管(105a)和杆孔(105b),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德龙张飞牟建伟张光阴杨海军许文杰邢连在毕岩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